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2008年5月5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拙著《马克思传》的出版,是我本人向伟大的革命导师致以崇高敬意的最好方式。

写一部关于马克思的个人传记,是我近50年的最大心愿。1953年9月,我从广东汕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主修政治经济学专业,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三年后我被推荐读研究生,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苏星教授、张朝尊教授以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学说史权威卡拉达耶夫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潜心钻研《资本论》,系统地学习了经济学。从那时起,我就把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终生任务,从此踏上了毕生追随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旅程。

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深深吸引了我,马克思个人纯洁高尚的品格时刻感染着我,因此,我还在读研究生时,便产生了要写一部关于马克思个人传记的想法,以借此向伟大的革命导师致敬。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初,当弗·梅林的《马克思传》中文版成功问世之后,我的这一想法更加坚定——要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马克思传》。

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我沉浸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论》等相关文献资料中。在那里,我愈发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愈发强烈地感受到马克思熠熠生辉的思想。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战火与激情的革命年代,感受到了历史巨轮滚滚前进的波澜壮阔,看到了两位革命导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我似乎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马克思是如何在海牙代表大会上义正词严地驳斥巴枯宁分子,亲耳聆听了马克思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上喊出的那响彻云霄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讯录》中,我看到了一封封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信件,字里行间透露着两位革命导师对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精辟见解。

20多年的苦心孤诣,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1983年,在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时,拙作《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出版了,这本书主要记录了马克思在年轻时代的学习、工作以及进行理论创作和参加革命斗争的情况。这既是对我前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小小的奖励,也是对我继续努力以最终完成《马克思传》的一种鞭策,它就像一部戏的前奏,鼓励着我再接再厉完成这部戏剧的主体。但是,要把马克思丰富多彩的传奇人生和他那以严密的逻辑贯穿起来的革命思想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果没有时间的浇铸,是难以想象的。于是,在《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带来的短暂喜悦之后,我又回到了堆积如山的资料当中,再次踏上了追寻马克思生活、思想和斗争足迹的路程。我还在1998年专程赴欧洲进行了一次考察,沿着革命导师当年走过的路程,从特利尔到波恩、从科隆到布鲁塞尔、从巴黎到伦敦,在他每一处曾经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我都尽可能地去寻找他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在这一过程中,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留给人类的精神遗产无处不在,他那睿智而坚毅的目光似乎仍然在统摄着多元化的欧罗巴大地,仍然对人类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正像梅林在其《马克思传》序言中所写的:“马克思之所以无比伟大,主要是因为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地结合着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写作《马克思传》的过程中,除了搜集资料、从书本中研究马克思主义之外,我还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利用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来指导我的个人实践与理论研究,以期能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恰好中国在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社会主义试验,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从传统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重新认识。而我本人有幸参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多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实践所具有的巨大指导意义。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始终纷争不断、难有定论。我本人在1981年发表了《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在国内学术界最早提出了“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理论”,即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经营权)归企业。这在今天虽然已经是市场经济的常识,但在当时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突破。而这一思想的来源便是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3卷中关于借贷资本两权分离的理论。也正是因为这一成果对国有企业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本人有幸获得了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以及全国改革与发展金三角奖。另外,1989年,我在《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等文稿中,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必须突破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不是商品的理论;1991年,我发表了《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一文,并对市场经济的特征、功能作了详尽的论述。这些观点及另外一些观点,当时曾被有些人视为异端,现在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这些观点,恰恰是我本人在较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之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来的。

在这里,我没有任何炫耀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能够正确指导中国实践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国内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从之前的盲目崇拜转为有意贬低,这是极端轻率的,也是极端错误的。这一切都不会也丝毫不能动摇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反而使我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那巨大的生命力。从而也能让我更有信心完成《马克思传》。

相对于其他作者撰写的《马克思传》,在本书中,我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书注重把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和理论创造结合起来。这就突出了“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1] 的形象,革命的理论来自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既是学者,又是革命家。当革命需要的时候,他会立即放下研究工作,从事实际活动。例如,书中分析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时,强调了马克思参加工人运动,直接与工人结合的作用。

