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 年轻时的诗歌创作

马克思喜欢说,“风格就是人” [41]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作为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最主要的成就是在科学理论方面。但他也喜欢诗歌。在大学读书时,他不仅读了一些伟大诗人的作品,收集了欧洲各国许多优秀的民歌,而且还创作了不少诗篇。

1835年冬,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参加一个学生诗歌小组,开始诗歌创作活动。1836—1837年,他创作了献给燕妮的《诗歌集》、《爱情集之一》、《爱情集之二》和一本献给父亲55岁寿辰的诗集,还创作了幽默小说《蝎子和弗里克斯》、幻想剧本《奥兰尼姆》。

那个时候,在封建专制统治下,诗歌是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在一些民主主义者的诗歌中,“响着警钟的声间,音韵里夹着兵器的铿锵之音” [42] 。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海涅,正是运用诗歌的形式,向封建专制主义发射猛烈的排炮。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也运用了这种形式,表达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一切反动势力的憎恨,抒发为革命事业而斗争的决心。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马克思就已经认识了这个制度的反动性。几年来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使他更加认识到,“旧制度是无法医治的” [43] 。《奥兰尼姆》中,他形象地指出,旧制度就是一条缠在人们身上的毒蛇,决不能对它表示温存、怀抱幻想,而必须对它进行斗争,把它扼死。

在《人的自豪》这首诗里,马克思用诗的语言,暗喻旧制度必将灭亡。他蔑视“浮华加贪婪的生活”,蔑视“青云直上”的人,认为他们没有前途,而自己正在模糊追求的理想则“前途无量”:

等待着你们的当然是灭亡,

你们都得在华丽的宫殿腐烂精光,

不管你们是否保持着无忧无虑的神采,

还是直截了当地化为尘土飞扬。

我们怎么样?我们前途无量,

我们的视野开阔,道路通畅。

我们所需要的是勇往直前,

只求在遥远的地方稍事休息,静养。 [44]

马克思也用诗歌的形式,批判麻木不仁、软弱无能的德国庸人。本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是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但德国资产阶级害怕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因而在反对封建斗争中软弱无能,畏缩怯弱;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则保守落后,无所作为。马克思把他们轻蔑地称为德国庸人。他们全都缺乏彻底、尖锐、勇敢、无情的品质,缺乏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广阔胸怀,缺乏进行政治变革的觉悟和胆识,缺乏投身革命洪流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固步自封,而且希望别人也能固步自封” [45] 。在他们看来,正如地球和天体永远按照常轨在太空翱翔一样,德国专制制度也将永世长存;因此,任何革命发动都是不必要的。马克思非常厌恶这些庸俗市侩。在一首小诗中,痛斥他们安于现状、麻木不仁、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无动于衷的态度:

德意志人在安乐椅上,

痴呆呆地坐着,一声不响。

四周的急风暴雨在发怒,

天上的阴霾黯黯,浓云密布,

雷声隆隆,闪电蜿蜒似蛇舞,

他们的脑海里却风平浪静,安之若素。

但只要太阳在晴空里露面,

暴风雨的怒吼声刚听不见,

黎明即起,他们就跑出来高呼,

还写下一本书:《灾患已告消除》。 [46]

同德国庸人相反,刚刚诞生的、人数不多的无产阶级,正威风凛凛地登上历史舞台。这个阶级要摧毁衰朽的旧社会,在废墟上建立新社会。虽然这时马克思还不了解这个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伟大历史使命,但是他在《人的自豪》里描写了一个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决心以火焰和行动摧毁旧世界的勇士。

面对着整个奸诈的世界,

我会毫不留情地挑战,

让世界这庞然大物塌倒,

它自身扑灭了这火苗。

那时我就会像上帝一样,

在这宇宙的废墟上漫步;

我的每一句话都是行动,

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 [47]

在诗歌集里,有几首讽刺诗,是批判宗教虔诚主义者的无知和偏见的。宗教是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支柱。反动统治阶级拼命鼓吹宗教迷信以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革命民主主义者则“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 [48] ,把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反动专制统治的批判,把批判宗教虔诚主义当做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也利用讽刺诗这种幽默的形式,尖锐地嘲笑宗教虔诚主义者把世界一切都看做上帝的创造和恩赐的荒谬观点。

在一首关于歌德的诗里,马克思模仿虔诚主义者的口吻写道:

对女人来说,歌德是个讨厌鬼,

因为他的书不适合老太婆念。

他把本性描写得赤裸裸,

也不设法用宗教伦理来遮掩。

他该学一学路德的教义问答,

而后才能写得出优美的诗篇。

咳,歌德有时也能写出一点好东西,

可惜他忘记加上“是上帝创造的”。 [49]

在一首关于席勒的诗里,他用同样的笔调写道:

席勒这个诗人好是好,

糟的是他圣经读得少!

在他的《钟》里,真可惜,

连复活节都没提到,

也没有提到那耶稣基督

怎样骑着毛驴进城堡。

真遗憾,在《华伦斯坦》一剧里,

竟只字也不提大卫的功劳。 [50]

马克思创作的诗歌,既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逼真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景况和思想情绪。在《海上船夫歌》里,主人公满怀战斗的激情,英勇地向旧世界挑战,即使“冒着莫大危险”,也决不妥协,决不后退,战斗到底。这首诗中贯穿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即将出现的革命家的生动形象:

我不能安安静静地生活,

我常常在深夜里被唤醒,

我经常听见警钟敲响,

还有大风的咆哮呻吟。

那时我很快就离开

舒适而温暖的家,

驾着船儿来到汪洋大海,

那里狂风呼啸雷电交加。

我在与风浪搏斗中锻炼成长,

并不指望上帝来给我帮忙,

我扬起船帆信心满怀,

仰赖可靠的星辰引航。

在漫长的决死战斗里,

我浑身是喜悦的活力,

我充满了粗犷的热情,

我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你们尽可以在我的船儿四周,

有气无力地喧嚣,

哀求我的宽大饶恕,

但船还得开到目标。 [51]

马克思对自己创作的诗歌是不满意的,他写这些诗并不是为了发表。他认为这些诗虽然也许还有“某种热烈的感情和对蓬勃朝气的追求” [52] ,但还存在不少缺点。他非常谦虚地指出,这些诗内容不够充实,语言不够洗练,过多地考虑修辞等。许多年以后,马克思的次女劳拉把这些诗集交给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梅林时说:“我的父亲非常看不起这些诗;无论哪一次,当我的父母谈到这些的时候,他们都不禁大笑这种青年时代的愚蠢。” [53]

除自己创作诗歌外,马克思还是诗歌鉴赏家,特别喜欢搜集各国民歌。1839年,他从德国、西班牙、希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丰富的民歌宝藏中,精心挑选了81首,亲手抄录在八开本精美纪念册上送给燕妮。

在《民歌集》中,马克思收集了许多首歌颂为正义和进步事业而斗争的诗篇。他热爱自由,赞赏为自由而斗争的英雄们:

用坚强的手推翻了暴君,

把自由重新献给了祖邦。 [54]

他深深为各个民族中那些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的勇士所感动,赞扬他们像娇艳的玫瑰花一样:

在冬天他也仍然盛开,

严寒不能使他畏缩。 [55] cyOkZl+NRmDdFSizVVKgNgS3UaddJ104HyeX5LHUH4MU9uMFyHor191EzkXsR0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