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信仰的源泉

《共产党宣言》首译本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走到《共产党宣言》展柜旁边时,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陈望道,是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1920年出版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人人争读,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第一、二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又新印刷所1920年8月、9月印刷

其实,在全译本之前,一些报刊已经屡次刊文介绍和节译《共产党宣言》。最早从1899年开始,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就在《大同学》一文中节译《共产党宣言》并介绍马克思。朱执信、叶夏声、赵必振等人摘译《共产党宣言》的文章也比较有名。五四时期,《新青年》发表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很多就引用了《共产党宣言》内容。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为著名,里面引用了《共产党宣言》8个自然段。还有,《每周评论》《晨报》等一批报刊都热情译介过《共产党宣言》,梁启超也称赞它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美妙的主义。

这样的一本书,却不曾有人全文翻译,实在是可惜!当时正在热心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戴季陶,动了翻译的念头。但是,《共产党宣言》虽然只是薄薄的小册子,想译出来却没那么容易。他想起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知难而退的经历,这次打算找人来译。译出后计划在自己主编的《星期评论》上连载。找谁呢?这个人既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功底,又要贯通中西、语言娴熟。邵力子推荐了陈望道。

陈望道,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人,少年就立有大志。据说,当年他打算东渡日本留学,父亲担心花费太多,“大洋一簸箕一簸箕地往外倒”,迟迟没有答应儿子的请求。陈望道就抄录一首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贴在墙上明志。几天后,他又向父亲表白心迹:“自己愿做一个无产者,将来决不要家中一分田地和房产。”终于打动了一向开明的父亲。陈望道1915年赴日留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当戴季陶找来时,陈望道刚回到义乌老家。“一师风潮”过后,这位思想先进、脾气火暴的国文老师愤而离开了学校。戴季陶给他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又给他一本从北大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

1920年的春节,义乌虽然地处江南,也还是春寒料峭。为了避门谢客,陈望道带着两本《共产党宣言》,还有《日汉辞典》《英汉辞典》等工具书,一头扎进柴屋里开始了翻译工作。屋里半间都是柴火,也没有一张像样的桌子。他就支起两条长板凳,上面横放一块铺板,算是书桌,又搬来几捆稻草,当成座椅,全神贯注、字斟句酌地译了起来。

整整两个月,陈望道的身心全被这部伟大的著作占据了,外界的事一概不问不知,就连母亲送来饭菜也是草草一吃。陈望道自幼习武,身体强健,可还是明显瘦了、憔悴了。母亲心疼,给他送来粽子和红糖,于是有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到4月份,陈望道译好了《共产党宣言》,又接到电报邀请他到《星期评论》当编辑。于是,他开心地带着书稿前往上海,住进《星期评论》编辑部——三益里17号李汉俊家。孰料,稿子还没开始发表,报纸却由于进步倾向被迫关张。陈望道又失业了,幸好不久受陈独秀之邀改任《新青年》编辑。

陈独秀开始想办法出版《共产党宣言》。形势紧张,公开出版比较困难。怎么办呢?当时正值维经斯基来华,寻找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可能性和组织成员,眼下就在上海。陈独秀和维经斯基一商量,维经斯基拿出一笔经费,在辣斐德路成裕里12号新建了一个小型印刷厂——又新印刷所,名字取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共产党宣言》来华,可不是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嘛!

1920年8月,又新印刷所印出《共产党宣言》第一版,红色封面,1000本,一抢而空。旋即在9月,又印出第二版1000本,用蓝色封面以示区别。大家都知道第一版有个小差错,就是标题错排成了“共党产宣言”。因为当时印刷是一个铅字一个铅字排印而成的,印错字序或有横卧字都很常见。这个初版本因为是错版,引起很多学者研究它的兴趣,也显得特别有纪念意义。

自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后,新中国成立前又有其他6个译本先后出现,可见这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1936年,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邓小平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等地讲话多次谈道:“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1970年,陈云给二女儿陈伟华写信,教她学习马列主义的方法和途径,说“《共产党宣言》是必须看的”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很多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受过这本书的影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顾党走过的百年辉煌历程,《共产党宣言》是真理的味道,更是信仰的源泉。在继承和发扬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boP4abugXSXixT9HUTa8CBIa1uxVGN55G6cjtbt3f/H76lCs3GB9u9mPyRr+/K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