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恒

《尚书·洪范》中记有五行对应五种天象,即雨、阳、燠、寒、风;《洪范五行传》又加入一项:阴。如果这六种现象正常出现,所谓“风有好风,星有好雨”,即为休征;如果它们反过来,化作狂风暴雨、风霜雨雪、天寒地冻、久阴不雨等,即为咎征,又称恒雨、恒阳、恒燠、恒寒、恒风、恒阴。

一、恒雨

恒雨,《洪范五行传》定义:“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班固《汉书·五行志》解释:“上嫚下暴,则阴气胜,故其罚常雨也。”这是说,恒雨对应五行变异中的木,属于貌之不恭的目下。由于君王傲慢,大臣强暴,所以导致阴气强盛,会有连绵阴雨发生。

十五史在《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貌之不恭序文中,都有恒雨一项;而且每一史的例目中,也都有恒雨的内容。即《汉书》三段。《后汉书》十二段,称淫雨。《晋书》十段。《宋书》十二段。《南齐书》十八段,包括常雨三段,大雨雪二段,雷十段,雨雹三段。《魏书》十段,称雨雹。《隋书》二十三段,包括常雨水七段,大雨雪十段,木冰四段,大雨雹二段。《旧唐书》见水不润下。《新唐书》二十段,称常雨。《旧五代史》见水不润下。《宋史》五十段,包括常雨三十三段,甘露十七段。《金史》约五段。《元史》七段,包括甘露。《明史》十六段。《清史稿》二十一段。

上述十五史记载恒雨,包含的内容不仅是雨,还有一些相关的自然现象,诸史记载也有不同,略记如下:《汉书》:大雨雪,震电。《晋书》《宋书》:震电,雷电。《南齐书》:大雨雪,雷,雨雹。《魏书》:雨雹。《隋书》:大雨雪,木冰,大雨雹。《旧唐书》:雨雹。《新唐书》:大雨雪,阴雪。《旧五代史》:雷震。《宋史》:雨雪集霰,甘露。《金史》:雨雹。《元史》:甘露。

再者,自《汉书·五行志》以降,历代史官记载下雨的类型与称谓,也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略记如下:《汉书》:刘向称恒雨;刘歆称常雨。《后汉书》:淫雨,连雨,霖雨。《晋书》《宋书》:大雨,连雨,雨霖,雨水。《南齐书》:阴雨,连雨,积霖。《隋书》:常雨水,大雨。《旧唐书》:大雨,暴雨,澍雨,霖雨。《新唐书》:常雨,霖雨,连雨,久雨。《旧五代史》:连雨,大雨,暴风雨。《宋史》:淫雨,久雨,阴雨,大风雨,大霖雨。《金史》:霖雨,淫雨,阴雨,月雨。《元史》:淫雨,久雨,大霖雨。《明史》:霪雨,大雨,恒雨,积雨,骤雨,急雨,大风雨,大雨水。《清史稿》:霪雨,恒雨,骤雨,暴雨,大雨,大风雨。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有三部史书《后汉书》《明史》《清史稿》,只谈雨,不谈其他。再者,在《隋书》常雨水(恒雨)目下,有木冰一项,遵循前史规则,木冰应归于木不曲直名下。另外,《宋史》《元史》等恒雨中,有甘露一项内容,它应该归为休征,即祥瑞。

恒雨故事,如晋代司马彪所记:汉桓帝延熹二年夏天,霖雨五十余日不止。当时大将军梁冀秉政,他谋害桓帝所幸邓贵人的母亲,又擅自杀害议郎邴尊。桓帝欲诛杀梁冀,又担心他持掌大权日久,威势强盛,恐怕不能成功,反而害及吏民,因此经常与近臣中常侍单超等秘密商量,研究动手的方法。这一年八月,梁冀被伏罪诛灭。(《后汉书·五行志》《后汉书·孝桓帝本纪》)再者,汉灵帝建宁元年夏天,霖雨六十余日不止。当时大将军窦武阴谋叛变,废除中官。这一年九月,长乐五官史朱瑀等,与中常侍曹节一同起兵,先诛杀窦武,在阙下发生兵战,结果窦武败走,官兵追杀窦氏兄弟,死者数百人。(《后汉书·五行志》《后汉书·孝灵帝本纪》《后汉书·窦武传》)

二、恒奥

恒奥(yù),《洪范五行传》定义:“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恒奥……”班固《汉书·五行志》注释:“盛夏日长,暑以养物,政弛缓,故其罚常奥也。”这是说,恒奥对应五行变异中的火,属于视之不明的目下,如果国家的政策弛缓,就会有恒奥现象的发生,如冬日温暖或无雪等。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有十一部史书记载了恒奥的故事,其中《汉书》五段。《后汉书》称恒燠,无例目。《晋书》四段。《宋书》四段。《魏书》五段,称桃李花。《隋书》一段,称常燠。《新唐书》五段,称常燠。《宋史》十六段。《元史》四段。《明史》十段。《清史稿》三段。《南齐书》《旧唐书》《旧五代史》《金史》四部史书,没有恒奥的记载。

