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晚明饮茶的脱俗化

自明初废团茶而兴散茶之后,文人们在讲究品饮艺术的同时又开始追求饮茶的器具之美,从而使明代晚期的茶文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人们饮茶注重的是内在精神的高度和谐。

明代后期,世俗文学逐渐发展起来,许多文人开始从科举考试中脱离出来,将写作作为自己的谋生之道,过着散淡而悠闲地日子,为了消磨时光,文人们把精力用在饮茶上,对茶、水、具、环境的要求渐为精细,品茶成了人生志向的寄托。

对品茶方式的艺术追求

明代品茶方式的更新和发展,突出表现在对饮茶艺术性的追求。明代文人在饮茶中,极力追求饮茶过程中的自然美和环境美,并且成为一种共同的倾向,前一节我们在谈朱权对茶文化的贡献时已经提到了这一点。

在很多明代的茶著以及诗文中,体现了明人饮茶对自然环境的追求。明代文人作品里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出现最频繁的是石、松、竹、烟、泉、云、风、鹤等仙境之物,没有丝毫世俗气,偶尔提到采茶的农民,但也是从欣赏田园风景的角度来描绘,很少谈到百姓的生活。

这种现象并不是明代才出现的,在唐以前的诗文里就已经可以看到,只是在明后期这种追求有病态发展的趋向,而且几乎把现实世界完全排除在茶文化之外,将茶文化中的世俗性淡化了。许多文人甚至是为环境而环境,为清寂而清寂,达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这与陆羽《茶经》中所提倡的用世精神相悖。

对茶具美学意境的追求

在明代,由于冲泡散茶成为人们的主要饮用方式,因此唐宋时期的茶具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茶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最为突出的是紫砂茶壶的出现,因其材质和风格正好迎合了当时社会所追求的闲雅、自然、质朴、端庄、平淡之风。所以,在文人的推崇下,以及一大批制壶名家如李仲芳、时大彬的技术支持下,紫砂茶具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到了晚明时期,社会矛盾复杂,文人们脱离现实,走上了独善其身的道路。再加上当时王阳明的“心学”流行,这些思想反映在茶艺上,就是对茶、水、器的唯美追求,而紫砂壶恰好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更为流行。此外,明代的文人们认为,“茶壶,窑器为上,以小为贵,壶小则不涣香,味不耽搁”。因为这样的茶壶满足了饮茶者的情趣和内心追求。此时的茶与茶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摆脱了物质属性,更多的彰显一种境界。

延伸阅读
松萝茶的传说

相传明朝时期,安徽省休宁县松萝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文士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文士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文士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文士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文士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将来用茶树产的茶叶泡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果如文士所料,便起名“松萝茶”。二百年后,至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僧人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萝茶,服后疗效显著,遏制了瘟疫流行。从此松萝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声天下。 E9JjL+nlNGO4wESGjAr6i6a7uUibdj9qQTWyGLV/PEjKwt/B3NgQPt904qeXqA1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