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被誉为“北宋达·芬奇”的科学家
——沈括

沈括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这位堪称“北宋达·芬奇”的全能型人物就是沈括。

沈括,1031年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官宦之家,1095年去世。他的父亲和祖父曾任大理寺丞,母亲也来自官宦之家。外公许仲容曾为太子洗(xiǎn)马,二舅许洞不但是进士,还是军事著作《虎钤经》的作者。这样的家族背景对沈括影响很大,少年时期,他就曾随父亲宦游,得以见到各地风物,在他所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有许多记录就是来自这一时期。成年后,他曾任沭阳主簿,力主修缮水利。后任司天监,负责管理观测天文天象的人员和仪器,且修成了《奉元历》。1075年,沈括出使辽国,解决宋辽两国的领土争端。又因是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参与者,于1077年被贬官,几经波折。晚年,他身居“梦溪园”,终日寄情山水之间,与笔墨纸砚做伴,并以园名“梦溪”为名,写下了鸿篇巨制《梦溪笔谈》。

了不起的科学家

沈括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这部书中介绍的活字印刷技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书中对自然界中的石油物质的发现与介绍,以及对其未来将有重要作用的预言,也体现了近千年前的古人对这种未来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远见卓识。同时,这部书对于磁偏角的记载,即沈括发现磁铁指南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方,而是有一个比较小的偏离角度,也是早于西方记录的。

总体来看,沈括作为中国古代科学家,对古人生产生活实践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均有所体现。除此之外,他还著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医药著作《良方》《苏沈良方》,科学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奉元历》等。沈括可谓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人生超级剧场

自幼好学

我出生在杭州,这里是大宋的江南,以出才子而著称。我的祖辈父辈也受到这种文化熏陶,读书做官。我的母亲也出身书香门第,为人知书达理,贤惠慈祥。可以这么说,我小时候是在浓浓的书香环境里成长的。

我们家祖上在药学方面颇有建树,有家传的药学书籍《博济方》。受家庭和我自小体弱多病的影响,我打小就从收集医方开始,钻研医学。14岁那年我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稍微年长后,我便开始跟随父亲宦游,到过很多地方,收获了许多见闻感受。我去过威严的京城汴梁,去过长江上的重镇润州,去过面向海外番邦开放的泉州……19岁那年,我借居苏州舅舅家,他是孔武有力的武举人,不仅力大无比、身手矫健,还藏有很多兵书,这可让我大饱眼福。我收获颇多,并开始对军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我的父亲在我20岁的时候去世了。23岁这年,我因父辈之官爵而得官职,正式进入仕途。最初,我只是在沭阳县担任主簿。在这里,治理河流、灌溉农田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兴修水利,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作,不仅解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还开垦出良田七千顷,改变了沭阳的面貌。在我30岁那年,我的哥哥沈披主持芜湖万春圩工程,我因为有在沭阳的一些治水经验,也去出谋划策,并做了详细记录。34岁时,我经人推荐被调入京城,编校昭文馆书籍,参与改造浑天仪,并在闲暇时研究天文历法之学。后来升任馆阁校勘,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皇家藏书,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

抵御辽国

我到朝廷任官后,北方的辽国一度成为大宋的重大威胁。辽国国力强盛,常常向大宋提出无理要求,妄图霸占中原领土。

熙宁八年(1075年),辽国又派出使臣萧禧到宋都汴京,诬告宋人越界闹事,要求重新划定边界线,企图蚕食我们大宋的领土。宋神宗派出韩缜去和萧禧谈判,但因为萧禧坚持无理要求,总强调辽国应该占据更多领土,谈判形成了僵局。皇帝一方面知道辽国的强大,担心僵持下去会导致谈判破裂;一方面想要答应辽方的要求,却在大臣面前很难开口。他心里十分矛盾,终日忧心忡忡。

听说了这件事后,我立刻查阅档案资料,对边疆地理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绘制了争议地区的详细地图。这片地方在黄嵬山附近,但是它相比宋辽初议的古长城地界要偏南三十多里。我将此事上书朝廷,皇帝十分高兴,希望我拿着争议地区的地图去和萧禧谈判。我和萧禧几经周旋,最终他对着地图理屈词穷,收拾行囊离开汴京。

这次谈判胜利了,但我并没有懈怠,因为我深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出使辽国。在出发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命令所有随从官员把几十种有关的地理文献全都背熟,并准备了十分详细复杂的谈判对策。甚至我还考虑了最坏的情况—辽国不守信用,杀害来使。为此,我写下了“遗奏”,委托我的哥哥沈披转交给皇帝,并提出了应对辽国杀害来使后入侵大宋的诸多可能和克敌制胜的策略。

到辽国后,我看到这里的风物迥异于中原。当地官民的穿着打扮与我大宋有较大差异,仿佛是另一个不同世界的人。在这样一个迥然不同的环境中,我同辽国的大臣们进行了六次会议。我据理力争,不让分毫,最终让辽国蚕食大宋领土的诡计没能得逞。在回宋途中,我顺道考察了辽国的山川、鸟兽、风俗、气候等,收集了大量资料。归来后,我绘制了一卷《熙宁使契丹图抄》,并用蜡制成地理模型献给皇帝。这对于大宋的领土国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油制墨

元丰三年(1080年),我调任陕西延州知州。这里是黄土高原,一望无际。在这片稍微不同于中原的土地上,我发现了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

一天,我看见老百姓用野鸡尾蘸取一种奇怪的黑色液体,将液体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液体是从石头中冒出的“石油”,但像煤一样能猛烈燃烧,烧起来还会冒出浓烟,所沾染过的帐篷都变黑了。为此,我开始反复研究,猜测这种烟可能有别的用途。终于,我发现这种石油除了可以用来点灯,在燃烧后产生的黑色烟尘还可以代替松烟制作墨汁。经过多次试验,我果然用它制成了墨汁,不但质量极佳,还能节约大量的木材。我给这种墨取名为“延川石液”。不久后,石油制墨的工艺在我的推广下,在当地传开了。同时我觉得,这种会燃烧的石油,在未来肯定会有其他更大的用处。

关于沈括你还要知道

为了更严谨地修订历法,沈括研究并改革了浑天仪,以观测天象。浑天仪原本的结构十分复杂,三重圆环(赤道环、黄道环、白道环)相互交错,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沈括在改革时一方面取消了作用不大的白道环,把仪器简化、分工,再借用数学工具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又提出改变一些环的位置,使它们不挡住观测视线。后来,元朝的郭守敬于1276年创制的新式测天仪器——简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明的。

名人说

凡所到之处,山林隐者,无不求访,及一药一术,皆至诚恳切而得之。

——沈括 owdODrw6eFuBhhit/u0gvfuWqGnniBemxyLGY+11kXG8+TCAX9ufl1Wk2OX9rj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