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冯至小传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国新诗的代表人物。

冯至幼时就读于叔祖冯学彰创办的一所私立小学,小学停办后,在家中从父亲学习《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12岁于河北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参加文艺团体浅草社,1925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

1927年暑假,冯至从北大德文系毕业,到哈尔滨第一中学教国文,1928年暑假后回北平任教于孔德学校,兼北大德文系助教。并与冯文炳(废名)合编文学刊物《骆驼草》。1927年冯至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8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游及其他》。1930年冯至赴德国留学,攻读文学、哲学与艺术史,其间受到德国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并于1936年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中学主任。

1939至1946年,冯至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这期间是他研究和创作的旺盛期,他研究歌德的文章后来结集为《歌德论述》,同时搜集资料酝酿为杜甫写传;创作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及学术论文、杂文等。1946年至1964年,冯至执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51年后兼系主任。20世纪50年代冯至出版了著作《杜甫传》,影响甚广。1964年9月调任现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工作。1982年辞去所长职务,改任名誉所长。同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作协副主席。1983年,冯至因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5年民主德国授予他格林兄弟奖;1987年联邦德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他艺术奖;1988年联邦德国达姆施塔特语言文学研究院授予他弗里德里希·宫多尔夫外国日耳曼学奖。

冯至的杜甫研究卓然成家,其德语文学研究、教学、翻译方面的成就亦赢得了国际性的肯定和赞誉,先后被聘为瑞典、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获得诸多国内外奖项。

冯至在漫长的诗歌创作生涯,为世人留下诸多经典名作,其中颇负盛名的有散文集《山水》、传记《杜甫传》、诗集《十四行集》、论文集《论歌德》,译作德国长篇小说《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与姚可崑合译)、《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等。

1978年被推举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1983年被推举为中国德诺文学会会长。

1989年,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北欧文学学会会长。同年,首届“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在京揭晓。

1993年,冯至于北京逝世。 PMAetyKGcJ/1k/mTm9yAaQIwUSYMidvn9U14bR7SD8vIULG7Bb+pqPL6JG5HOik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