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寿命

对于我们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衰老、退化,尚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有些物种(如龙虾)似乎并不会随岁月老去。龙虾的身体会随年龄不断生长直至一个极限,从代谢角度而言,此时生成更大的新外壳的代价过大。被称为“幼体”的龙虾宝宝很容易受到各种捕食者的攻击,因此其幼年时的死亡率很高。而人类与此相反,幼年时的死亡率并不高,至少在发达国家如此。人类在生命最后1/3的时间里,死亡率会加速上升,高龄人口占比曲线也会急剧下行,这意味着健在的高龄者所占人口百分比在下降。而鸟类则居于这两种情况之间,其死亡率在任何年龄段均相似。

生物学家所说的“ 生活史 ”(life history)——生命体在从出生起,历经生殖成熟直至最终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经历各个生命事件的模式与时间顺序——可谓变化多端。即使相似的物种,其生活史和寿命也可能截然不同(例如,老鼠的寿命很短;而蝙蝠的寿命则比它长得多),有鉴于此,我们必然会得出结论:决定寿命长短的是我们的基因。

上了一定年纪以后,死亡风险实际上会下降。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活到了80岁,就更有可能活到90岁、100岁甚至更久。在已进行大规模细致研究的3个物种(果蝇、线虫和人类)中,均可观察到高龄个体死亡率的下降。

这种违背直觉的死亡减速现象,其原因依旧成谜。对此,一个不甚令人满意的解释是,不太健康的个体在更年轻的时候便会死亡,剩下来的族群往往更为长寿,死亡率更低。但在人类中,有迹象表明一些“优良”基因可能通过减少衰老的生理影响来使其携带者更长寿。这些基因的影响在生物体的晚年似乎更为重要,尤其对人类而言。这个结论是研究 百岁老人 (centenarian,大于等于100岁者)和 超百岁老人 (supercentenarian,大于等于110岁者)的老年学专家得出的,和许多人的观点一样,他们的研究显示长寿似乎是有家族遗传性的。老年学家们继续研究这些家族后发现百岁老人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往往更长寿,且往往更健康。关于基因及其如何影响实际寿命和健康寿命的探讨,将在下一章讲解。 [4]

这里介绍一个可能让这个“优良基因论”无法自圆其说的因素——环境。某些地区的居民的寿命会普遍超过平均寿命,他们不仅长寿,而且很健康。这些被称为“蓝区”(blue zones)的地方,受到了老年学专家的广泛研究。 [5] 这一发现揭示了环境的重要作用,而环境的作用可能由饮食或污染所介导。然而,基因的作用并没有因此被排除,因为生活在这些蓝区的个体除了拥有共同的环境外,也有着共同的祖先。

在过去100年间,美国人出生时的平均 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有了显著的增长,从20世纪初的49岁,增加到了目前的男性77岁、女性81岁(加拿大人和日本人的较之更高)。 [6] 但是,这种预期寿命的显著增长并没有伴随着健康寿命同幅增长。大多数人更愿意延长健康寿命而非单纯的寿命。正是这种合理的愿望,催生了大量关于衰老的生物学研究。本书将重点关注这一领域的许多令人兴奋的最新研究结果,以及其给出的一些简单和不简单的能让我们在更长寿的同时活得更健康的方法。 thpLm815PUJMgA1f1DyfeGmryk9UexSHLCURVA/fRn+ixjLnTrgWav3xeRUh+M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