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文

秦孝公和公孙鞅、甘龙、杜挚商讨强国大计。他们分析时势变化,研究制定法制的基本原则,寻求治民之法。

秦孝公说:“做国君谋划国家社稷之事是分内之事,法度的设立必须要彰显国君的权威,这是为人臣子的行为准则。我要变法来强国,改变礼制,教化百姓,又担心天下人批评、指责我。”

公孙鞅说:“我听说‘做事犹豫不决是不会有功效的’。国君应该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消除顾虑。行高之人常被世俗非议;有独特见解的人常被嘲笑。俗话说‘愚笨的人事成之后还不明白是如何成功的,聪明的人却能对未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普通人是不可以与之讨论开创性事物,只可以和他共享成功’。郭偃的法则是:‘有崇高道德追求的人是不会附和世俗的偏见的,成就大事业的人是不用与世俗之人商量的。’法,是爱护百姓的,礼,是方便做事的。因此,圣人治理国家,如果能使国家富强,不必沿用旧的法度;如果能使百姓受益,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孝公说:“好!”

甘龙说:“不对。臣听闻‘圣人治理国家不用改变百姓的习俗,聪明的人不变法求治’。根据民众的习俗进行教化,不劳而成;依据常法治理国家,官吏驾轻就熟,百姓也安适。当今,如果变法,不遵循秦国旧法,更改礼制教化百姓,我担心天下人就该议论君主了,希望君主认真考虑。”

公孙鞅说:“你所说的这些正是世俗之言。常人固守旧俗,学者沉迷于个人的闻见。固守旧俗和拘于见闻之人只能被安置在官位上遵守成法,这些人是不能和他们去讨论变革法度的问题。夏、商、周三代的礼制不同,却都能称王天下,春秋五霸所用的法制不同,但都能称霸。因此,聪明的人创制法度,愚笨的人只能用现成的法度进行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无能的人只能被动受制于礼制束缚。甘于被礼制束缚的人是不能与之讨论变法,不能和他探讨国家大事的。君主就不要犹疑不定了。”

杜挚说:“我听说‘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要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轻易更换用具’;我还听说‘效法古制不会有错,遵循旧礼不会走偏’。希望君主谨慎考虑。”

公孙鞅说:“历代政教不同,我们应该效法哪个?古代帝王的礼制区别较大,我们遵循哪个?伏羲、神农用教化治理,不用法制惩罚,黄帝、尧、舜虽然实施惩罚却能量刑适当。周文王、周武王时代,他们顺应时势,建立法度,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礼制和法令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法条、命令都要顺应时势,就像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要方便使用一样的道理。因此,我认为治理国家不能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不一定要效法古制。商汤、周武王不死板地遵循古礼,天下称王,殷商和夏也没有因改变旧制而亡。因此,违背古制无可非议,遵循古制反而没多大好处。希望君主不要犹豫了。”

孝公说:“好!我听过这样的俚语,‘穷乡僻壤走出来的人易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喜欢争辩’。让愚昧的人感到高兴的事情恰是聪明人感到悲哀的事情;狂妄的人以之为乐的事情,却是贤能的人感到沮丧的事情。我不会拘泥于世俗的议论了,不再犹豫了。”于是,孝公颁布了《垦草令》。 6lt98Ha7qeJ+uN7TfIAE/YM811n5yJ5E1zaviOI8qfgft1ctrBz9mX91NP3LCf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