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个孩子如何影响夫妻关系

“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大多数夫妻是否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从开车去医院的当晚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约翰。他足足花了8年时间,最终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莫丽亚8岁时,约翰已经是西雅图地区一名研究夫妻关系的专家了。1998年的某一天早上,他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女士,她代表西雅图儿童医院和《西雅图儿童报》( Seattle's Child )邀请约翰发表一次公开演讲,演讲主题是“第一个孩子如何影响夫妻关系”。约翰思考了一下,想到自己手上有一些长期追踪的研究数据。他从一些夫妻新婚时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追踪,其中大概有50对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约翰认为,如果仔细分析这些数据,他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发现。

研究结果的确令人震惊。 在孩子出生后的前3年,67%的夫妻对彼此感到非常不满,只有33%的夫妻对彼此感到满意。 后者与其他人一样,承受着初生婴儿带来的压力,不过他们能够很好地应对。当然,这些人也会遇到一些矛盾,但总体来说,他们的家庭生活比较顺利。

我们认为,这些人掌握了从夫妻过渡到父母的成功秘诀。很显然,为人父母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婴儿总是不停地号啕大哭,这可一点儿都不浪漫。这些问题足以困住大多数人,而成功的夫妻则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些难题。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顺利度过这段转变期,有的人却把一切弄得一团糟?他们是从新婚开始就展现出了不同之处,还是从第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朋友卡罗琳·考恩(Carolyn Cowan)和菲利普·考恩(Philip Cowan)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俩组织了一些女方正在怀孕的夫妻,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他们从孕晚期开始为其中一组提供支持小组,另一组对照组则没有支持小组。然后,他们比较了两组夫妻之间的区别。

考恩夫妇发现,有支持小组的夫妻改变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意识到,孩子出生后带来的生活压力并不是因为双方的关系变差了。小组中的大部分夫妻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考恩夫妇的研究很具有启发性。研究表明,当孩子出生之后,所有夫妻都会经历同样的挑战。与考恩夫妇的研究对象一样,我们的研究对象在孩子出生后也遇到了同样的挑战。区别在于,部分夫妻在应对挑战时比其他人做得更好;而无法应对这些挑战的夫妻,其离婚率要比常人高出两倍。

在为西雅图儿童医院的演讲做准备的过程中,约翰和他的学生艾莉森·夏皮罗(Alyson Shapiro)全面分析了研究对象中所有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为什么这两组夫妻应对冲突的方法不同?成功者是如何维系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组夫妻呈现出显著的不同。约翰就此在演讲中进行了重点讨论。

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当晚的演讲现场几乎爆满!似乎所有人都对如何在婴儿出生后维系夫妻关系的问题感兴趣。现场大部分女性都处于孕期,有些人刚生了孩子,有些人的孩子更大一些。除了女性,现场还有很多男性。屋里坐满了人,还有50多个人挤在门外。没人想到现场会来这么多人。

随后,约翰接到了一个又一个演讲邀约。这些演讲的宣传语无一例外都是“带宝宝回家:如何在婴儿出生后维持亲密关系”。在演讲的现场,人们都屏息凝神,特别专注,似乎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可以听见。人们迫切地想要知道,在婴儿出生后,怎么做才能维持双方的亲密关系,怎样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此外,人们还提出了许多其他的问题。

有一次演讲结束之后,有听众提问:“这些就是你全部的研究结论了吗?”约翰回答说:“是的,我的发现就只有这么多了。”这位听众礼貌地说:“这些发现是个好的开始,不过还远远不够。”约翰也表示同意。回到家后,他和朱莉一起坐下来,开始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些人呢?在30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朱莉为超过800名来访者提供过心理咨询,其中很多来访者都已为人父母。在这些人当中,有的遭受过抑郁、创伤后应激综合征、虐待以及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饱受痛苦。但对许多来访者而言,孩子才是他们前来咨询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约翰作为一名教授兼研究员,在30年内开展过25项关于夫妻关系的研究。在过去的13年里,302对夫妻中的222对已经有了孩子,这些孩子也成为约翰的研究对象。

此外,我们在1996年成立了戈特曼研究所。为了整合学术研究和临床经验,从1996年开始,我们还在研究所举办了“夫妻周末工作坊”。直到今天,这些工作坊依然大受欢迎。

我们在工作坊共同执教,并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引入了许多自己婚姻中的例子、学术研究成果以及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工作坊专注于加深夫妻之间的友谊、管理冲突、分享价值观、缓解压力,以及建立健康的夫妻关系。参与工作坊的夫妻中,有85%的人都认为自己在应对关系冲突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根据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们两个人现在又开始投入工作之中。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为有孩子的夫妻设计了一个名为“带宝宝回家”的工作坊。我们整合了此前的经验,并针对新手父母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随后,我们又在莫丽亚出生的医院里开展了一项研究,以评估工作坊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坊的效果很好。后来,我们开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

至今,“带宝宝回家”工作坊已经走过了8年的旅程。这个工作坊既帮助了许多夫妻,也帮助了我们自己。

本书就是这段美好旅程的精彩再现与总结。 g2oAT2N6dEiveak8ljFCyt3jKr2XybGMrYLXedFqZEoS/6FS+3f8yotXIW+Cek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