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对生活稍加观察,我们便可以发现,人生的幸福有两个敌人,一个是痛苦,另一个是无聊。更进一步来说,当我们足够幸运地在某种程度上逃离了其中一个敌人时,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另一个敌人靠近。
现实让我们相信,生活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或剧烈或温和地摆动。免遭痛苦却无法免除无聊,反之亦然。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在于痛苦和无聊之间是一种双重对立的关系,一重是外部的或客观的,一重是内在的或主观的。窘迫、贫困会制造痛苦,富足、无忧会带来无聊。因此,当处于底层的人们迫于生计而在痛苦中奋力挣扎时,上层社会的人们却在和无聊进行着旷日持久且时常陷入绝望的斗争。
内在的、主观的对立往往来自一个事实: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其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这与个体的心智程度直接相关。我也可以这样解释,甚至可以将此作为一条法则,那就是感受力的迟钝与心智的迟钝密切相关,简单来说,无论何种程度的痛苦或焦虑,感受力迟钝的人通常都不容易感知。
心智迟钝会造成内心的空虚,反映在外表上就是表情麻木。对外在世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表现出持续且积极的关注,这是一个人无聊的真正根源——他的内心是空虚的,需要各种各样的事物来刺激大脑和心灵。他们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可谓饥不择食:追求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消遣和享乐;搬弄是非,窥探他人的隐私或者对他人的事情说三道四。然而,这些方式只能表明他们对自己所见的痛苦无动于衷。结局是,这些人往往变得骄奢淫逸,沦落至更凄凉、悲苦的境地。
要想免于这样的痛苦,只能依靠心智的力量,也就是丰富精神思想。 精神思想越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思想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精神思想越丰富的人,越会不停地探索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发现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并融会贯通——这样做能让头脑活跃起来,不仅可以让人松弛下来,而且能避免无聊。
在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拥有强大的心智力量,这意味着他的感受力更敏锐、意志力更强大、热情更高涨。这些品质加在一起,会让人对所有精神上的痛苦以及身体上的痛苦更加敏感,同时更加难以忍受任何不如意的事情,甚至对轻微的干扰也会充满反感和怨恨——强大的想象力放大了所有情感,包括不愉快的情绪。从最愚蠢的傻瓜到最伟大的天才,历来都是如此,这与智力程度、思想能力无关。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主观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任何人距离幸福的一个敌人越远,就会越接近幸福的另一个敌人。人总是在不幸的两端来回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