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宗旨,是趣谈墨学与现实文化的融通,墨学与现代科学、逻辑、哲学、经济、政治、道德、教育、语言文学、军事等部门的关联,促进墨学与现代世界文化的联通互鉴、深度交融。战国时,墨学与儒学齐名,都叫显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现代学人的使命与责任,是“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一、时代引领,历史使命

我为什么研究墨学? 我走上墨学研究的道路,归因于时代引领、历史使命。1956年,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6—1958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就读,聆听教授讲课,开始认知墨学。1958—1961年,我先后奉调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自然辩证法与逻辑学研究生班 ,聆听中国科学院哲学所汪奠基、沈有鼎教授系统讲授中国逻辑史课程,熟知墨学与中国逻辑学的关联,同时接受世界先进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论的严格训练。

1959年7月28日毛泽东致信康生 说:“我有兴趣的,首先是中国近几年和近数十年关于逻辑的文章、小册子和某些专著(不管内容如何),能早日汇编印出,不胜企望!姜椿芳同志的介绍甚为有益,书目搜编也是用了功的,请你便时代我向他转致谢意。”

姜椿芳 的“介绍”和“书目搜编”,指姜椿芳受命负责编辑的《逻辑学论文集》六集,该书收入中国大陆1953年后发表的全部逻辑学论文,1958年8月印。其中第四集,收入此间全部中国逻辑思想史的论文,含汪奠基《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等。

毛泽东构想一项宏伟的文化工程,意义非凡。毛泽东读书秘书高路在《毛泽东与逻辑学》中说:“毛泽东不满足于看逻辑学论文,他还希望系统地看全部‘专著’;他不满足于只了解‘近几年’的讨论情况和各种见解,还希望了解中国‘近数十年’的研究概况、认识的历史发展;他不仅对西方的逻辑感兴趣,也想对中国传统逻辑思想有更多的了解。一九五八年他就和周谷城说到过这样的意思。他说最好把古今所有的逻辑书都搜集起来,印成一部丛书,还在前面写几句话,作为按语。”

周谷城说:“主席曾对我说过:‘最好把所有的逻辑书,不论是新的或旧的,过去的或现在的,一律搜齐,印成大部丛书,在前面写几句按语式的话,作为导言。’” 1959年,毛泽东授意中央政治研究室逻辑组,挑选逻辑专著11本,称“逻辑丛刊”,由三联书店在1959—1961年陆续出版。毛泽东一直把他亲自督编的这套《逻辑丛刊》保存在身边。

毛泽东关注逻辑学与中国逻辑史研究,我当时就读的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班逻辑组,分立为逻辑班,我是逻辑班最早学员。逻辑班主任孙定国特意给我毛泽东督编的大字本《逻辑学论文集》,供我研读。

1958—1961年,我就读中央党校逻辑班期间,中央有关部门指示建立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四校负责人组成的学术机构,轮流主持京津地区的逻辑学大讨论,其背景是毛泽东的关心支持。中央党校每次都派我,参加京津地区逻辑学大讨论。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理论小组组长、中央文教小组副组长康生,按照毛泽东意图,指示中国人民大学领导人胡锡奎:人民大学派人,跟汪奠基学习中国逻辑史。1961—1964年我奉学校调令,住进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宿舍,师从逻辑室汪奠基、沈有鼎教授,专攻中国逻辑史与《墨经》等中国古代元典。我经历中国古典文献校勘、训诂与考据考辨的系统严格训练,精研《墨经》等中国古代元典,奠定了《墨经》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

2001年1月,设在中宣部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聘我为《中华大典·哲学典》编委与《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副主编兼撰稿人。我用E考据方法、电脑高科技手段,从11亿字《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电子版,完全归纳,穷尽检索,科学分析,选取《墨经》科学范畴,把海量《墨经》与经史子集资料,纳入现代世界科学分类系统,编辑《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分典》563万字,撰写《墨经》等诸子百家范畴总部稿281万字,这是本书研究的数据资料基础。

拙撰《墨经分类译注》,是数十年来,持续不断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授课教材,有广泛的学术影响。这部分内容收入拙著《中国逻辑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经专家评审,2015年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译为英文,在海外出版。

二、新元墨学,元墨学纲领

我怎样研究墨学?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元数学纲领,提出理论研究的分层论,把所研究的理论叫对象理论,研究对象理论所用的工具性理论叫元理论。借鉴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的方法从事墨学研究的理想期待,是构建新墨学与元墨学,简称新元墨学、元墨学。

