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太宗亲自培训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皇帝,年轻时东征西讨,平定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军事经验丰富。玄武门之变后坐镇长安,又有十几年的理政经验,绝对是优秀导师,皇帝一行的佼佼者。论教育太子,李世民绝对够格。平时处理政务,李治经常坐在父皇旁边,学习治国方法,有时候发表意见,也常常能够获得李世民的肯定。有一次,唐太宗被苑西守监穆裕惹毛了,下令在朝堂腰斩此人;李治直言进谏,请父皇刀下留人。太宗因此对长孙无忌说:“人啊,相处久了,自然相互影响。自朕登基以来,虚心纳谏,先有魏征直言不讳,后有马周、岑文本延续传统。”又说:“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悦谏,昔者因染以成性,固有今日之谏耳。”李治因为在父皇身边多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养成了进谏纳谏的好习惯。李治敢在父皇暴怒的条件下进谏,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否则就该闭嘴,父皇说什么就做什么,唯唯诺诺才对。

除了春风化雨似的教导,李世民还有直接教育。史书记载,唐太宗曾对侍臣说:“朕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看到什么教什么,见李治吃饭,提醒他要牢记种田的辛苦。见李治骑马,就说不要把马累坏了,如果马不行了,以后我们还有马骑吗?看到船,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君舟民水,要时刻体恤民情,慎用民力,谨记隋朝灭亡的教训。还有一次,父子二人相约狩猎,李世民看到怀孕的獐鹿,不忍射杀,遂取消了明日狩猎计划。他告诉李治,要有仁爱之心,对待动物是这样,对待天下苍生也是这样。

正面教导以外,李世民有时候还会从反面阐述道理。唐军灭亡西域国家焉耆后,郭孝恪将军押着焉耆王突骑支拜见唐太宗。唐太宗对李治说:“焉耆王不求贤辅,不用忠谋,自取灭亡,系颈束手,漂摇万里;人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你以后要是不用忠臣,不用贤臣,下场就跟他一样,好自为之吧。看到惨兮兮的焉耆王,不知道李治幼小的心灵会产生怎样的波澜。

步入晚年,唐太宗感觉身体越来越差,时日已经不多。哪天自己驾崩,该怎么教育太子呢?经过一番努力,李世民将自己的治国经验编成参考书,取名《帝范》。该书总有十二篇文章,涉及赏罚、务农等诸多方面:“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做人治国的道理全在里面了,叮嘱李治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李世民是一位优秀的导师,贞观年间的许多大臣也是流芳千古的能人,他们也成为太子李治的师傅。黄门侍郎刘洎曾经给李世民提意见,说太子久居宫廷,闭门不出,动不动就十天半个月的,属官都很难见上一面,实在是不应该,不符合礼制。“伏愿少抑下流之爱,弘远大之规,则海内幸甚。”不要过于溺爱小孩了,应该让太子多开阔视野,多与有名望的大臣交流学习。李世民颇以为然,安排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按时前往东宫,跟太子好好谈论学问,交换观点。太子有名臣相助,而名臣的教导自然也有利于太子能力的提升。 oazn9fs+YyGLIENb0daI2DZVICWL3Vu1fGWOmSY5J9pYl7Y65yfpYqQI72Qdh76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