2.本书注意从重要理论著作的内容和写作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特别注意对过去研究和介绍较少的一些著作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介绍。例如,《中学论文》、《博士论文》、《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神圣家族》等。这些不仅能使读者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而且有助于全面了解马克思著作的内容。

3.本书对马克思传记本身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如第一章学生时代,我从当时历史条件、理论斗争等方面的分析,解答了马克思在大学时代为什么要专攻哲学的问题。又如在第四章对正义者同盟改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本书重点介绍了马克思的理论创作,尤其是对《资本论》作了全面细致的介绍。正如《马克思传》作者梅林所说:“对《资本论》惊讶的人多,读它的人少;惊叹的人多,理解的人少。”因此,我用了两大章篇幅详细描述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对他的三部手稿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并对《资本论》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精练的概括,如资本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人们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解。

5.从宏观上来看,本书对《资本论》创作史的分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关于《资本论》创作史分期,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看法。本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成熟程度和《资本论》整个科学体系的完善程度,把《资本论》创作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3—1849)是创作《资本论》的准备阶段,马克思经济学说基本形成。这个阶段,马克思奠定了《资本论》的方法论基础,并且已经知道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如何产生的。第二阶段(1850—1865)。写作《资本论》手稿。马克思经济学说基本建立。这个阶段,马克思写了《资本论》的三部完整的手稿,研究了《资本论》理论部分和学说史部分的所有重要问题,建立了《资本论》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三阶段(1866—1883)。《资本论》第1卷出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广泛传播。

6.在结构方面,本书基本上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充分。另外,本书在马克思传记的结构中做出了若干新的尝试。例如,我认为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清算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为了突出这一点,本书进行了专门研究。又如过去一般的传记都把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青年时代的下限。而我个人认为,1848—1849年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实践,是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又回到实践中去,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尤其是通过对马克思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大量文章进行分析后,我把这个时期作为马克思青年时代的下限。

7.另外,本书在参考材料的使用上,运用了很多新的研究资料,如马克思在1844年左右写了很多哲学手稿,通过对这些手稿的分析,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通讯录》的发掘利用,对于完善本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出版的这本《马克思传》,包括十三章内容,而我在开始构思这本传记的章节结构时,原本打算写十五章。其中,在第七章“动荡生活简记”和第八章“塑造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的中间,还包括一章内容,即“突破资产阶级的精神封锁”。主要是要记录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面对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政治迫害和精神封锁时,依然不屈不挠、顽强地坚持理论创作和政治斗争。在第十三章“向巴黎工人致敬”之后,还准备再写一章——“向伟大的革命导师致敬”,主要是要记录在马克思逝世之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对马克思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对其个人进行了极其恶劣的人格诬蔑,而革命导师恩格斯领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坚决维护马克思的个人声誉,捍卫马克思的思想。

但是,2007年初的一场疾病,让我不得不暂时停止写作工作,导致这两章内容至今尚未完稿。虽然,已经出版的十三章内容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表达我的写作意图,缺少的两章内容也并不影响全书的整体性,但这依然让我感到十分遗憾,我为没有能够将一本更加完整的《马克思传》呈献给广大读者而感到遗憾。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治疗,目前,我的身体已经得到很大的恢复,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中断已久的写作工作。到那时候,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马克思传》中未写完的两章内容补充进来,从而使我的这部作品在结构上能够更加完整。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整整30周年,同时我们也将迎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1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日子里,能够实现我50年来的最大心愿,将我的《马克思传》呈现给大家,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与莫大的欣慰。

由于本书写作时间很长,大部分资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整理的,参考文献版本较早,现在已无力按照新版本更新了。另外,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脚注中一律未注明版本,只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加以注明。特此说明。

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是为序!

萧灼基
2008年3月于中海紫金苑 dwbpShIrGtZshVDCIDPs7X22Ucykn2n6hy+mJI9NGV6IippyzE1izYUyPUry1ry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