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不再试一次吧!

我和主任对视一眼。这时候,在神经外科医生面前出现了两条路。

第一条路,缝合血管。虽说困难重重,但这也是唯一能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方法。但是,如果缝合不好,破口被撕扯得更大,或者下方的血管有严重损伤,那么即使把上方的破口缝合好了,也是徒劳。患者甚至有可能坚持不到手术完成,就会因出血过多而死。而且时间耽误得越久,感染的概率越高。

第二条路,直接封堵住这个血管。操作起来很容易,患者的生命大概率可以保得住,也算有个交代。但是,未来患者有很大概率会出现大面积的脑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可能无法工作,甚至生活无法自理。

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两种方法都无可厚非。特别是对于这种谁都没底,谁都没有经历过的抢救手术,医生和家属的期待都不高。

“直接堵住,保住一条命也就足够了吧。”我心中的“蓝色小人”悄悄地说。

“但是,他的未来怎么办?”另外一个“红色小人”马上反驳。

“蓝色小人”又发声了,“那要是死在手术台上呢?”

“主任,要不再试一次吧!”这是内心博弈的结果,我不知道主任心中是否也有两个小人。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图景,38岁的患者,正值当打之年,如果因为后遗症而需要被长期照顾,那对他的家庭将是毁灭性打击。虽然我没有看到他的家人,但是我知道他有妻子,有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

主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试一次!”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需要承担风险,神经外科医生并非无所不能,我们常常需要有所取舍,点到为止,过犹不及。

但是这一次,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两把吸引器把出血洗干净,我谨慎地放开破口的边缘,一点一点地试探,终于把破口修补好了。下方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严重损伤,顺利地结束了手术。

后脑勺的钢筋被拔掉,患者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躺平”了。手术之后,患者很快恢复呼吸,颅内状况良好,没有新发出血。距离手术结束不到24小时,当我再一次去查房的时候,38岁的小伙子已经完全苏醒,神志清楚,口齿伶俐,肢体活动自如。他对我连连道谢。

他也许不知道,他后半生的命运,在一天前,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救治不能放松,我们还担心静脉血管损伤导致脑组织肿胀,还有锈迹斑斑的钢筋也许会引发严重的感染。在后续治疗中,他的妻子也赶来了,耐心地给他擦身喂饭,有说有笑。看到这样的一幕,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一个月后,他哥哥发给我一张照片,是患者回到内蒙古后穿着睡衣散步时的抓拍。“加油!”我回了两个字,短短两个字背后,是手术室里惊心动魄的回忆。

一旦有异物刺入体内,无论是颅内,还是身体的其他部位,都不能贸然拔出,一定要固定住异物,避免造成二次损伤,然后立刻送医。临床上我们遇到最多的情况就是摔到头,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磕磕碰碰难以避免。所有的头部受伤,医学上都称为“颅脑外伤”。颅脑外伤分为很多种,轻微的可以完全不用处理,但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什么样的情况需要立刻送医?

1. 意识障碍,昏迷不醒。

2. 出现了抽搐(临床上叫作“癫痫发作”)。

3. 头皮摔破了,出血了。

4. 头上鼓了大包,也就是出现了巨大的头皮血肿。

上面四种情况相信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送孩子去医院。下面说到重点,这也是患者咨询最多的问题。如果没什么明显的鼓包,或者仅有很小的鼓包,孩子哭闹后也基本上平静,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如下的简单方法来判断是否要去医院: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换句话说,如果精神如常、吃喝如常,那么问题不大;如果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欲睡、胡言乱语、频繁呕吐,那么需要及时送医。

颅脑受伤出血的部位 xQkMrPAo+EMgKawtlG7OSdtYvWhDLPUsiV++2QKfezRDhoZot/EypxFY4GzrAwV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