上述诸史记载恒奥,例目的故事题目略记如下:《汉书》:亡冰。《后汉书》:冬温。《晋书》《宋书》:桃李华。《魏书》:桃李花。《隋书》:大热。《新唐书》:无冰;少雪;大燠。《宋史》:无雪。《元史》:无雪;桃李花。《明史》《清史稿》:无雪。

世间发生恒燠的天气,说明帝王做事软弱,或大臣执事不力。如班固记载,汉昭帝始元二年冬天,没有冰冻。时年昭帝只有九岁,大将军霍光秉政,开始推行宽缓的政策。(《汉书·五行志》《汉书·昭帝本纪》)再如,诸史记载,为政孱弱无力的皇帝,诸如东吴孙亮、曹魏少帝、晋惠帝、晋穆帝、刘宋顺帝、后齐文宣帝等,在他们的时代,都出现了恒燠的天气。

三、恒风

恒风,《洪范五行传》定义:“思心之不䜭,是谓不圣,厥咎霿,厥罚恒风……”班固《汉书·五行志》注释:“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这是说,恒风对应五行变异中的土,属于思心之不䜭的目下。雨旱寒奥各种天气的根本,取决于风。如果这四种天气发生混乱,就会发生常风的现象。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每部史书都记载了恒风的故事。即《汉书》五段。《后汉书》十二段。《晋书》二十四段。《宋书》六十一段。《南齐书》十九段。《魏书》三十九段。《隋书》十段。《旧唐书》六段。《新唐书》二十五段。《旧五代史》二段,在“水淹风雨”中。《宋史》三十三段。《金史》三段。《元史》七段。《明史》八段。《清史稿》十四段。

上述十五史记载恒风,对于风的称谓略记如下:《汉书》:异风,大风,暴风雨,大风雨。《后汉书》:大风拔树,大风雨雹。《晋书》《宋书》:大风,暴风,飙风,灾风,疾风,大风发屋,飘风,大风折木,大风拔木。《南齐书》:迅风,大风。《魏书》:大风,暴风,黑风,赤风。《隋书》:大风,回风。《旧唐书》:大风,暴风,大风雨。《新唐书》:大风拔木,大风霾,大风飘瓦。《旧五代史》:大雨风,暴风雨。《宋史》:大风,暴风,飓风,黑风,海风驾潮,大风拔木。《金史》:大风。《元史》:大风,大风折木,大风霾。《明史》:大风,飓风,狂风,怪风。《清史稿》:大风,飓风,烈风,暴风。

班固记载恒风的故事,第一篇取自《春秋》:“釐公十六年正月,六 退蜚,过宋都。”《左传》认为,只是因为大风的作用。刘向认为,此为常风之罚,象征着宋襄公刚愎自用,不容臣下,不听司马子鱼的谏阻,而与强大的楚国争夺盟主,六年之后兵败,被楚国俘虏,正好应验了六只 鸟的数字。(《汉书·五行志》《左传·僖公十六年》)

再者,风的种类复杂,班固还记载了京房《易传》的注:“潜龙勿用,众逆同志,至德乃潜,厥异风。其风也,行不解物,不长,雨小而伤。政悖德隐兹谓乱,厥风先风不雨。大风暴起,发屋折木。守义不进兹谓耄,厥风与云俱起,折五谷茎。臣易上政兹谓不顺,厥风大焱发屋。赋敛不理兹谓祸,厥风绝经纬,止即温,温即虫。侯专封兹谓不统,厥风疾,而树不摇,谷不成。辟不思道利兹谓无泽,厥风不摇木,旱无云,伤禾。公常于利兹谓乱,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谷。弃正作淫兹谓惑,厥风温,螟虫起,害有益人之物。侯不朝兹谓叛,厥风无恒,地变赤而杀人。”(《汉书·五行志》)

四、恒阳

恒阳,《洪范五行传》定义:“言之不从,是谓不艾,厥咎僭,厥罚恒阳……”班固《汉书·五行志》解释:“刑罚妄加,群阴不附,则阳气胜,故其罚常阳也。”这是说,恒阳对应五行变异中的金,属于言之不从的目下。因为国家乱用刑罚,导致阴魂无处归附,所以阳气旺盛,发生恒阳的现象,如干旱无雨等。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有十一部史书记载了恒阳的故事,即《汉书》二十九段。《后汉书》十九段,称旱。《晋书》三十六段。《宋书》七十四段,称恒暘。《南齐书》三段,称常阳。《隋书》十二段,称旱。《新唐书》三十二段,称常暘。《宋史》四十段。《元史》十五段。《明史》十五段。《清史稿》二十段。有四部史书《魏书》《旧唐书》《旧五代史》《金史》,没有恒阳的记载。其中《魏书·灵征志上》记载言之不从,正文中只有金沴、毛虫之孽两项,恒阳等均没有记载。在《旧唐书·五行志》总序中,有言之不从的一段定义,文字与《汉书·五行志》大同;其中提到恒暘,但正文之中没有恒暘的例目。《旧五代史·五行志》《金史·五行志》既没有言之不从的序文,也没有恒阳的正文例目。

