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辽金元时期的茶文化

宋辽、宋金的交往,使茶文化正式传播到北方游牧民族中,奠定了此后上千年间北方民族的饮茶习俗。元朝统一中国后,蒙古族统治者大兴散茶,茶文化出现了返璞归真的迹象。

辽金元三个王朝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尤其是辽金一直与与宋朝对峙,在长期的交往中,受到汉族茶文化的影响较大。

辽的茶文化

辽代的茶文化,主要是通过宋辽外交使者引入北方。辽国朝仪中,“行茶”是重要内容。《辽史》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比《宋史》还多。据《辽史》记载,北宋使节到辽,举行参拜仪式后,主客就坐,然后就是行汤、行茶。如果北宋的使节要见辽朝皇帝,殿上酒三巡后便先“行茶”,然后再行肴、行膳。至于辽朝内部礼仪,茶礼也更为复杂。如皇太后生辰,参拜之礼后行饼茶,大馔开始前又行茶。辽还有朝日之俗,崇尚太阳,拜日原是契丹古俗,但也要于大馔之后行茶,把茶仪献给尊贵的太阳。

金的茶文化

在南宋与金对峙期间,宋朝饮茶礼仪、风俗同样影响到女真人,女真人又影响到党项人,从此金和西夏的茶礼大为流行。金国人不仅在朝廷的礼仪中要行茶礼,民间的茶礼也很繁琐。比如女真人的婚礼就极为重视茶,男女订婚之日首先要男家拜女家,这是北方民族母系氏族制度的遗风。当男方的客人都到了,女方的全部家族成员就稳坐在炕上接受男方的参拜大礼,称之为下茶礼。

元的茶文化

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前,由于粗犷豪爽的民族性格和肉食乳饮的生活习惯,统治者对宋代精致儒雅的茶艺、茶道不感兴趣。直到忽必烈在大都立国之后,蒙古族才开始学习汉族的文化,但由于蒙古人秉性朴质,不好繁礼缛节,大多数人爱直接喝茶叶,于是散茶大为流行。

从宏观上讲,元代对茶的接受,主要是饮食习惯上的接受,而不是对茶的精神文化内涵上的接纳。此外,元代也没有产生茶学的专著,没有人对茶学进行专门的研究。

茶文化在元代开始走向简约,涉及茶的诗词、文章也很少,仅有极个别的文人写出了一些高水平的茶诗。如元初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诗中说自己多年没有喝到福建的茶了。由于没有好茶,自己的心窍都被尘土塞满了。看见喝茶用的碧玉瓯就想到瓯中雪浪翻滚的情形,看见碾茶的黄金碾就想起初春的嫩茶。你知道我常在梦里喝三杯好茶,请你把好茶给我几饼,也让我能欣赏烟云霞光。

耶律楚材是契丹贵族后裔,由金入元,很受蒙古统治者器重,是元初的重要政治家和大文人。以他当时的地位而得不到好茶,可见当时茶的生产数量剧降。同时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当时少数民族对茶和文化的渴求。

由于当时汉族文化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饮茶的形式开始由精细转化为随意,茶文化的精神由深邃转化为稀薄。茶文化的这种变化为明代散茶的盛行提供了条件。

延伸阅读
元代散曲中的茶广告

元代,随着城市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散曲形式的商业广告。其中,以李德载的十首《赠茶肆》最为有名。李德载的这十首茶曲,有对茶的采摘、碾制、烹煎的介绍,有对茶色、茶香、茶具的赞美,也有对茶的品位、品的描述,更有直接的推销话语和劝说言辞,完全具备了当代商业广告的特征。如《赠茶肆》第一首写道:“茶烟一缕轻轻,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高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大致意思是:茶水热气轻扬,四座香气逼人,更有技艺赛过维扬的烹煎高手。如此好的茶肆,不进去品尝一二,岂不可惜?在激起顾客的消费欲望后,最后一句“下马试来尝”,自然而然地将顾客牵下马来,迎入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娜秀美的歌女,以婉转的歌喉唱着如此优美的广告词,有谁不下马入肆来? bsQW9F1YnlNIn3d0ntWZev9Hbuo7lw5B4J//jXTJvd3bLE6gHEKsZgdF7Q+VNe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