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预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1844年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刊物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法年鉴》

C.《新莱茵报》

D.《法兰西内战》

2.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记载: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上述材料“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和属性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3. 自古以来,水草茂盛的地方容易出现游牧文明,大河水量充沛的地方则会诞生农耕文化,这说明:

A.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 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限量版”“秒杀”等现象,以至于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还存在大排长龙、供不应求现象。大家的解释是“刚性需求”所致。但是,这些其实是一种人为制造稀缺性,达到加价目的的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方式被称为“饥饿营销”。“饥饿营销”体现了:

A.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 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

D. 等价交换并不适用于一切商品

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国家资本主义

6.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的基本路线中回答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的是:

A. 坚持改革开放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 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练好内功、站稳脚跟。要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主要在供给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

A. 解决总量性问题

B. 解决短期调控问题

C. 优化要素配置和生产结构

D. 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

A.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C. 高质量发展

D.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9.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其伟大的历史意义体现在:

A.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B.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 迎来了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10.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各种社会主义的思想中,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十月革命性质的著作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1.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农民一直是我们坚定的主力军,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农民问题。为了更好地与农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们不断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在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体现为:

A.《兴国土地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以下标志着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事件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表

D.《对时局的意见》发表

13.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个人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其实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这说明:

A.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B.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C. 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D. 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14.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 社会关系

B. 人的自我意识

C. 劳动

D. 社会经济关系

15. 2023年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指出,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是:

A.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B. 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C.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D.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16.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以下同我国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国家是:

A. 哈萨克斯坦

B. 巴基斯坦

C. 俄罗斯

D. 白俄罗斯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早在公元前20世纪,陶寺遗址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使用圭表测影法。到了汉时期,学者还采用圭表日影长度确定“二十四节气”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A. 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表现出来的

B. 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C.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8.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为什么要用这个标准呢?美国的铁路原来是由英国人建造的,因此采用了英式建筑铁路的标准。英国的铁路是由建设电车的人设计的,4.85英尺是电车轨道所用的标准。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他们沿用了马车的轮宽标准。使用其他轮宽,马车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因为这些路上辙迹的宽度都是4.85英尺。在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古罗马人的军队铺设的。4.85英尺正是古罗马战车的轮宽——两匹拉战车的战马马屁股的宽度。上述材料说明:

A.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B. 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C.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D. 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这一媒介来实现的

19.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

A.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B. 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

C.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D.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美国国会正在考虑立法,将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5美元。如果这个提案得以通过,它将对全美超过4000万名工人产生影响,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工资待遇和生活质量。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导致企业裁员或减少雇佣。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带动经济增长,因为工人的消费能力将增加,这将促进消费和就业增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A. 工资是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结果

B. 工人的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 工人的实际工资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21.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应运而生,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增长途径和方式以及阶级变化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彼此影响、交相制约进而发挥合力作用的结果。而这其中,风起云涌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与逆流涌动的全球化进程,无疑是高度促发并深度嵌入当代资本主义起伏跌宕的两大主力推手与重要角色。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A.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

D.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进行的改革

2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建会70周年大会的致辞中指出:中国贸促会1952年成立以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为拉紧中外企业利益纽带、推动国际经贸往来、促进国家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贸促会70年的历程,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也是各国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见证。这说明:

A.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B. 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C.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D. 以开放促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23.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是:

A.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

C.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4. 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说明:

A.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B.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C. 我国已经实现了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

D.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25. 习近平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除了具有连续性外,还具有:

A. 创新性

B. 统一性

C. 包容性

D. 和平性

2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至11日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履职尽责,务实协商议政,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重要成果。人民政协是:

A.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B. 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C. 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D. 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7. 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以战争、侵略、掠夺的方式强行进入中国。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将中国从独立的主权国家变为丧失主权的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方式是军事侵略,具体表现在:

A.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B.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C. 勒索战争赔款,抢夺财富

