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学习《系辞传上》第三章。先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一生当中是满意的时候多,还是不满意的时候多?可能你会马上回答:当然是不满意的时候多啊!再请思考一下:你觉得什么样的情况才是令人满意的?能不能将不满意变成满意?
我们来看一下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狗”,狼狈不堪的样子就像一条找不到家的狗!孔子欣然笑道:“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面对不如意,孔子为什么能欣然而笑?孔子在《易传》中有什么高明的见解?
我们来看第三章,这也可以看作孔子的见解——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了五个“……者,……也”判断句,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第二部分用了五个“存乎”排比句,说明卦爻辞对人生的指导作用;第三部分是总结。
我们先看五个“……者,……也”判断句:“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这五句分别对彖、爻、吉凶、悔吝、无咎五个词语进行界定。
第一句:“彖者,言乎象者也。”意思是:彖辞是解说一个卦的象征意义的。“彖”究竟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说就是《彖传》。《彖传》上下是《易传》十篇中最早成书的两篇,是对卦辞意义的解释,只解释卦辞,不解释爻辞。“彖”,意思就是断明卦辞的意义。但这里的“彖”,我认为不是指《彖传》而是指卦辞。卦辞传说是周文王作的,距今逾三千年,而《彖传》只是对卦辞的解释,大约形成于战国中期,距今两千三百多年。我们看后一句的“爻”是指爻辞,还有后面列举的“吉凶、悔吝、无咎”都是卦辞爻辞中的用语。所以,这里的“彖”应该是指卦辞,卦辞是对整个卦象意义的判断、解释。
再看第二句:“爻者,言乎变者也。”这里的“爻”是指爻辞。爻辞是说明六爻变化的,既说明事物的变化,又说明人生的变化。《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由六根爻组成,组成六个时位——六个时空点,从下往上,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六根爻的爻辞,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也是对人的一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所以说“爻者,言乎变者也”。
接下来是对卦爻辞中三个常见的占卜判断语——吉凶、悔吝、无咎——进行解释:“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字面意思是:“吉凶”说的是得失的结果,“悔吝”说的是小过错,“无咎”说的是要善于弥补过错。“吉凶”“悔吝”“无咎”是卦爻辞中常见的三个占卜术语,细分一下其实是五个判断语:“吉”“凶”“悔”“吝”“无咎”,这正是人生的五种生活常态。其中“吉”和“凶”是人生的两个极端,可现实中大吉、大凶还是比较少见的,更多的是“悔”“吝”“无咎”这样的中间状态,这三个中间状态又是有区别的。在前面我讲过,“吉”“凶”“悔”“吝”是人生的四种常态,这四种常态只有吉祥的“吉”是好事,是好运,是我们满意的,只占四分之一,而“凶”“悔”“吝”都是不好或不太好,是我们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却占四分之三。这里多了一个判断语“无咎”,这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下面我逐个来详细分析一下。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吉凶是告诉人们处事行为得或者失的结果,“得”指行为合适,“失”指行为失当、不合适。当然,如果行为合适,那么结果就是吉的;如果行为不合适,那么结果就是凶的。上一章说:“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意思是说“吉”和“凶”是事物失去或得到的象征,和这里说的意思完全相同。所以看卦爻辞不是仅仅看结果吉凶,而是还要看前面的文字,前面是因,后面是果。有因必有果。要想有善果,必须有善因。要想改变不善的果,必须先改变不善的因。我们应该反过来思考,如果是凶险的结果,那一定是起心动念或者以前所做的事情不正当、不合天道;如果是好的结果,那就是行为正当,符合天道。所以这一句的失得,是指道德行事上的正当和不正当。如果引申一下,“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还告诉我们,对吉凶的结果不要患得患失,对个人得失不要斤斤计较,一切吉凶的结果都是由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决定的。
