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茶具的起源

中国茶具可谓源远流长,自从茶被发现以来,由于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利用茶的方式不同,与之相随的器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功能多样的“早期茶具”到频繁用于饮茶的饮食器具,再到具有审美情趣的专用茶具。

早期的茶作为一种食物而存在,因此当时的茶具只是一种饮食器具,而中国饮食器具的历史久远。据考古发掘证明,现存最早的饮食器具是在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陶器门类众多,有碗、钵、豆、壶、罐等。这些陶器并不具备某种专门的功能,即使就饮食说,也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严格,因此其用途很多。

用途多样的“早期茶具”

茶具与饮茶是密切相关的,很多史料和实物证明,饮茶是在秦汉之际才出现的。魏晋时期则是我国茶文化的萌芽时期,茶的利用在当时是诸多方式并存的,如食用、药用、饮用等,但其饮料的功能已上升为主导地位。此外,据《广陵霄老传》载,晋代时集市上已经有专门卖茶为生的老婆婆了,而且“市人竞买”,生意十分红火。由此也可以看出饮茶在当时的普及程度。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饮茶器具也应当在茶成为饮料之后出现。不过,茶从被利用到发展为单纯的饮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段时期内,茶都是食用、药用以及饮用的混合利用形式。即使到了晋代,茶作为饮品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但是专用茶具并没有随着饮茶的普及而出现。

由于缺乏相应的历史资料,当时饮茶器具的在史书之中只有零星的记载。如《三国志》有一段关于“赐茶奔以当酒”的记录,这已经说明当时的茶从表面看应该类似于酒,而酒杯可以兼用作茶具。另据唐代杨哗《膳夫经手录》记载,茶类似于蔬菜。因此,专用茶具在那时就没有产生的必要了。从一般的生活常识而言,在饮食器物品种较少、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明显的分工是不可能的,加以茶文化在当时还处于萌芽阶段,茶还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专用茶具是不可能出现的。

“早期茶具”向专业茶具的过渡

随着饮茶的日渐普及,部分饮食器具已经越来越频繁地被用于饮茶。此外,文献中关于饮茶用具的资料也渐渐增多。如汉宣帝时,王褒所作《憧约》中有“烹茶尽具”的句子,近代在浙江湖州一座东汉晚期墓葬中发现了一只高33.5厘米的青瓷瓮,瓷瓮上面书有“茶”字。近年来,在浙江上虞又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的瓷器,内中有碗、杯、壶、盏等器具。这些史料和出土文物表明,在晋以前,茶具还没有完全从饮食器具中分离出来。然而,随着茶由食用、药用向饮料的转变,一些饮食用具已经较为频繁地作为饮茶器具来使用,这就为饮器向茶具的过渡打下了基础。

专用茶具的确立

唐朝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繁盛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饮食上就会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茶开始从饮食之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种放松精神的消费品。这也就要求饮茶的器具独立出来,而且还要具备饮茶情趣的作用。陆羽的《茶经》不仅对茶具的认识达到了相当水平,而且将茶具提到了文化的高度。因此,专用茶具不仅在唐代出现,而且发展稳定。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茶具不但门类齐全,而且开始讲究质地,并且因饮茶的不同而择器了,所以唐朝应该是中国专用茶具的确立时期。

延伸阅读
陆羽《茶经》中的茶具

陆羽在《茶经》中开列了如下茶具:

风炉 烹煮器具。

灰承 供承灰用。

炭挝 供敲炭用。

火策 供取炭用。

交床 供置用。

夹 供炙烤茶时翻茶用。

纸囊 用来贮茶。

碾 用于将饼茶碾成碎末。

拂末 用来清掸茶末。

罗合 经罗筛下的茶末盛在盒子内。

则 供量茶用。

水方 用来煎茶。

水囊 供清洁净水用。

瓢 用来煎茶。

熟盂 供盛放茶汤,“育汤花”用。

鹺簋 盛盐用的器具。

揭 用来取盐。

碗 供盛茶饮用。

畚 放碗之用。

札 供清洗茶器之用。

涤方 用来盛放洗涤后的水。

滓方 用于擦干各种茶具。

具列 用来收藏和陈列茶具。

都篮 用来盛放烹茶后的全部器物。

以上器具都是唐时较为流行的茶具,但并非每次饮茶时必须件件具备。这在陆羽的《茶经》中说得很清楚,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省去一些茶具。 rCPt90TGBW0msCtRB++Vw5uAdZ2eHVG6oB0XC7YSKMFIO3MuWXx0oSmG3uV+dz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