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家“天人合一”的茶道思想

道家的学说为中国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因此,茶道也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对“真”的崇尚和追求。

中国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其中“天”代表了大自然以及自然规律。道家认为“道”出于“自然”,即“道法自然”,不能把人和自然割裂,物与精神、自然与人是互相包容的整体。古人也常把大自然中的山水景物当作抒怀的载体。这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认知,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天人合一思想

在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代著名茶人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传统的茶文化正是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高度结合的文化形态,因为茶性的清纯、淡雅、质朴与人性的静、清、虚、淡“性之所近”,并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统一。茶的品格蕴含着道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思想。此外,道家在发现茶的药用价值时,也注意到茶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导和”的功能,可作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载体,于是道家之“道”与饮茶之“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共同丰富了中国茶道的内涵。

茶道对自然的追求

茶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最直接地体现在人对自然的融与法。《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认为道是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这种观念也渗透到茶道中。朱权在《茶谱》说:“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马钰《长思仙 茶》中也体现出淡泊无为的思想与“自然”主义,讲究在大自然中品茗,并在其中寻求自然的回归,这也是道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思想反映。此外,在茶事中,茶人主张用本地之水煎饮本地之茶,讲究茶与水的自然和谐。品茶时,茶人还强调“独啜曰神”,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茶人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而文人更钟情于在大自然中品茶,置身于幽谷深林,煮泉品茗,观云听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宋代苏轼喜欢烹茶,把茶事当作自我解脱的精神之物,他的《汲江煎茶》诗将茶道中物我和谐、天人合一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明代徐渭在《徐文长秘集》中指出:品茶适宜在精舍、云林、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流白云、绿藓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等环境下进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茶人对自然的追求,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饮茶去感悟茶道、天道、人道。

道家主张静修,而茶是清灵之物,通过饮茶能够提高静修,所以茶是道家修行时的必需之物。道家把“静”看成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静虚则明,明则通。“无欲故静”,人无欲,则心虚自明,因此道家讲究去杂念而得内在之精微。《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老庄都认为致虚、守静达到极点,可以观察到世间万物成长之后,各自归其根底。

赖功欧《茶哲睿智》认为,在品饮过程中,“人们一旦发现它的‘性之所近’——近于人性中静、清、虚、淡的一面时,也就决定了茶的自然本性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成为一种实然形态。”所以道家对中国品饮的艺术境界影响尤为深刻。“茶人需要的正是这种虚静醇和的境界,因为艺术的鉴赏不能杂以利欲之念,一切都要极其自然而真挚。因而必须先行‘入静’,洁净身心,纯而不杂,如此才能与天地万物合一,品出茶的滋味,品出茶的精神,达到形神相融。”

延伸阅读
诗人吕温的自然之饮

唐代诗人吕温非常喜欢在大自然之中品。他在《三月三日茶宴序》中就描述了品饮时清幽、雅致的环境:红花、绿草、蓝天、白云、啼、鸟,杯中的茶水呈现出般色泽,在这样的环境品,实在是令人陶醉!当他置身于幽谷深林的自然之中,品泉煮,观云听,既寄情于山水,又合万物,可谓深得幽雅之妙。从更纯粹的意义而言,这体现了人类内心深处返归自然,与自然造化同流的一种。人们在幽雅环境中的品饮过程,就是与恬静的大自然交流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超越的舒畅和轻柔体贴的慰藉。 9e7oLrRnSGypKck3hgNvWzbbVjApx5tlSFq/G8/WFP7Mr/NA41VLp+l60SNu0J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