墨学元研究,是墨学的超越、总体研究,墨学元研究的成果,是元墨学。现代墨学,即墨学的现代化,墨学的现代性转化,是墨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其研究成果,是新墨学与元墨学。墨学现代化、新墨学与元墨学范畴,是现代墨学研究的重点、难点、焦点、亮点与学术增长点。

现代学者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把古墨学创新转化为新墨学,乃是势之必至,理所固然。墨学现代化,是新墨学创立的手段、原因、途径、行为与实践。新墨学创立,是墨学现代化的目的、结果、宗旨、动机与理想。墨学现代化趋势的实质,是奔向现代化的目标,乃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命运与必然。

墨学现代化趋势的必然性,是墨学的现代性转变,贯穿于墨学现代化的全过程。墨学现代化趋势的理论渊源(内因、根据与直接因素),是墨学自身的内在张力与生命力。墨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中,最富科学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化遗产,蕴含施诸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世而不悖的普遍真理,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墨学自身的内在张力与生命力,遇到合适的土壤气候,必然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墨学现代化趋势的历史渊源(外因、条件与间接因素),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地球村意识的冲击,中华民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驱动。墨学现代化的趋势,是墨学自身的内在张力、生命力与时代需要的因缘和合。现代学者在新时代,面对新课题,从墨学中借鉴丰富的哲学资源,汲取深湛的哲理智慧,墨学现代化的趋势应运而生。

墨学元研究的目的、结果,是创立元墨学。元墨学的理论层次,高于古墨学,揭示古墨学的元性质,是新墨学的中枢与灵魂、主导与统帅因素。古今墨学元性质,是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揭示古今墨学的整体性质。

古墨学研究的主体,是先秦墨家。古墨学是先秦墨家一家之言,适应战国时代需要,代表从手工业者上升的士人知识分子心声,有派别与时代的局限,需要今日学人批判继承、发挥发展与总体超越。

今墨学研究的主体,是现代学者。梁启超是20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弘扬中华学术为己任,倡导中华民族文化的再次复兴。梁氏顺应中华民族发扬传统文化、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需要,揭开墨学现代研究的序幕。

受梁氏影响,胡适激发墨学现代研究的兴趣,用英文撰博士论文,称墨翟是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真正有价值的唯一著作,是名为《墨子》的53篇论文集。墨者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与哲学家,是高度发展的科学方法的创始人,是发展归纳和演绎科学逻辑的中国学派,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最系统的发达学说。胡适用西方逻辑概念,创造性地解释墨家“故理类”范畴与“譬侔援推”等论辩方法,与梁启超同为墨学现代研究的开拓者、领军人。

沈有鼎以精深的国学与西学素养,精确解释墨学精华,是墨学现代研究的质变与新高度,由此使墨家逻辑成为学人常识,影响遍及所有重要的逻辑哲学论著,使长期埋没沉沦的墨家逻辑喜获新生,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沈氏墨辩现代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亚于墨辩的原创,若无沈氏确解墨辩的成果,学人至今可能仍不知墨家逻辑为何物。

古墨学研究的主题,是战国课题的墨学应对,成果是战国课题的墨学答案。《鲁问》 载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这是墨子面临的战国课题,是当时社会、政治、伦理、宇宙人生的终极难题、当务之急。墨子提出十大难题,作为墨学研究的主题,论证《尚贤》《非命》十大论题,突显墨学产生的深刻历史渊源与强烈的科学人文精神。墨家各派面临战国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难题,通过俱诵訾应、论说传承的机制,推出奇书《墨经》。

《经》《经说》183条,对当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难题,给出简明的答案与解释论证。《大取》是渗透伦理逻辑精义的墨学札记。《小取》是首尾相贯、概括浓缩的逻辑专论。《墨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辩论和朴素科学认识成果的荟萃检阅,是墨家丰厚科学人文精神的结晶。

《墨经》是一部浓缩的古希腊和古中国思想文化著述。《墨经》留有未来学人说明发挥的广阔空间,是有开端无终点、有预想待完善的中华科学化逻辑化的理想蓝图。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以《墨经》为对象的现代解释发挥与发展,是更有价值的墨学现代化要务,是创立新元墨学的使命目标。

今墨学研究的主题,是现代课题的墨学应对,研究成果是现代课题的墨学答案。今墨学研究的机理,是结合墨学对象与现代需要,达成创立新墨学的结果、目的、宗旨、动机和理想,犹如用画笔、色彩与画技的完美结合展现最新最美的新元墨学图景。

