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繻葛之战:郑庄公真是“疯”了

郑庄公最惊世骇俗的“壮举”,无疑是他居然敢疯狂“逆天”,大战周室联军于繻葛,用新型的“鱼丽”阵法杀得周室联军丢盔弃甲、人仰马翻。

公元前707年,踌躇满志的周桓王下令剥夺郑庄公王朝左卿士之职,把郑庄公逼进了死胡同。这一回郑庄公再也无法容忍,从此不再朝觐周桓王。周桓王认为必须惩罚郑庄公无礼犯上的行为,杀鸡儆猴,便于同年秋天,亲率周、陈、蔡、卫联军对郑国发起进攻。郑庄公率兵迎战,双方军队遂在繻葛(今河南长葛东北)一带摆开战场,进行决战。

交战前夕,双方调兵遣将,布列阵势。周桓王按照当时的常规战法,将周室联军分为三支:左军、右军、中军。其左军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挥,陈军附属于内;右军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挥,蔡、卫军附属其中;作为主力的中军则由桓王亲自指挥。

郑庄公针对联军这一部署,也相应将郑军编成三个部分:中军、左拒(“拒”是方阵的意思)、右拒,指派祭仲、曼伯等大臣分别指挥左、右拒,自己则与原繁、高渠弥等人一起,亲率中军,准备与周室联军一决雌雄。

正式交战前,郑国大夫公子元对周室联军的组成情况及战场形势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他认为,陈国国内正发生动乱,因此,其兵无斗志,其将无战心。如果先对陈军所在的联军左翼实施打击,陈军必定会土崩瓦解,不堪一击。而蔡、卫两军的战斗力不强,届时也将难以抗衡郑军的进攻,势必先行溃退。据此,公子元建议郑庄公首先击破联军的薄弱部分——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周桓王所指挥的联军主力——中军。

郑庄公欣然接受了这一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另一位郑国大夫高渠弥鉴于以往郑军与北狄作战时,郑前锋步兵被击破,后续战车失去掩护,以致无法同步兵进行有效协同作战而被动失利的教训,主张改变具体的作战方式,编组成“鱼丽阵”以应敌。据《左传》等史籍记载,“鱼丽阵”的基本特点是“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即把战车布列在前面,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形成车步协同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同时,左、中、右三军部署上,是两翼靠前,中军稍后,成倒“品”字形,像张网捕鱼似的打击敌人。郑庄公不愧为一代雄主,善于开诚布公、集思广益,接受新鲜事物,对高渠弥的建议拍案叫好,当即吩咐具体落实。

会战开始后,郑军按照既定作战部署向周室联军发起猛攻,旗动而鼓,击鼓而进。郑大夫曼伯指挥郑右军方阵,以泰山压顶之势攻击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果然士气低落,毫无斗志,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室联军左翼遂告解体。与此同时,郑大夫祭仲指挥郑军左方阵,奋勇进击蔡、卫两军所在的联军右翼部队。蔡、卫军的情况也不比陈军好多少,未经几个回合的交锋,便丢盔弃甲,纷纷败退。周室联军中军为溃兵所扰,军心动摇,阵势顿时纷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指挥郑军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祭仲、曼伯麾下的郑军左、右两大方阵也乘势合围,“以正合,以奇胜”,夹击周室联军中军。

失去了左右两翼协同掩护的周室联军中军,无法抵抗郑三军的合击,仓皇后撤,周桓王本人也被郑将祝聃射中了肩膀,败得一塌糊涂,输得无话可说。周桓王无奈,只好下令部队脱离战场,保住部分力量。这就是所谓“桓王箭上肩”的来历。

无论是风卷残云的“克段于鄢”,还是酣畅淋漓的繻葛之战,都让我们看到了郑庄公在关键时刻的果毅坚决,敢作敢为,看到郑庄公的铁血手腕,磐石意志,即不出手则罢,一旦出手,那就又准又狠,雷霆万钧,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由此可见,出手狠准,正是郑庄公战略智慧超人一等,能够真正成就大事的显著标志。 DCFxEhiEMKDMYqtKUuoFbxwSM1vu+Vpq6Dzw4gqtX0y5nlZATYjAtPJOn4DPza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