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一生功勋卓著,早年成功抵御了匈奴对赵国的进犯,晚年更是赵国抵抗强秦侵犯的中流砥柱,最大程度延迟了赵国灭亡的时间。
在战国末期,李牧几乎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公元前229年,赵国先后发生了大地震和饥荒,民心惶惶,国家陷入了危机。秦王嬴政趁火打劫,派出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率大军伐赵。王翦深知李牧才能,预料秦军难以迅速取胜,于是向秦王献上反间计,离间赵国君臣,散布谣言说李牧准备勾结秦军,背叛赵国。
赵王听到谣言后,不加查证就派人夺了李牧统帅之职,并逼死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国兵临城下,只用了几个月,便灭掉了赵国。
李牧是战国末期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深得赵国军民的爱戴。他在一系列作战中屡次重创秦军,留下了许多经典战例,展示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在与匈奴交战中,他用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这在当时堪称奇迹;在与秦的宜安之战中,李牧更是创造了中国古代围歼战的经典战例。
李牧还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思想。李牧强调将帅的独立性、自主行事权,注意厚待士卒,赢得了士兵的爱戴。此外,他还注重军民团结,从不扰民,得到了老百姓自发的支持和配合。在他遇害以后,他所驻守过的地方都有百姓为他建祠祭奠,传下不朽的佳话。
我的祖国赵国北部和匈奴之地接壤,先王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让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打得匈奴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入侵。不过到了后来,匈奴似乎缓过劲儿来了,又开始侵扰赵国边境。于是,赵王派我前去驻守。
这其实是一个很棘手的任务。“胡服骑射”政策虽然让赵国有了一定数量的骑兵,但匈奴是“马上民族”,全民皆兵,而且个个从小就开始练习骑射,自然弓马娴熟,战斗力强大。骑兵是赵国宝贵的兵种,数量有限,不可能拿去跟匈奴拼消耗。权衡利弊之后,我决定打“防守反击”。
我先完善城防措施,加固了所有城墙,然后派出很多间谍深入匈奴境内,刺探情报。我还给手下将士下了一道死命令:“匈奴骑兵来犯时,全体将士都撤退到城墙内,全力守城,如果有人敢擅自出城迎战,杀无赦!”
每当匈奴骑兵一来,我就下令坚壁清野,严阵以待。匈奴骑兵靠近城墙时,迎接他们的只有城墙上射下来的箭雨,匈奴骑兵十分气恼,却无可奈何,只能灰溜溜地撤退。像这样过了几年,匈奴以为我兵弱胆小,不敢出战,也渐渐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然而,我这种打法也让手下将士有些不满,他们认为我胆小怯战。赵王也派人责备我,我就和赵王的使者耐心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看来成效不大。赵王还是发怒了,把我从边境召回,派别人代我领兵。
此后一年多,每当匈奴来犯时,新任将领就派兵出城交战,结果却屡战屡败,损失惨重,边境百姓几乎再也无法耕田、放牧了。这时,赵王又想起了我,下令让我官复原职。
重新上任后,我还是像以前一样防御,令匈奴无计可施。与此同时,我并没有放松对军队的训练,将士们个个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我渐渐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制定了步兵、骑兵联合作战的方针:在全军上下精选了一批战车,又搭配骑兵、步兵,组成了一支联合作战部队,为匈奴骑兵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怎么让匈奴骑兵自投罗网呢?我想出了一条诱敌之计——我先派人驱赶大量牲畜去城外放牧,引诱匈奴骑兵抢劫,然后派小股部队阻击,佯装失败,故意把大量牲畜、武器丢给匈奴骑兵。匈奴骑兵多次尝到甜头,便得意忘形,逐渐不把我这个“胆小鬼”放在眼里。