再看下一句:“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悔”和“吝”这两个判断词,说的就是小过错。“疵”字本来是指毛病、病痛,“小疵”就是小毛病,引申为小过失、瑕疵。“悔”和“吝”就是说行事上、德行上有小过失,就会导致悔恨和羞耻。“悔”和“吝”的区别,“悔”因为悔过,所以可以由凶而趋吉;“吝”因为做了令人羞耻之事,所以会由吉而趋凶。“悔”和“吝”这两个判断词是要告诫人们,发心和行事要注意细节,在还是小过错的时候就要防微杜渐,坚决改正,千万不要有小毛病而不自知,更不能不把小毛病当回事。有小错而不改,一定会铸成大错,到那时,再想改已经太难了,太迟了。上一章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悔”和“吝”是忧愁、思虑的象征,就是要我们在犯小错时就要担忧,要想着怎么改正。
这一章还多出一个判断语“无咎”:“无咎者,善补过也。”意思是,“无咎”是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弥补过错。“咎”本来指罪过、过错,“无咎”本义是没有过错。作为一个判断语,“无咎”就是没有遗憾、没有灾祸,也是中间状态。卦爻辞中只要是“无咎”,就意味着有咎。好比我们现在说的“还不错”,其实暗含了下面的意思:不大好、马马虎虎、暗中有保留,只是有的部分好,还有的部分其实不太好,还有小过失、小过错。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了,只有提高警惕,找出小过失,然后改正它,才能“无咎”,最终把有过失变成无过失。比如乾卦九三爻辞所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无咎”和“悔吝”相比较要好一些,因为已经从“有咎”的状态改正了,达到“无咎”的好状态了。
最后,我把这五句总结一下。前两句是在解释卦辞和爻辞,后三句是对卦爻辞中的判断语“吉凶”“悔吝”“无咎”进行解释,表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有吉、凶、悔、吝、无咎五种常态,其中“吉”才占五分之一。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吉”,尤其是看到别人“吉”的时候,都不甘心。
在我小的时候,都是看露天电影。一开始人们都坐着看,后来有人站起来看,然后越来越多的人都站起来看,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看,再后来有人踮着脚尖儿看,于是所有人都踮起脚尖儿来看。结果大家发现,站着看和坐着看的效果是一样的,个子矮的人还是被前面个子高的人挡住,站着看比坐着看累多了,到后来大家慢慢都坐下来看了。坐在后面,个子矮的就和前面个子高的商量换一下位置,好商量的时候还是不多,大多数时候前面的人都不愿意到后面去,后面的人只好伸着脖子把电影看完,看完电影以后倒也美滋滋的。后来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每一次总能美美地看完一场电影。什么办法呢?我后面再说。
我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大家,吉凶、悔吝、无咎组成的这种运气的分配,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会有人多吃多占。当然,大多时候还是悔吝、无咎这种中间态,这已经是不错的状态了,要知足。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通过努力是可以由不好的“凶”逐渐向好的“吉”转变的。怎么努力呢?
《系辞传上》第三章告诉了我们方法:“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这里一下子用了五个“存乎”,构成一组排比句。
先看第一句:“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意思是,所以辨别高贵或者卑贱体现在一个卦的爻位上。就如同我们人生不同阶段就会处在不同的位置,有的好一点,有的坏一点,都是很正常的。一个卦是六个爻位、六个位置,分别为三个阳位,三个阴位,从下往上数,一三五就是阳位,二四六就是阴位,相比较而言,阳位就显得高贵一些,阴位就显得卑贱一些。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要看是不是当位,当位就是位置适当,阳爻处在阳位,阴爻处在阴位,这就是当位。反之,阳爻处在阴位,阴爻处在阳位,就是不当位,位置没摆正。好比一个人,如果你这时候的能力只适合于当副处长,结果当了副处长,这就是当位;如果当了处长,那反而是不当位。如果从贵贱角度看,当位就是贵,不当位就是贱。
