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几家欢乐几家愁

经过一番解释之后,患者家属似乎都理解了。但理解不代表接受,患者女儿的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呢?”

“如果要继续治疗,就送去ICU,用呼吸机维持生命,看他自己能不能渡过难关。”

但是我还必须泼一盆冷水:“随时可能死亡。”

医生会不会故意说得夸张,吓唬患者和家属?神经外科医生,一向见面就谈生死。可谁想去谈生死呢?谁又喜欢吓唬人呢?医学分科为什么那么不公平,恰巧给我们分了那么多治不好的病!每次都让神经外科医生说出这些话。

这一顿年夜饭,可能就是这个家庭的最后一餐团圆饭了。女儿告诉我,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总算可以抱孙子了,本来一家人其乐融融,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

就在几天前,也有个脑干出血的患者,他在送到病房后意识状态还很清楚,但是在家人喂饭的时候,突然呼吸、心跳停止。

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的人,更难理解我们提到的“随时死亡的可能性”。但现实情况可能就是在几分钟之内,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离去,却束手无策。

“当然,出现任何情况,我们一定会尽力抢救。”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停止呼吸。”“暂时无法手术,九死一生。”当这些话语从我的口中说出时,我感觉到家属的眼神由明变暗。原本热闹的急诊室,有一角被乌云笼罩,变得鸦雀无声。在除夕夜里,这家里的任何人都没有预想到发生这样的事。

“先收ICU吧!”我拍拍老杨,“这个不能手术了。”

“哦,好,知道了。”老杨还在忙着写病历,头也没有抬,“辛苦了!”

回头他打印出了一张住院单,递给家属,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去办住院吧。”这样的情况,这位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大夫见得太多,甚至有些麻木了。这样的流水线“作业”,让医生变成了天生的治病“机器”,而患者好像成了“加工品”。

走出急诊室,望着窗外的天空,正是阖家团圆看春晚的时候,这里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第二天一早,我打电话询问老人的情况。当值医生告诉我,老人到ICU之后很快进行了抢救,但还是停止了心跳和呼吸。

脑干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10%,是最凶险的脑出血类型。根据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我国脑出血发病率为每10万患者中有10~15例,而脑出血又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患者常在50岁以上,大多数人伴有高血压。

脑出血的诱发因素包括:肥胖、酗酒、吸烟或接触二手烟,食用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等管制类药物,血压高于130/80mmHg,患有高胆固醇、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诸如心力衰竭、心脏感染、心律失常、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症状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脑出血的早期表现 Pi5LazlCEwu/wVKTnXMOd/CZ8S7OBZjVgTaz14k9+ti38vEvOwiLNU/DsnCfM4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