当匈奴单于知道这种情况后,他企图扩大战果,抢更多东西,于是就率领主力部队入侵。当他们来到我预设的战场后,我先用大量战车列阵,从正面迎战,利用战车阻挡敌人骑兵;然后派精锐骑兵部队快速冲到匈奴后方,截断了他们的退路;再让步兵把匈奴大军团团围住,令弓弩手放箭,远距离杀伤敌人。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后,除匈奴单于率少量骑兵突围逃走外,进犯的匈奴骑兵被我们全歼。我乘胜追击,又攻占了匈奴三个部落,大大巩固了赵国北方边境的安全,扩大了赵国的版图。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精锐尽失。新即位的赵王迁宠信奸臣,打压忠臣,使赵国局势不稳,国力进一步衰弱。秦王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命大将樊於期率军攻赵。秦军接连占领了平阳、武城两座城池,兵锋直逼赵都邯郸。在这种紧急情况之下,赵王只得将正在镇守雁门郡的我调回,并任命我为大将军,抵抗秦军。接到赵王命令,我紧急率军,马不停蹄地南下,在宜安附近和秦军遭遇了。
连战连捷的秦军士气高涨,赵军却士气低迷。我对症下药,采用高筑营垒,坚守疲敌的策略,与秦军对峙。时间一长,深入敌国作战的秦军粮草不足,有些吃不消了。不过樊於期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率秦军主力进攻宜安附近的重镇肥下,企图诱使我出兵救援,然后将我包围。
这等小计岂能瞒过我的眼睛!秦军主力进攻肥下,营中留守兵力肯定薄弱,我乘机一举袭击了秦军大营,俘获了全部留守秦军,缴获了大量辎重。樊於期得知后,痛恨自己弄巧成拙,火速回兵救援,这下轮到我来包围了。我在秦军的必经之路上部署了一部分兵力,正面阻击,然后将主力埋伏于两翼。经过一番激战,入侵赵国境内的十万秦军几乎被全歼。惨败的樊於期不敢归秦,只好逃到燕国避难。
这之后发生了荆轲刺秦王一事,秦王发重兵进攻燕国,赵国的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
秦国亡赵之心不死,为报宜安之战失败的一箭之仇,很快就又发兵大举进攻赵国。这一次,秦军分南北两路进攻,企图南北夹击赵都邯郸。赵王再次命我统率全国兵力,阻击秦军。
我迅速研判了战场局势,得出结论:由于邯郸南部有漳水和长城作为屏障,秦军一时半会儿很难得手,所以我决定采取南守北攻的作战方针,集中主力部队,把秦军各个击破。于是,我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北上,迎击秦军主力。
我率军日夜兼程,在番吾与秦军主力相遇了。两军一碰面,我就下令全线出击,猛攻秦军阵地。立足未稳的秦军对此毫无准备,他们本以为我会跟以前一样玩“防守反击”呢,没想到攻势如此猛烈,于是秦军在仓促中迅速败退,逃回秦国了。
在北部取得胜利之后,我马上挥师南下,对南路的秦军发动总攻。秦军士气低迷,无心恋战,边打边撤。我很想乘胜追击,但连年征战,让赵军也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能退守邯郸自保,未能围歼秦军,令我十分遗憾。
秦军连续几次伐赵,都被我挫败,着实消停了几年,因此赵国也有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可不幸的是,赵国突然发生了大地震,之后很多地方发生了饥荒。这对秦国来说,是天赐良机啊,岂能错过?于是秦国再次伐赵。这次秦国派出的是名将王翦。
我和王翦可谓棋逢对手。王翦深知凭借秦军的力量,要想打败赵国不是没有可能,可因为有我在,想快速地解决战斗是很难的,于是他就向秦王献上了一条反间计。
不久之后,一个谣言就在邯郸城流传开了,大概意思是说我已经和秦军达成协议,准备把赵国献给秦国。更为荒谬的是,赵王居然相信了,于是派人接管我的兵权,还要把我抓回去。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心如死灰,这真是天意亡赵啊!我这一条命送掉不要紧,可怜赵国的百姓,从今以后将不再保有幸福的生活了!唉!
你知道吗?李牧不光是一名武将,他还做过外交家呢。在赵孝成王时,李牧曾经离开前线,到朝中任职,还曾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在出使秦国的途中,李牧借机获得了很多情报,这些情报在日后的抗秦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汉文帝
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汉〕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