D.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8. 康有为高唱托古改制,借孔子儒家之名,行君主立宪之实;梁启超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鼓吹西方进化论以启迪民智;谭嗣同反思传统文明,语出惊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这说明维新派:

A. 全盘否定封建制度,完全照搬西方制度模式

B. 主张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 崇尚西学,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D. 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要求变法

29.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讨论党纲草案;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三大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深远意义有:

A. 正式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B. 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来作了重要准备

C. 制定了中共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 大会之后开始采取群众路线方法

30.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信念的特征是:

A. 信念具有执着性

B. 信念具有支撑性

C. 信念具有多样性

D. 信念具有超越性

31. 法律权利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以下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B.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中法律权利是相同的

C. 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和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和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D. 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32. 2023年3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33.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中断近七年的外交关系。对沙伊来说,两国达到了谈判目的,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对中国而言,这是:

A. 建设性介入中东热点问题的首次尝试

B. 中国大国担当的体现

C. 在地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实践

D. 中国外交智慧的体现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摘编自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材料2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摘编自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1)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知识,分析为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5分)

(2)如何理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5分)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重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当前,十分重要的是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把蕴藏在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政策稳定性、营商环境公平性、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等是影响预期的主要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在理论上,充分阐明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实践中,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保持政策稳定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要继续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保持政策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出台涉企政策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配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当前,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尚未恢复元气,要继续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清除有碍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解决部分领域存在的“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等问题。全面梳理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23年1月31日)

(1)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回答,为什么说“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5分)

(2)如何更好地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5分)

3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从党的一大到三大,两年之间,党实行了三个转变:革命的性质从实行社会革命到进行国民革命的转变;革命任务从推翻资产阶级,没收一切机器、工厂,由劳动者重建国家,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建设民主政治的转变;国共关系从排拒国民党到联合国民党的转变。”这三个转变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勇于实行理论创新、观念更新、方针政策转变的结果。“中共三大是成功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大问题、推动了党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的十分重要的会议。”

党的三大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原则和国共党内合作形式向前推进了一步。大约6个多月后,仍然是在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统一战线的重大胜利,年轻的共产党从此把这个法宝紧紧攥在手中。

摘编自 《人民政协报》(2021年6月7日)

材料2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摘编自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为什么中共三大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十分重要的会议?(4分)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6分)

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将其作为“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项具体要求。新时代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和方式与古代有很大差异,但在两者结合方式、规范体系融通、组织实施方面,传统治理经验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需要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法规的价值导向,推动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贯穿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坚持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相结合,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比如,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家教、家风、家训。民法典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是通过立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有益实践。只有法治与德治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做到融会贯通、相得益彰,才能推动形成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21年2月3日)

(1)为什么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4分)

(2)如何理解“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要写在民法典中?(6分)

3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5月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开幕。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元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全面回顾中国同中亚五国友好交往历史,总结各领域合作经验,展望未来合作方向,一致同意着眼未来,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在这个关键历史时刻,我们召开中国—中亚峰会,顺应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体现世代友好的人民期盼,必将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具有世界意义。

习近平指出,2013年,我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将双方关系带入一个崭新时代。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亚处在联通东西、贯穿南北的十字路口。

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亚。中亚国家主权、安全、独立、领土完整必须得到维护,中亚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必须得到尊重,中亚地区致力于和平、和睦、安宁的努力必须得到支持。

世界需要一个繁荣的中亚。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中亚,将实现地区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世界需要一个和谐的中亚。团结、包容、和睦是中亚人民的追求。任何人都无权在中亚制造不和、对立,更不应该从中谋取政治私利。

世界需要一个联通的中亚。中亚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亚欧大陆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为世界商品交换、文明交流、科技发展作出中亚贡献。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23年5月20日)

(1)如何理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5分)

(2)“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意义?(5分) 1DgAvn0s89EO7HtD6cGo7ZIOknfRSARB/7RmxkvBAHVd+pOSRXgnMF8FyOsvu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