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长巴山蜀水间

青莲场来了一个姓李的外乡人,他高卧云林,隐居不仕,以交游名士、课子读书为乐。少年李白聪颖异常……

李白的父亲领着一家终于在巴蜀绵州昌隆县(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改名为昌明县,在今四川江油)的青莲场住了下来。这里虽是荒江僻野之地,却是山明水秀之乡。涪江、盘江东西环抱,南流而去;大匡山、云华山、观雾山、窦圌山四面环抱,云遮雾绕,翠竹绿蕉,红荷碧塘,一派天然情趣。

远处,山势起伏连绵,重峦叠嶂,大匡山在云雾中隐约可见。秀丽多姿的云华山、观雾山、窦圌山如一抹青黛。近处,山明水秀的青莲场尽收眼底:涪江如带,盘江如画。江畔,李白家,翠竹隐路,芭蕉掩窗,棕榈沿溪,荷花映塘。

李白的父亲初来此地,人们只知道他家姓李,又是从远方来此落户,因之以“李客”称之。李白的父亲也不在乎,于是“李客”便成了他的名字。

来到青莲场安家之后,李客便将同西域来往的生意交给管家去做,自己落得一身清闲。平时,除了与当地的名流士绅结交之外,李客自己便逍遥林泉,甘心做一名隐士。每日早上除了课子读书外,闲来便与友人对弈,比枪弄剑,谈论诗书。

李白生来聪明,五岁的时候便通习六甲,六七岁时便将“五经”和《论语》等背得滚瓜烂熟。有时趁父亲不在,李白便将父亲书架上的《老子》《庄子》《山海经》及母亲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书和经卷乱翻乱读一通。他觉得《庄子》和《山海经》等书远比“五经”和《论语》好看。有时,他还趁父亲出远门之际,与家童丹砂还有小妹月圆一同溜出书房和家门,到野地去玩,在小河岸边采各色各样的野花,到小泥塘里去捉鱼钓虾逮泥鳅。天晚回家时,正好碰见父亲归来。李客见李白赤着双脚、满脸污泥,大怒,命他跪在堂前,罚背《诗经》,不料李白背诵如流。李客虽心中暗喜,却仍不动声色,又罚他写大字一篇,方才罢休。

一日,李白在书房读书读得难受,门口忽探进一个头来,原来是小妹月圆,她向哥哥眨眨眼,示意父亲不在。于是李白和月圆带着丹砂又一次溜出了书房,丹砂还牵着一条小狗阿黄,三人沿着院墙外的小溪跑去。

他们来到了溪桥上,看见一个白发老婆婆。老婆婆正在溪桥边的一块石头上磨着一根铁杵。三人下桥,走到婆婆跟前,老婆婆正在全神贯注地磨杵。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您在磨什么呢?”老婆婆头也不抬,一边磨,一边回答:“磨一根铁杵。”月圆问:“磨铁杵有什么用?”老婆婆说:“将它磨成一根针。”李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铁杵怎能磨成针呢?”老婆婆意味深长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说完,她抬头望着李白,“你说呢,小公子?”李白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受到老婆婆的启示,决心从此发愤读书,绝不偷懒。他领悟到,再聪明的人,如果不勤奋砥砺,也终究成不了大器。他要努力奋发学习,学成文武本领,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在李白的书房中,书架上放着《别赋》《恨赋》《羽猎赋》《古朗月行》《两都赋》《子虚赋》《上林赋》等诗赋,还有《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卷轴满架。墙上挂着弓箭和一把宝剑。书案上,书稿积案,文房四宝,摆放整齐。十五岁的李白一会儿伏案苦读,一会儿挥笔书写……

天黑了,李白点上了一支蜡烛,仍在苦读。打瞌睡时,便将脸浸在水盆中,用冷水清醒一下头脑,把湿手巾披在头上,又接着大声地读起来。

旭日归窗。李白在挥笔写文章。写完,把笔往水盂中一扔,得意地搓搓手,舒舒臂,又展开看,文章题目是《拟恨赋》。

李府客厅中,李客在捧着《拟恨赋》审读。李白侍立榻侧。

李客时而沉思,时而默念:

