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的保健功效
人类早期对茶的认识,是从药用开始的。茶叶之中也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茶叶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相传有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穷汉子靠砍柴为生,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胀,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他来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刚坐下,就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又厚又大。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不一会儿头也不昏了,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他移植了一棵小树种在家里,以后汉子便天天以此茶来解渴提神,许多年过去了,却丝毫不见年老,反而更加健壮。这段故事极具传奇色彩,但其广泛流传也说明人们对茶的保健功效的认可。
一杯热茶所能提供的热量很低,但是却能提取出大量的保健成分。一般的茶叶中都含有儿茶素及其氧化缩合物、黄酮醇、咖啡因、茶氨酸、杂链多糖和各种维生素类等等。其中最具高附加值的保健成分为儿茶素类,儿茶素类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抗菌作用,并且与蛋白质、金属及其他化合物有特异性的结合。儿茶素添加于食品可防止变质,保持鲜度。在身体内则有抗氧化机能、提升免疫能力、延缓衰老等作用。同时,对延迟及防止疾病的发作有相当之效果。由此可见,茶叶(或茶饮料)是非常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它既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水分还能满足人们的嗜好,此外,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保健功能。
我国历代记述饮茶功效的书籍很多,如东汉华佗的《食论》、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宋代孙用和《传家秘宝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等。综观我国历代医书,对茶功效的记载大致为:益思少睡、清热降火、解毒止渴、消胀气、助消化、消除疲劳、增强耐力、去痰治痢、利尿明目、坚齿、醒酒等。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科学家通过各项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了茶叶确实具有多种保健及预防疾病的功效。
饮茶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功效,因此茶叶具有一定的抗血栓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饮茶有助于预防高血压。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而茶叶中富含的钾可促进血钠的排除,因此饮茶具有预防高血压的功效。
饮茶还有助于预防龋齿。茶树是一种富含氟元素的植物,尤其是老叶中含有很高的氟元素。饮茶所摄入的氟元素可以达到预防龋齿的效果。
饮茶还有助于抗细胞突变和抗癌。癌症的病因尽管有多种说法,但它的发生都由人体细胞的突变引起,从一个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细胞”都要经由“引发”和“促发”两个阶段,茶叶的有效成分不但具有抑制“引发”作用的活性,且具有抑制“促发”作用的活性。因此经常饮茶对胃癌、肺癌、乳房癌、肠癌、肝癌、皮肤癌等具有一定的的预防和抑制效果。
虽然茶一向被视为温和的天然保健饮料,但因其成分中含有咖啡因为主的植物碱类,具有兴奋及刺激神经的作用。茶多酚类也具有一定的收敛性,对口腔及肠胃道黏膜有影响,不宜空腹饮茶或饮用浓涩的茶汤,而一些有贫血、胃肠溃疡、神经衰弱的人更不宜饮茶,还有些人饮茶会引起失眠等等。所以,饮茶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不可盲目饮用。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膜,原本肠胃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能喝。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