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的向导!”

《向导》周报

1922年8月,中共二大刚刚结束,新一届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会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马林、张太雷7人开会,专门讨论中央的宣传工作。这次会上,又提出创办一份专门党报的事情。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很关心此事。早在筹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他就建议中共创办一份党报。中共一大、二大都有党报宣传出版相关内容,只是一直没有实现。这次,中央下决心办报,提出在北京创办《远东日报》,专门宣传国民革命。马林反对,他认为党目前力量还不足,只应办一个周报。中央接受了马林的意见,决定办一张党中央的政治机关报,由蔡和森任主编负责筹办。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第一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

1922年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16开4版,陈独秀题写刊名,蔡和森撰写发刊词,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反抗国际帝国主义”“推倒军阀”,建立“统一、和平、自由、独立”的中国。该报受陈独秀直接领导,首任主编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也先后担任过主编。到1927年7月18日停办时,该报共出201期,是大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份报刊。《新青年》载文称其“中国革命理论和策略的向导!全国最急进的刊物!已有四年的生命!销数达五万份!”由于该报立场鲜明,文字生动,又注重发行,销量很大,广受读者欢迎,又被誉为“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四万万苦难同胞思想上的“向导”。

《向导》周报第2期(1922年)

中共早期领导人重要文章大都见于《向导》。当时最高领导人陈独秀是发表大户,一人就撰稿270多篇,几乎每期都有。蔡和森以“和森”“振宇”等名撰稿150多篇。赵世炎以“施英”为名所写的《上海罢工潮》一至七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瞿秋白的《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等著名文章都刊于此报。

《向导》地位特殊,数量又大,印刷是一个大问题。党早期没有自己的印刷厂,就委托一家叫“明星印刷所”的私营机构来印制党的出版物。据当年参与工作的同志回忆,明星印刷所开在上海梅白格路(今新昌路)西福海里,老板叫徐上珍。《向导》下印时,由印刷工人出身、负责刊物印刷发行的徐梅坤与印刷所联系,负责编辑工作的张伯简送稿,印好后存放在马路对面租赁的空屋子里,随即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发行。

从第6期起,《向导》编辑部短暂迁至北京,总发行通信处设在北京大学后门内景山东街的一个胡同里,联系人为早期党员罗章龙。这样,“北京大学第一院收发课”就成了刊物对外的联络地址,外地寄来的函件都由罗章龙转给编委会或蔡和森。

与此同时,同在北大的李大钊也非常关心《向导》的办报情况。1925年2月3日,负责联络北京各报馆印刷工人的陈为人召集几名进步印刷工人去北大,说是李大钊要见大家。据亲历者刘明回忆,当天下午他和陈乔年、陈楚楩、陈为人、刘抵如5人早早到北大第一院第三教室等李大钊。作为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李大钊在进步工人中威望极高,大家都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去见他。李大钊进来后,亲切地和大家打了招呼,随后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印刷厂,主要的是印《向导》,你们把这工作做得好点快些。” 接着又说“我有点事,你们几位谈罢”,就离开了。

陈乔年接着主持会议,大家商量了十几分钟,决定用半个月左右时间建立一个小型印刷厂。陈乔年拿出华比银行钞票2000元,让陈楚楩主办、刘明协办,先去找厂址、买机器。下午3点钟散会,陈、刘两人先去西便门外贻来牟机器制造厂看印刷机,发现价格太贵,决定先买旧机器。后来,刘明打听到前门外兴隆街兴华斋刻字铺有一批机器和材料出售,看后觉得合适,就花了1400元买来日本十六页铅印机1部、二号脚踏机1部、二号至五号铅字铅空、字架字盘、油墨工具等,又到广安门内大街兴艺铁工厂买了铸字机、铡铅刀、浇铅条机等印刷厂必备器材。2月8日,大家在广安门内大街广安西里8号租了一处独门独院的房子,共有12间,这样印刷厂2月11日就正式开工了,比原计划缩短了一半时间。可见大家为党工作的心情多么迫切!

印刷工人是革命性特别强的工人阶级群体,1923年二七大罢工,身为京汉铁路印刷厂工人代表的刘明就冲在前列,后来被开除。1924年,北京报业印刷工人又组织联合罢工,虽然取得胜利,但事后也有进步工人被开除。印刷厂成立后,招募了不少失业工人,除了为党服务,也让这些工人得到救济。这也是党组织出资办厂的一个目的。

这个印刷厂对外称“昌华印刷局”,陈楚楩任经理,刘明任厂长,主要印刷《向导》周报,也印刷中共北方委员会机关报《政治生活》和一些传单。《政治生活》排印时是手写原稿,《向导》有时是原稿、有时是剪贴的印稿。印稿就说明《向导》在别处已经出版,北京是翻印。印好后,两种刊物一起送往北大。为应付检查,工人们白天排印普通市民稿件,夜间秘密印刷党的报刊。夜以继日,虽然加倍小心,还是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印刷厂搬过家改过名,最后于1926年随冯玉祥部队向西北转移,工人也分散到四处从事新的革命工作了。

随着时局的变化,位于上海的《向导》出版情况也很紧张。1927年4月,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向导》迁至武汉。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7月18日,《向导》坚持出版了第201期,将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时局宣言》全文刊载后被迫停刊,体现了出版工作为党的事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顽强精神。 NdgwxnRqeD3lelHkhA6QKMXCp46BpwWUdCAJDitOI5fpNbIhvTD+3oNtFM11d1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