昔如汉祖龙跃,群雄兢奔。提剑叱咤,指挥中原。东驰渤澥,西漂昆仑。断蛇奋旅,扫清国步。握瑶图而倏升,登紫坛而雄顾。一朝长辞,天下缟素。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帐中剑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哑何归?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远雠始皇,拟报太子。奇谋不成,愤惋而死。……已矣哉,桂华满兮明月辉,扶桑晓兮白日飞。玉颜灭兮蝼蚁聚,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而同归。

他抬头看着李白,满腔怜爱地想: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居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虽然是模拟《恨赋》,却是文辞灿然,又自有新意,已能得江淹精髓。看来,以为父的文章学识,已经不足为我儿之师了!

李客站起来,颇有些激动:“不!我知道,这些年来,家中书籍、经史百家,你已经全都读遍,有些甚至烂熟于胸。你天分又高,实在不能再耽误你。我要为你寻一位大家名师!”他捻须走着,思索着。

正当李客到处为李白寻找名师的时候,李府家到了一位客人。此人有四十多岁,剑眉细眼,神气高朗。原来不是别人,正是蜀中的名士赵蕤。赵蕤,字太宾,梓州(今四川三台)人,满腹文韬武略,善纵横之术,又好任侠仗义,扶危济困,长期不仕,隐居在梓州郪县长平山的东岩之下,人称“东严(岩)子”。赵蕤名扬蜀中,多次被州郡所荐,后被唐玄宗下诏征召,但他不慕名利,不爱做官,辞诏不赴,因此,人们又都尊他为“赵征君”。前几年他到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游历了一圈,回家后便闭门著书,写了一部名叫《长短经》的书。此书写完之后,颇觉烦闷,便一路西来到李家探望。

二人在客厅就座,李客命李白前来拜见,李白便上前向赵蕤施礼。赵蕤赶忙搀起,仔细地打量了李白一番:只见李白面如秋月,目如朗星,一股英气,透出眉宇之间。赵蕤夸道:“令郎气宇不凡,将来定成大器,你我可不要小视哟!”李客接着把话岔开去,问道:“听说前些日子您到长安去了一趟,可否给小弟讲讲所见所闻,让我等也饱饱耳福?”于是,赵蕤给李客父子讲了他在长安的见闻。他说当今圣上颇是一位励精图治之君,自即位后,便任姚崇为相,近贤士,远佞人,还在宫中焚珠埋玉,提倡俭约。皇上本人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而且还圣文神武,喜欢畋猎和武艺。开元二年(714)秋,召文武大臣,在骊山讲武,会猎渭滨。场面之大,前所未有。猎获之丰,山积如云。皇上骑在马上,奋勇领先,威风八面,犹如神人……只听得李客父子一脸兴奋,两眼发光。

当晚,李白兴奋得一直睡不着觉。客人的话,一直在他脑海里翻腾。唐玄宗在猎场上的神武英姿,在他眼前活跃起来,挥之不去。他起身点烛,磨墨蘸笔,于是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赋文。

次日上午,赵蕤在李白书房的案上发现了一篇题作《大猎赋》的文章,于是拿在手中看了起来。他越看越出神,不知不觉地念了起来:

君王于是撞鸿钟,发銮音,出凤阙,开宸襟。……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昆仑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河汉为之却流,川岳为之生风;羽毛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

念至此,不觉拍案称赞:“啊呀,实在是好文章!”正在这时,李客也走了进来,问道:“你在看什么呢?太宾兄,把你高兴成这个样子?”赵蕤兴奋地说:“我是在夸你有一个好儿子!”“犬子有什么值得老兄这样夸奖?”赵蕤问:“李兄,这篇《大猎赋》可是令郎所作?”李客看了看赵蕤手中的《大猎赋》,呵呵地笑了:“哈哈!小儿游戏之作,怎堪入老兄法眼?见笑见笑。”赵蕤却说:“不,不,令郎才情不减司马相如。依弟来看,这《大猎赋》虽脱胎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但其中的精彩之处,有的还在司马长卿之上呢!”说着,他微眯起双眼,手捻髭须,轻声慢语地沉吟起来:“‘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昆仑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河汉为之却流,川岳为之生风;羽毛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令郎此赋虽尚不及司马相如之辞赋稳重沉着,但在辞采和魄力上却都已过之了。”李客心中虽然很高兴,但嘴上却说:“仁兄实在是过奖了,哪能呢?”赵蕤指着李白的文章说:“你看,这‘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八句,他司马相如都不一定能写得出来,没有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娃娃竟能有如此水平,奇才呀奇才!”