第二句:“齐小大者存乎卦。”是说,等齐小或者大,就体现在卦象上。“齐”就是等齐、平等,“齐小大”就是说大小是平等的。毫无疑问,万事万物是有大有小的,“齐小大”是一种超常智慧,就像庄子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庄子提出“齐物论”,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可以说庄子看出了六十四卦的秘密。六十四卦有大卦小卦,比如乾坤就是两个最大的卦,其他六十二卦都是小卦,都是由乾坤两个大卦变出来的。卦象其实就是万事万物的现象,从客观上看,万事万物是有大小区别的,但从本质上看又是平等的。按庄子的说法,“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六十四卦不管大小卦都是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构成的,阴爻和阳爻就是二气。我们人生更是如此,人虽然有贫富、高矮、美丑的区别,但从人格上来说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三句:“辩吉凶者存乎辞。”辨别吉或者凶,存在于卦爻辞中。“辩”通“辨”,卦爻辞中直接说出了吉或凶这样的判断词,其实是告诫我们要注意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正当,吉凶是由不同的发心、不同的行为导致的不同结果。
第四句:“忧悔吝者存乎介。”担忧悔吝的发生,存在于细节当中。“介”通“芥”,细小、细节。也就是说,悔和吝——悔恨和羞耻这两者比起凶的程度要小一些,说明发心和行为的过错不大,但要时时担忧,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大意,细节决定成败。从小处做起,这样才能趋吉避凶。
第五句:“震无咎者存乎悔。”警惕有没有过错,就要心存悔过。“震”比“忧”要更进一步,指要时时警惕,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警惕,行动要没有过错、没有灾祸。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要“悔”,后悔、反悔、忏悔。《周易》特别强调这个“悔”字,比如乾卦上九“亢龙有悔”,龙飞得太高了、太过了,就要反悔。爻辞里面没有说结果是吉还是凶,大家想一想是吉还是凶?有悔当然是吉,如果无悔,太过了还不反悔,那就死定了。
最后一句是个总结:“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所以卦是分小和大的,卦有小卦和大卦,卦爻辞也是有凶险和平易的。卦爻辞,是用来指示吉凶方向的。前面我讲了六十四卦有大卦小卦,乾坤就是两个最大的卦,其他六十二卦都是小卦。这是客观事实,就像万事万物的现象,也是有大小区别的。比如天地就是最大的象,再比如天上的日月就比地上的事物大。同样地上的不同事物也有大有小,高山就比树木大。同一个事物也有大有小,比如大树和小树,大江和小河。就人来说,既有高矮、胖瘦的区别,又有聪明愚笨、富贵贫穷的区别,这是客观事实,是不可否定的,只是从本质上看是平等的,从人格上来说是平等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有分别心。
“辞有险易”,是说卦爻辞是有凶险和平易的,也就是说卦爻辞是有吉和凶的。卦爻辞中直接说出了吉或凶这样的判断语,其实是告诫我们要注意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正当,吉凶是由不同的发心、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必然结果。当然除了吉凶以外,还有“悔吝”“无咎”等判断语。“辞有险易”“吉凶”,告诉我们事情是凶险还是平易。
最后一句:“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是说,卦爻辞是用来指示吉凶方向的。这里的“之”是一个动词,原意是到、去的意思,这里表示去的方向。知道了未来吉凶的方向、结果,就要采取措施,提前预防,才能趋吉避凶。所以我经常说,《易经》是教我们怎么改命的。当你看到卦爻辞中有“凶”的时候,不要紧张害怕,要注意看前面那句话,那是说如何如何才会凶,那我不如何如何,不就吉了吗?当然看到“吉”的时候,也不要得意忘形,那是说如何如何才会吉,那言外之意,要不如何如何,那就凶了!所以,学习《易经》不是看那个结果,而是要看因果:“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卦爻辞不仅指明吉凶的方向,而且指明导致吉凶的原因,以及趋吉避凶的方法。所以,这个“之”字,含义是非常丰富的。
总结一下,这一章前五句用了五个“……者,……也”判断句,说明卦爻辞对人生的意义;后五句用了五个“存乎”排比句,说明卦爻辞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总的来说,卦爻辞就是我们来世上这一生,怎样趋吉避凶的行动指南。
最后,我再来回答开头的问题。在看露天电影时,我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很简单,就是到背面去看。后来我学习了《周易》才知道,这就是卦爻辞指导我们的“反复其道”,要反向思维、反向做事,往往能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