以上诸史记载恒阳的表现,统一是大旱的现象,但导致大旱的原因很多,略举例如:《汉书》:大旱;大雩;不雨;诸侯混战;居丧不哀;庆父淫乱;修筑长城;出战匈奴;穿凿昆明池;始治巫蛊;连年暴师。《后汉书》:旱;天下僭逆;窦太后兄弟用事;有冤囚;幼帝孱弱;大臣强悍。《晋书》《宋书》:旱;毙马谡;曹爽专权;荀勖邪说;采择大臣女入殿;氐羌反叛;诸王征战;帝在襁褓;桓温陵僭;孙恩作乱;桓玄奢僭。《南齐书》:大旱;虏寇;唐㝢之。《隋书》:大旱;不雨;兵乱;毁长城;修大明宫;筑长城;征高丽。《新唐书》:旱;无雪;人暍死;人相食。《宋史》:旱;不雨;祈雨;周祀残酷。《元史》:旱;西僧祷雨;鬻子女。《明史》:旱;步祷郊坛;解池旱涸,盐花不生。《清史稿》:旱;晚禾皆粃;长安河涸。

关于“暘”字,一义为日出,也指初阳;再一义为晴,《尚书·洪范》有记:“八、庶征: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风。”汉代王充《论衡·寒温》有记:“夫雨者阴,暘者阳也;寒者阴,而温者阳也。”在班固《汉书·五行志》总序文中,记载为恒阳;此后《后汉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南齐书·五行志》记载为恒阳或常阳,但沈约《宋书·五行志》总序文记载恒阳改为恒暘。沈约改用“暘”替代“陽”,意思是在二字相通,还是另有他意呢?此后《隋书·五行志》《旧唐书·五行志》《新唐书·五行志》《宋史·五行志》《元史·五行志》《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均为“暘”。二者有通用,但意思不完全相同。

再者,班固记载恒阳故事,有旱、大雩、不雨三类,意义类同。如汉惠帝五年夏天大旱,江河水少,溪谷绝流。此前国家征集民众十四万六千多人修筑长安城,这一年长安城修缮完毕。(《汉书·五行志》《汉书·惠帝本纪》)再如,汉武帝在位时,连年大旱,班固总结,缘于征讨匈奴,挖建昆明池,征讨大宛,李陵征匈奴未还,始治巫蛊等。(《汉书·五行志》《汉书·武帝本纪》)

五、恒寒

恒寒,《洪范五行传》定义:“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班固《汉书·五行志》注释:“盛冬日短,寒以杀物,政促迫,故其罚常寒也。”这是说,恒寒对应五行变异中的水,属于听之不聪的目下。因为深冬时节日短夜长,寒冷的天气可以杀死万物,所以政令急迫,就会有常寒的现象发生。

其实恒雨与恒寒之间,存在着一种递升的关系。如《魏书·灵征志上》雪序文:“《洪范论》曰:《春秋》之大雨雪,犹庶征之恒雨也,然尤甚焉。夫雨,阴也,雪又阴也。大雪者,阴之蓄积盛甚也。一曰与大水同,冬故为雪耳。”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有十二部史书记载了恒寒的故事。其中《汉书》十八段,包括大雨雪十一段,陨霜三段,大雨雹四段。《后汉书》十四段,称大寒。《晋书》三十七段。《宋书》七十四段。《魏书》四十二段,包括雪七段,霜三十五段。《隋书》五段,称寒。《新唐书》四十九段,包括常寒十七段,霜十段,雹二十二段。《宋史》七十七段,包括雪三十一段,霜九段,雹三十七段。《金史》二段。《元史》二十七段,包括陨霜十一段,雨雹十五段,雨雪一段。《明史》二十八段,包括恒寒五段,雨雪陨霜十段,冰雹十三段。《清史稿》二十八段,包括大雨雪九段,陨霜九段,雨雹十段。《南齐书》《旧唐书》《旧五代史》三部史书,未见恒寒的记载。

