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柏格森继承并发展了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在柏格森看来,生命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惫的生命冲动。这种冲动变化在时间上永不间歇地自发地流转,故称为“绵延”或“生命之流”。它像一条永流不息的意识长河,所以也称为“意识流”。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A.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B. 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似的天体开始挑战其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2006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将冥王星排除出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但是无论人们把冥王星定为第九大行星还是划为矮行星,都不能改变冥王星绕着太阳运转的轨迹。这说明:
A. 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还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辅助标准
B. 真理具有相对性,是不能确定其正确性的
C. 谬误和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D. 真理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真理具有客观性
3. 全国道德模范是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举办的评选表彰活动。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说明价值评价是:
A. 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C. 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
D. 具有主观性的随意活动
4.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A. 是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 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C. 是由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
D. 是资本家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 正确处理敌我之间的矛盾
B. 正确处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 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 邓小平理论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理论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
A.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 2013年2月,在甘肃定西渭源县元古堆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苦咸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那次,总书记专门来到引洮供水工程工地现场,叮嘱当地和随行的有关国家部委负责同志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总书记曾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是:
A. 秉持人民至上
B. 彰显历史自觉
C. 坚持实事求是
D. 强化战略思维
8.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性质的是:
A. 坚持中国特色
B. 坚持党的领导
C. 坚持统筹兼顾
D. 坚持底线思维
9.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清政府失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逐步入侵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独立的中国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睁眼看世界,带来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10.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
A. 一战的爆发
B. 十月革命的影响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辛亥革命的失败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当时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尤其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更是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是: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中共三大的召开
D. 北伐战争的开启
12.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以下哪个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A.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
B. 卢沟桥事变
C. 台儿庄大捷
D. 广州、武汉失守
13.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是:
A. 个人和他人的关系问题
B.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
1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科学立法的目标是:
A. 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B.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C.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 坚持以民为本、立法为民
15. 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指出:“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
A.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B.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C.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D.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6. 2023年1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并发表致辞。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我们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动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本次论坛年会的主题是:
A. “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
B. “历史转折点:政府政策和商业战略”
C. “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
D. “凝聚全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17.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人类实践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特点,下列关于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践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
B. 人的活动总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C. 任何人的活动都不能离开与社会的联系
D. 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专门拿出一节内容部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特别提出“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B.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C.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D.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全面、准确、科学理解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及我们党的创新性发展,对于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A. 货币资本
B. 生产资本
C. 商品资本
D. 金融资本
20. 商品、服务被消费者选择,依靠的是价格、质量以及服务好坏等,只有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它们才能不断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效率,带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A. 各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起来,还需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B.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破坏性
C. 垄断产生后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即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D. 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1. 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长期性。其原因主要有:
A.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D.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22. 在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D.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23. 生活之树常青。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是:
A.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C. 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的实践基础
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4.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坚决守牢的底线是:
A. 确保粮食安全
B.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C. 防止规模性返贫
D. 增加农民收入
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
A. 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B.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
C. 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D. 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6. 2023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原则是:
A.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B.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 坚持优化协同高效
D.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27. 19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他们兴办洋务的原因是:
A. 制造和购买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
B. 加强海防、边防,并趁机发展本集团的实力
C. 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D. 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以维护中国封建伦理纲常
28.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命题。他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他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
A.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B. 解决了在长期的农村战争环境下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
C. 解决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找到了最广大的同盟者
D. 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落实了中国现代化发展条件
29.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有必要集中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整风运动过程中的历史文献有: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0.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是:
A. 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观念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指南
C.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D. 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31.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
A. 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B.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C. 历史的必然结论
D. 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32. 2023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讲话指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政治任务。讲话提出的要求有:
A. 牢记“国之大者”
B. 全面增强本领
C. 增强斗争精神
D. 保持清正廉洁
33. 2023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本着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原则推进各领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本次会晤的内容有:
A. 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B.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
C. 中俄结成新时期军事战略盟友
D. 中俄将进一步密切国际协作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摘编自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23年2月7日)
习近平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都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摘编自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23年2月7日)
(1)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5分)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5分)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病毒变化和防疫形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果断应对、及时调控,动用近年储备的政策工具,靠前实施既定政策举措,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加强对地方落实政策的督导服务,支持各地挖掘政策潜力,支持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去年终端消费直接受到冲击,投资也受到影响。提前实施部分“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运用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采取联合办公、地方承诺等办法,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出台金融支持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疫情发生前,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缩,推动消费尽快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发展城市社区便民商业,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帮扶旅游业发展。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成倍增加,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摘编自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5日)
(1)结合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来说明我国如何在攻坚克难中稳住经济大盘。(5分)
(2)为什么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还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分)
3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绵延不绝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在近代被世界快速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难题。
摘编自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毛泽东同志也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
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全面评价。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摘编自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1)结合近代国情,如何理解“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6分)
(2)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
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60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在雷锋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把握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推动学习雷锋活动蔚然成风。
雷锋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与其所蕴含的共产党人高尚品格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雷锋精神闪烁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光芒,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雷锋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牢固树立信仰、矢志追寻理想;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树牢群众观点、站稳人民立场;他立志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他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行进中,雷锋精神顺应潮流、历久弥新,学雷锋活动始终充盈着时代感。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雷锋活动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对于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产生了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学雷锋活动经常持久融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让雷锋精神增添了敬业奉献、艰苦创业、锐意创新等具有时代特点的精神价值,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推动学雷锋活动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各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历史和实践都表明,雷锋精神在时代进步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彰显新的魅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之需,顺应时代之变,丰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好学雷锋活动,激励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23年3月17日)
(1)雷锋精神深入人心,“与其所蕴含的共产党人高尚品格是分不开的”,其中体现了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追求?(5分)
(2)新时代新征程,雷锋精神将激励我们如何“回应人民之需,顺应时代之变”?(5分)
3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
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我们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坚决反对通过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
摘编自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3月15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是中国外交哲学中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伦理观、实践论的集中体现,被有识之士誉为“中国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发展的钥匙”“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倡导者,同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推广者,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通过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独立自主的国家提供了现代化道路新选择。
摘编自 光明网(2023年3月12日)
(1)结合当前国际环境分析,“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反映了什么?(5分)
(2)为什么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发展的钥匙”?(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