古墨学研究的形态,是古墨学论著,用古汉语表达,是今墨学研究的对象资料,犹如冶金需要矿产原料。今墨学研究的形态,是今墨学论著,用现代语言表达,是今墨学研究的成果,犹如冶金熔铸新品。

古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古汉语。古汉语文字简略,惯用缺省,《墨经》更为凝练浓缩。《墨经》命题省略系词,肯定联结词与全称量词阙如。语句命题,简化浓缩为语词词组。说明论证,简化浓缩为“论题+说在+例证理由”的提示语。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分科研究,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其浓缩缺省的文字,创造性地诠释转换,表达为通顺流畅、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墨家各派俱诵的《墨经》式先秦古汉语,不适合现代广大读者阅读理解语应用。

今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现代语言。英国逻辑学家罗素说,每一种语言可有另一种处理其结构的语言,这种语言有一种新结构。现代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渗透现今人类共同知识的现代语言。现代学人的使命,是在审慎研究、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把墨学所用古汉语,创造性转化为渗透现今人类共同知识的现代语言,让现代广大读者能读懂应用。

古墨学研究的层次,是第一层次的元研究,是墨家从战国时代课题升华概括的元理论成果。今墨学,是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以墨学为研究对象的第二层次元研究,是对墨学的超越、总体发展,层次高于墨学的新元墨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与必要组成部分,为当今社会和谐与世界人民的福祉服务。

古墨学研究的方法,是古代哲学方法。方法是方向、途径、手段、工具和程序的统称。广义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向(主题、目的、宗旨,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狭义研究方法,指理论建构的途径、手段、工具和程序(怎样研究)。

今墨学研究的方法,是现代哲学方法,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对墨学进行超越、总体研究。现代科学,是全球化过程中从域外引进的客观普遍真理,对全人类实践、认识普遍有效,是墨学研究的犀利工具。

发达的现代科学,是开启墨学之锁的合用钥匙,是剖析墨学元典的最佳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全球化的世界地球村,从域外引进更为犀利的现代科学工具,选择适当,运用恰合,不再刻意计较其原产地。

用西方方法诠释中国资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法的别名,需对西方方法和中国资料,经过比较、鉴别与消化,真切了解,熟能生巧,得心应手,才能用西方方法对中国资料进行创造性诠释研究,推出符合现代需要的新成果。这与对西方方法和中国资料均无真切了解的形式主义、主观、片面与表面的“比附”,没有实质共同点。

“以西释中”(据西释中),不等同于“比附”。“比附”,是拿不能相比的东西来勉强相比。所“以”(据)西方方法适宜,“释中”恰当,是正确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全球化的世界地球村,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融会贯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墨学现代化,从方法论说,是古今中西哲学互为工具、互相解释的比较研究过程;从本质说,古今中西哲学既有异,又有同,是古今中西哲学时间性、空间性的对立(异)统一(同)和“同异交得”。古今中西哲学的互相解释和比较研究,有助于全球化时代人类不同思想文化传统的对话交流、和谐相处。

苏轼《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代研究者,以各自专业特长和横侧、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观察视角,有可能把同一“墨学全山”看成岭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假象。这种“不识墨学全山真面目”的方法论根源,是“只缘身在墨山中”,钻牛角尖出不来,误把局部当整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现代科学眼光,从超越、总体视角进行研究,把局部、分析的认识组织为整体、综合的认识,才能认识“墨学全山真面目”。

杜甫《望岳》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屹立现代科学的巅峰,才能一览“墨学全山真面目”。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对墨学进行超越、总体研究,是墨学现代化和墨学元研究的最佳方法论选择。

古今墨学研究主体、主题、成果、形态、语言、层次、方法等元性质,是墨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标志与质变关节点。把古今墨学元性质的认识,转化为创建新墨学与元墨学的实际行动,有助于促进墨学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在中华民族复兴,积极参与世界地球村和平发展、合作竞争的现时代,需要汲纳人类业已创造的全部文化精粹,恰当认识自身,准确把握国情,认知变革墨学的精华哲思,在历史既定的基础条件下,理性地继承传统,踏实地创造未来。

以现代科学方法,新诠墨家精粹学理,促进墨学现代转化,使墨学作为新时代铸造中华文化辉煌的必要与重要成分,为亿万华夏儿女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让墨家科学精神的宝贵遗产,如长流的清泉,继续滋润读者的心田。 YMQiagiX5WZ/LbVf/p0iY5RtRxzdSbGmymQD3wDoOhdmQyE+Emh1DcA7wAvi1A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