上述诸史记载恒寒,例目中的故事题目略记如下:《汉书》:春秋大雪;淮南王反;匈奴入侵;周亚夫死;衡山王反;张汤死;京房死;燕多死;春秋陨霜;武帝伐四夷;京房论霜;石显专权;春秋大雨雹;蜚鸟皆死。《后汉书》:大寒;周纡诛伐深刻;邓太后专政;安帝信谗;桓帝诛杀过重;常侍、黄门弄权。《晋书》《宋书》:吕壹专权;陆议卒;孙权废太子;贾充用事;王浚被排挤;贾后专恣;齐王冏专政;刘载僭越;晋成帝幼弱,政在将相;孝武帝弱,张夫人专幸;冢宰专政;殷仲堪、桓玄、安帝蒙尘;卢循;诛刘藩。《魏书》:大雪;寒雪;雨雪;大霜;陨霜。《隋书》:诛尔朱文畅;文宣李后蒙难。《新唐书》:大雨雪;暴寒;海水冰;苦寒。《宋史》:雪盈尺;江水冰;帝责躬减膳;贫民冻死;罢上元节游幸;诏百官乘轿入朝;诏收养内外乞丐老幼;阴云中有雪丝长数寸堕地,查源洞寇张海起。《金史》:二月雷而雪;五月如冬。《元史》:霜杀桑;大雨雹;雨雪结冻如琉璃;雹大如拳。《明史》:骡橐驼冻死二千蹄;雨红黄黑三色雪;屋上多巨人迹;雨雹击死鸟雀狐兔无算。《清史稿》:骤寒飞鸟坠地死;井冻;雹长可一丈一尺有奇;雹大如碌碡。

相对而言,恒寒是恒雨的升级版,所以恒寒的故事,也会较恒雨残酷。比如汉景帝中六年三月,雨雪;第二年,条侯周亚夫被下狱,并且饿死在狱中。(《汉书·五行志》《汉书·周亚夫传》)再如,汉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这一年,淮南王、衡山王谋反,被发觉后,皆自杀,使者去他们的郡国治理余党,结果坐死者数万人。(《汉书·五行志》《汉书·淮南衡山王传》)还有,汉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齐、楚地大雪,深五尺;这一年,魏郡太守京房被石显所告发,说他与妻父淮阳王舅张博、博弟张光,劝说淮阳王以不义,张博被腰斩,张光、京房被杀弃市,御史大夫郑弘坐免为庶人。(《汉书·五行志》《五行志·元帝本纪》《汉书·京房传》)

六、恒阴

恒阴,《洪范五行传》定义:“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班固《汉书·五行志》注释:“云起于山,而弥于天;天气乱,故其罚常阴也。一曰,上失中,则下强盛而蔽君明也。”另有记载写道:“皇极之常阴,刘向以为,《春秋》亡其应。一曰,久阴不雨是也。刘歆以为,自属常阴。”这是说,恒阴对应六事中的皇之不极,归于皇之不极的目下。当臣下强盛、君王蒙昧无知时,就会有恒阴或久阴不雨的现象发生。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有十二部史书记载了恒阴的故事。即《汉书》一段。《后汉书》无例目,但有一句注道“恒阴,中兴以来无录者”。《晋书》四段。《宋书》四段。《南齐书》七段。《魏书》与思心之不䜭中的霿咎合为一处。《隋书》一段,称云阴。《旧唐书》四段。《新唐书》十六段,包括常阴六段,雾十段。《宋史》八段。《明史》八段。《清史稿》九段。《旧五代史》《元史》《金史》三部史书,未见恒阴的记载。

上述诸史记载恒阴,例目之中的故事题目略记如下:《汉书》:刘贺,夏侯胜,霍光;京房论恒阴。《晋书》《宋书》:沉阴不雨,孙亮被废;刘宋后废帝被废。《南齐书》:土雾如烟火。《隋书》:久阴不雨,独孤后废太子。《旧唐书》:淋雨百日,诛二张;孝和反正;诛窦怀贞;宪宗为皇太子。《新唐书》:常阴;连月阴霪;霖雨阴晦;云雾晦冥;雾;黄雾四塞;昏雾;白雾;大雾;烟雾。《宋史》:昏雾;大雾;昼蒙;昼暝;昏雾。《明史》:恒阴;阴雾弥月;阴晦大雾;昏雾蔽天;雾重如雨;雾气如药。《清史稿》:昏雾;大雾;阴霾。

班固记载恒阴的故事,只有一则,即汉废帝刘贺的故事:“昭帝元平元年四月崩,亡嗣,立昌邑王贺。贺即位,天阴,昼夜不见日月。贺欲出,光禄大夫夏侯胜当车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欲何之?’贺怒,缚胜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时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贺。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泄,召问胜。胜上《洪范五行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有下人伐上。不敢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读之,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数日,卒共废贺,此常阴之明效也。”(《汉书·五行志》《汉书·宣帝本纪》《汉书·刘贺传》) SwQ8jXk2FdQlJQ+/YnqwCWbBcAJmwAgG637dDpSk+L94hvshzhXv3MHNnZ4Zrg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