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发浙江“一师风潮”的《非“孝”》事件

《浙江新潮》

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

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这优美的词句,是民国年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歌,由李叔同、夏丏尊两位大师联袂创作。当年,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方有北京大学领袖群伦,南方有浙一师、湖南师大敢为人先。浙一师作为新文化的代表,“五四”期间有一件大事不得不说。

五四运动风起云涌,4日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活捉章宗祥,消息传到浙江已是6日,适逢杜威来华正在杭州城演讲。浙一师在内的杭州各校师生迅即组成联合救国学生会,3000多人一起走出象牙之塔,浩浩荡荡往十字街头去了。

杭州负责接待杜威的是浙一师的校长经亨颐。他是位颇为开明的校长,一向推动教育改革运动,奉行学生自治原则。11日送走杜威后,经校长还随游行学生一起上街,“助呼万岁”。在各校校长与军警协调下,浙江学生游行活动场面没有失控,经亨颐在日记中记载“秩序良好”。谁能想到,日后还有一场风起云涌的“一师风潮”?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浙一师”,前身是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堂,为贡院旧址所建。浙一师学风活跃,荟萃了众多名师,沈钧儒、李叔同、夏丏尊、马叙伦、鲁迅都曾在此任教;也教出了不少有名的学生,画家丰子恺、潘天寿,作家柔石,数学家陈建功,还有早期共产党人俞秀松、施存统皆曾求学于此。

刊载《非“孝”》的《浙江新潮》第2期(1919年)

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要办学目标的浙一师,放眼全国各大高校,并不算得出众,何以能吸引这么多名流驻足呢?这就应了一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北大有蔡元培,浙一师有经亨颐。这位经校长,自1913年学校成立即在任,教育思想很先进,一向奉行卢梭“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师范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老师,所以人格要健全、品德要高尚,“德、智、体、美、群”需全面发展。在经亨颐“人格教育”的主张下,浙一师崇尚“自动、自由、自治、自律”,校风开明,学生思想也比较进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经校长积极推进白话文,以《新青年》《每周评论》上的白话文为篇目重编了国语教材,还聘请了持新思想的国文教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金刚”——陈望道、夏丏尊、刘大白和李次九。他们的到来,为浙一师带来了思想上的活力,也为日后的“一师风潮”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一师风潮”因一本学生自办刊物《浙江新潮》引发。那么,为什么要费这么多笔墨介绍浙一师的校长经亨颐?只因这场风潮的中心,就是经亨颐。或者说,“一师风潮”的别名就是“经校长保卫战”!

这场风潮是由一本刊物和一篇文章引发的。

1919年11月1日,浙一师、甲种工业学校和省一中等杭州学校28人共同参与,创办了学生进步刊物《浙江新潮》。浙一师的学生俞秀松为创刊号撰写了《发刊词》,表明这些青年学子办刊的热望:

第一种旨趣,就是谋人类——指全体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化;

第二种旨趣,就是改造社会;

第三种旨趣,就是促进劳动者的自觉和联合;

第四种旨趣,是对于现在的学生界、劳动界加以调查、批评和指导。

这篇发刊词带着五四时期特有的激情和以文章投身社会运动的意味,和从前的《双十》完全不同。

《双十》是《浙江新潮》的前身,由省立第一中学查猛济、阮毅成和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沈端先、蔡经铭等人合力创办。沈端先是著名作家、早期共产党人夏衍的原名。《双十》是五四运动之后浙江学子办的一份进步刊物,旬刊,因在1919年10月10日出创刊号,也为纪念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取名《双十》。校长经亨颐、“四大金刚”、沈玄庐等人都为它捐过款。

两期过后,《双十》办刊的队伍扩大了。大家觉得这个名字不能直抒胸臆,半个月的刊期也太长,于是在俞秀松提议下改作《浙江新潮》,每周一刊,4开4版,铅印。各校学生轮流编辑,第1期为甲工学校,第2期为第一中学,第3期为施存统。

就在第2期,《浙江新潮》出了大事件,登了施存统一篇《非“孝”》,整个杭州城爆发了一场“地震”。

《非“孝”》写了什么,引来全国千余篇文章口诛笔伐?《非“孝”》有多大的能量,让省政府立时决定查封《浙江新潮》,罢免经亨颐,解聘“四大金刚”,开除施存统,改组浙一师?

可惜,这期《浙江新潮》很长时间都无人得见。直到2021年,才在鲁迅博物馆钱玄同捐赠品中找到一本。《非“孝”》大体意思是反对不平等的“孝道”,主张平等的爱。

据施存统本人所写《回头看二十二年来的我》和《我写“非孝”的原因和经过》两文,他并非空谈封建礼教而去全盘否定孝道,而是从自身际遇出发,想把母亲无医而逝的痛苦以及对决心脱离家庭、对父亲不再尽孝的意思写出来,所以文章最初名字为《我为什么要做一个不孝的儿子》。然而,“写到了三千多字,还只讲到孝的如何不自然、不平等和偏面性,还没有讲到本题,而《浙江新潮》的篇幅有限,不能登载过长的文章,只好临时变更计划,把原来的题目改成《非孝》”。这就变成一篇专指封建礼教的战斗檄文,当局的神经一下子被刺痛了。

由于施存统是浙一师学生,《浙江新潮》刊有“本社通讯处由浙江杭县贡院第一师范转”字样,早就看不惯浙一师的省府把枪口对准了校长经亨颐。浙江省省长齐耀珊、教育厅厅长夏敬观,亲自上阵,指斥经亨颐“在校刊行《浙江新潮》,提倡过激主义,种种邪说,流毒无穷”,列出他“非圣、蔑经、公妻、共产”四大罪状,责其引罪辞职。经亨颐当场断然拒绝。

浙江省府忌惮浙一师新文化运动中枢的地位,誓要借机拔除学校进步势力。省政府通令免职经亨颐,解聘陈望道、夏丏尊、刘大白和李次九,开除施存统。浙一师的同学们震怒了,发动了学生运动,要求挽留经校长,保护浙一师。很多同学放了寒假也不回家,留在学校继续抗议。“挽经护校”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末夏初,有半年之久。高潮发生在1920年3月29日,当天几百军警将一师团团围住,要将学生们强行拉出学校。学生们围坐在一起与军警对峙,誓死不屈,更有甚者当场挥刀以血明志。在社会各界支援下,省府收回解散浙一师的命令,4月17日学校复课。这就是有名的“一师风潮”,它被视为五四运动在南方的延续。

这场学潮的导火索《浙江新潮》仅出版了3期。在印刷厂排印的第3期被当局搜走,已排好的铅版也被拆毁,后来还是送至上海由《星期评论》社代印,才有了第3期。

“一师风潮”中离开学校的师生,如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后来也都到了上海。他们继续发挥办刊办报的专长,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建早期的重要成员。 fftRFtB+eOawHjsI33F76Skkrtzag+QAKULBvnLduqEQ+SEE5eQZDRjt9LR4tM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