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赏心悦目的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肩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它的形、色、质、趣是名茶中绝无仅有的。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因茶芽满身披毫,色白如银,形状如针而得名。它产于福建的福鼎和政和两地。始于何时无确切记载。清嘉庆初年(1796年)以前,白毫银针都是用福鼎当地的肥壮茶芽为原料加工而成。约在1857年,福鼎茶农选育出福鼎大白茶良种茶树,其芽肥壮长大,茸毛浓密,茶多酚类、水浸出物含量高,成品味鲜、香清、汤厚,于是自1885年起,福鼎便改用大白茶壮芽来制造白毫银针,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品质。1880年政和县也选育出政和大白茶良种茶树,1889年开始以其壮芽生产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的品质特征

白毫银针外形优美,芽头壮实,白毫密布,挺直如针。福鼎所产的白毫银针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味清鲜;政和所产的白毫银针则汤味醇厚,香气清芬。此外,白毫银针的药理保健作用也比较突出,在民间常被作为药用。因为它味温性凉,有退热祛暑解毒的功效,是夏季理想的清热饮品,在茶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白毫银针的采制

白毫银针完全是由独芽制成,鲜叶原料采摘极其严格。每年春季,当茶树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采时有“十不采”的规定,即雨天、露水未干、细瘦芽、紫色芽、风伤芽、人为损伤芽、虫伤芽、开心芽、空心芽、病态芽等10种情况的芽头不采。采回的鲜叶先小心将其上的真叶、鱼叶掰下,仅留肥壮芽头制作银针。掰下的茎叶还可用作其他茶的原料。这道工序俗称“抽针”,抽出的茶芽均匀薄摊于有孔的竹筛上,置于春日早、晚微弱日光下萎凋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在室内通风处摊晾至七八成干,其间切忌翻动茶芽,以免其受伤变红。然后入焙笼内,用30—40℃的温火慢烘至足干即成,也可置于烈日下晒至足干。银针制作工序虽简单,但在萎凋、干燥过程中,要根据茶芽的失水程度进行温度、时间调节,掌握起来很不容易,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他茶类更为困难。

知识小百科
白毫银针的冲饮技巧

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大致相同,但它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所以冲泡时间比较长。冲泡白毫银针的茶具通常选用无色无花的直筒形透明玻璃杯,品饮者可从各个角度欣赏到杯中茶的形色和变幻的姿态。冲泡时白毫银针的水温以70℃为好,从用量上讲,一般每3克白毫银针应冲入200毫升沸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才有部分茶芽沉落杯底,另一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犹如雨后春笋,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白毫银针立起,茶汤呈橙黄色,此时,边观赏边品饮,尘俗尽去,别有情趣。 lpnaaVf33i3nhmscRfe3V2KERZrTS5zAxFoA8XBHL92Yf0L8BQOMZRqdtDosTZ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