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尚贤

一、何谓尚贤

尚贤即崇尚贤人、任人唯贤,是墨子十大论题之一。提倡超越宗法血缘、等级贵贱,以后天学习所得才能为唯一用人标准。“尚贤”一词,出现33次。《鲁问》说:“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论述尚贤使能,强调崇尚贤人、使用能人。“尚贤而使能”短语常用,提出最具激进革命性的人才学观点,有积极的现实启示意义。

《尚贤上》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尚贤中》说:“古者圣王甚尊尚贤。”《尚贤下》说:“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矣。”“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为政急务是“众贤”,搜求大量好人才,管理各级的政务。

反对儒家“亲亲有杀(差等),尊贤有等”的血缘等差论。提出革命性的主张:“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任人唯亲,是宗法制社会的普遍现象。墨子提出,打破宗法制任人唯亲的原则,不分血缘亲疏,等级贵贱,任人唯贤。“尚贤”,即任人唯贤。“不党父兄,不偏富贵”,是否定血缘宗法制的用人原则,反对贵族垄断政治特权。

孔子主张“亲亲有杀(等差),尊贤有等”,虽也说“举贤才”,但不像墨子“尚贤”有颠覆性、革命性,主张彻底同世卿世禄制的用人原则决裂,主张从“农与工肆之人”中选贤举能,为农工商人争取参政权。墨子主张让国家权力职位有流动性和竞争性,给农工商人凭自身德能参与政治的平等机会。

“为政之本是尚贤”,墨子说了9次。《尚贤上》说:“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中》说:“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今王公大人中实将欲治其国家,欲修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亦岂独子墨子之言哉!此圣王之道。”“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此圣人之厚行也。”《尚贤下》说:“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

二、智者治国

墨子主张智者治国,认为智者用智慧方法治国,国家就能治理好;愚者为政则乱。他主张任用“可学而能者”,即通过后天学习,获得才能和德行修养的人。《尚贤上》说:“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贤人道德高尚,能说会道,知识广博。贤人有多方面才能,有善良德行,德才兼备。

“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仰仗先天因素,不依靠“可学而能”的智慧掌权,贻害无穷。墨子严厉质问:“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智哉?若不智,使其治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

“夫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王公大人骨肉亲,凭什么一定有智慧?让这些“不智慧者”治国家,就像“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即让哑巴偏当外交官、聋子偏当乐队指挥,国家势必混乱。

《尚贤中》说:“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担任各级管理职务的贤人,必须有高尚道德修养,勤学各种业务知识,懂治国方法,各司其职,各胜其任。

《尚贤上》说,“贤良之士”,“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亲士》说:“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贤人常因其优长,而被诋毁。所以贤才应倍加爱护。

三、为贤之道

墨子主张为民利,为贤之道安民生。《尚贤下》说:“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

《辞过》《非乐》记载,墨子谴责统治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导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儒下》说:“贫且乱政之本。”《辞过》说:“民富国治。”人民贫富,是决定国家治乱的原因。

四、官无常贵

墨子反对儒学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思想,极力提倡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和“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反映小生产者要求改变自身政治地位,参与国家治理的愿望。墨子说“官无常贵”:当官并非永高贵。

《尚贤上》说:“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网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惕;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命题,表达墨子的民本意识,体现墨子“劳动者圣人”的社会属性,代表“农与工肆”即劳动者发声。俗认“官常贵,民终贱”,墨子反其道而行,提出反命题“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用一双否定词,否定“官常贵,民终贱”的常规旧俗。

墨子首次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革命性命题,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的人事组织原则,贯彻深刻的民本人本意识,包含合理性和真理性,是进步的用人主张,超越阶级等级差别,是超越时代的激进革命性人才观,影响深远。

《荀子·成相》说:“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把墨子举贤论,改写为韵文,编成快板书,用说唱形式流传。

明儒焦竑等在《墨子品汇释评》评墨子举贤论说,尚贤则治,不尚贤则乱。此等议论,即吾儒不能易也。清儒曹耀湘《墨子笺》说,墨子生于春秋之末,诸侯大夫皆以世禄而执政。贤人在下位,贫贱而疏远者,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而他历述帝王举贤,成为后世效法榜样。

墨家学说,多与儒家有别,但尚贤之说,则是儒墨所同。举贤尚贤,儒墨思想对立互渗,是共同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因素。墨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命题,对现实有启发,可借鉴。 Y/wuqHkXQ7lsTkBzol85T0BirYdWY+mhRtIxMJwF8F1JEp0AfOYmI7WU6PVAmRl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