李客见赵蕤连夸李白,十分高兴。他看李白并不在屋里,忙命家人出外寻找:“丹砂,公子去哪里了?去叫公子来!”丹砂应道:“是,老爷。”这时,月圆走进门来:“我哥正在后花园练剑呢!”

赵蕤对李客说:“不用去叫了,走,我们就到花园去看看吧!”

后院之中,李白正在翩翩舞剑。只见他指左击右,声前击后,辗转腾挪,顾盼生姿。他正舞得起兴,李客和赵蕤在旁边看了半晌,他竟浑然不觉。赵蕤不禁夸道:“好一手内家剑法!”李白听得一声喝彩,便趁机收势,跳出圈外,连忙向父亲和赵蕤行礼。赵蕤是一位武林高手,夸奖了李白一番。李白坚持要向赵蕤学习剑术,赵蕤并不推辞,脱衣取剑,跳入场中,舞了起来。他先来个凤凰展翅,又来了个青龙探珠,接着就风也似的舞了起来,只见场上一片青光。正当大家看得眼花缭乱之时,只听他高喊了一声“看剑!”只见手起剑落,便将旁边假山的一支石笋削去了半截。他住剑收势,来了一个金鸡独立,罢如江海凝清光,面不改色心不跳。众人齐声叫好!

李白很羡慕,要向赵蕤学剑。赵蕤就趁机教了他几招,说:“击剑,乃雕虫小技,君子学它不过为了防身,平时练练,作为健身之术,也未尝不可。非君子所应深留意也。”李客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赵兄说得对,剑法再好,不过是一人敌罢了!”李白接过父亲的话头:“以前项羽学剑,认为是一人敌,不足学,要学万人敌。他的叔父便改教他学习兵法,使他成了一代名将。赵伯伯所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赵蕤高兴地说:“贤侄聪敏,果然名不虚传,不知最喜读何书?”李白道:“最喜老庄之书和佛典《心经》。”赵蕤说:“老庄和佛典是养性之书,自然不可不读。老子云‘功遂身退天之道’,可见老庄也是教人先进后退的。庄子的逍遥游,教人精神逍遥,然而,若不能伸展治国安邦拯物济民之志,精神又何曾能够逍遥?”李白问:“老伯的意思是?”赵蕤说道:“我认为儒、道、释三家,当杂而用之。男儿应有四方之志,当蓬矢桑弧,报效家国,待功成名就之后,乃激流勇退,啸傲山林,游乎四海,以遣余年,方是常道。”李白慨然说道:“大丈夫之志,理应如此。”

赵蕤回头对李客说:“好!李兄,令郎文武全才,有龙驹凤雏之态,鲲鹏万里之志,绝非池中之物。”李客说:“我不敢有非分之想,只要他将来能不辱没家门,就是万幸了。”赵蕤说:“不,你可千万不能小看令郎。他不但能扬名显亲,就是为弟的贱名,也要借助令郎显于后世呢!只是荆山之璞,还须良工雕凿,方能成器。兄若不嫌为弟才疏学浅,就让令郎屈驾,跟我读书练剑吧!”李客见此大喜:“赵兄,一言为定。我就拜托了!”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李客本要为李白寻觅名师,没想到,赵蕤这位蜀中名士倒主动送上门来了。于是,李客便择日为李白施行了拜师之礼,在孔夫子像前三拜九叩后,赵蕤便高兴地收了这个聪敏的弟子。 rFkENbFUBzORHn+xUMG2lZX/AMEpthWiKFC6k+c9UC3b3C9xhLnK67oxCKbQ7ZW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