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健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心情,而快乐对于幸福来说至关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快乐的心情完全依赖于健康。即使一个人身体健康,他也可能多愁善感,总是沉浸于悲观的情绪中。发生这种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体质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并且和肌肉活动、感觉能力之间存在某种普遍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超常的感觉能力会带来精神的失衡,使人受控于抑郁的情绪,同时伴随着周期性的过度兴奋。
天才往往都是神经质,或者说他们都是神经过度敏感的人。对此,亚里士多德给出一个结论,“凡是在哲学、政治、诗歌或艺术等领域获得杰出成就的人,看起来无不多愁善感”。西塞罗 在文章里也引用了这句话,他说,“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的天才都是忧郁的”。莎士比亚则在他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用几行字非常巧妙地描述了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以及彼此之间巨大的差异性:
大自然创造出来的人真是太奇特了;
有的人总是笑眯眯的,就像鹦鹉见了风笛手;
有的人终日皱着眉头,郁郁寡欢,
就算阅历丰富的长者发誓说那笑话很可笑,
他也不肯露出牙齿笑一笑。
柏拉图用“郁闷”和“愉快”这两个词来区分悲观者和乐观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快乐和痛苦表现出来的感受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面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会觉得有趣,有的人却感到绝望。
一般来说,一个人越容易感受到不快乐,那么就越不容易感受到快乐,反之亦然。一件事情可能会出现好或坏两种结果,如果变好或变坏的概率是一样的,悲观者通常会因担心事情出现不利的趋势而感到烦恼或悲伤,即使后来情况有所好转也高兴不起来。乐观者则不然,他们不会因为事态糟糕而过度担忧,一旦情况有所转变,他们就会更加受到鼓舞。
对于悲观者来说,即便十件事情做成了九件,他也不会快乐,反而会因为那一件没有完成的事情而懊恼;与此相反,乐观者只要有一件事做成了,就会从中获得安慰,并保持快乐的心态。
事实上,世界上并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坏事。 悲观者面临的不幸和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出自自己的想象,在他们眼中,不幸和痛苦被无限放大了;和那些无忧无虑的人相比,悲观者活得更不真实、更加焦虑。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看到事情好的一面,那么他眼里看到的是一片黑暗,什么事情在他眼里都是不幸的、糟糕的,那么他就会对世界失望。当神经系统病变或者消化器官紊乱诱发天生的忧郁倾向时,他很可能会对生活感到厌烦,这种情况一旦恶化,哪怕是一件小事,也可能导致其自杀行为;即使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心情有点不愉快,这个人也可能会决意结束生命,然后冷静而坚决地实施计划。
正如我们观察患者所看到的那样,当他置身于被监管的环境中时,会非常急切地等待一个无人监管的时刻,一发现就会及时抓住这一时刻,然后用当下最自然且最能接受的方式来让自己解脱;在那一刻,他既没有一丝一毫的害怕,也完全不会退缩和挣扎。即便是那些最健康的,又或许是最快乐的人,如果置身某种特定的情境下,也会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例如,当他遭受的苦难或者某些无法避免的不幸给他带来的恐惧压倒了他对死亡的恐惧的时候。
在面对痛苦和苦难时,被诱导自杀的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在于感受到的痛苦程度不一样,乐观者可能需要程度更高的苦难才会诱发自杀倾向;而对于悲观者而言,一点轻微的痛苦和苦难就足以让他产生自杀念头。越是悲观的人,诱发其自杀倾向的因素越微不足道,甚至接近于零。如果一个人本身是积极乐观的,并且有健康的身体来支撑他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那么他一般不会自寻短见,除非碰到某些迫不得已的极端情况。可以说,一个人越悲观,诱发他自杀的因素就越多。
总结起来看,导致自杀的原因可大可小,其中会产生两种极端的情况:天性忧郁的人往往会忽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种病态的主观心理会加剧他的负面情绪,进而诱发自杀;天性快乐的人,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会有足够的理由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一定程度上,美貌也和幸福相关。 美貌可以被视为一项个人优势,尽管它不会直接带来幸福,但是可以通过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间接地为幸福做出贡献。 甚至对于男人来说,长相英俊的优势也不容小觑。
美貌犹如一封公开的推荐信,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更容易赢得他人的青睐。这就犹如荷马在诗句里流露出来的,天生丽质难自弃,美貌是只有神灵才能赠予的礼物:
神赐的礼物不能丢却,因为它们象征荣誉——
神们按自己的意愿送给,
凡人的一厢情愿不会得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