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柳色秋风。就像一棵经过了严冬风霜之后的小树苗,雷锋在新中国和新时代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1955年下半年,雷锋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了。
这一年,乡里组织了农民扫盲识字运动,决定把从来也没有进过学堂的爹爹、婆婆和中青年村民都号召起来,参加夜校和识字班,在每一个村子里都扫除文盲。
消息传开后,人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报名十分踊跃,可是,难题接着也出现了:这么多的夜校和识字班,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老师呢?
因为刚刚解放不久,农村里上过学的人毕竟不多啊!
一时找不到教师,可把乡长和村干部们急坏了。
雷锋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和同学们商量说:“既然这么需要老师人手,这样好不好?我们白天上学,晚上就分头去帮助乡里教夜校,教那些爹爹婆婆认字……”
“我们……能行吗?”同学们没有信心。因为当时他们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再说,上夜校的都是村里的大人,万一教得不好,出了洋相,那多丢脸啊!
还有,在家里都是小孩子听大人的,现在,我们这些小孩子给他们当“先生”,他们能听孩子的话吗?
“肯定能行的!我们都念六年级了,教他们认字读书,这事我们完全能够做到的,我们要争取去做。”
于是,雷锋去找彭乡长,请求参加夜校,帮助农民识字。
乡长一听,觉得这个主意好,如果能顺利进行,这可解决了眼下的一个大难题啦!
就这样,在乡党支部的鼓励和帮助下,乡夜校办起来了。
夜校的教室设立在黄花塘钟二婶家的堂屋里。
前来学习的“学生”,主要是那些在旧社会没有机会上学的小伙子和大姑娘,还有一些热心的爹爹和婆婆。
每天放学回家,雷锋一吃过晚饭,就匆匆地跑出去,和别的“小先生”一起,一家一家地去动员,希望来的“学生”越多越好。
有时候,别的“小先生”遇到了什么困难,雷锋总是鼓励他们增加信心,继续干下去。
小小的夜校可热闹啦!雷锋在简易的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把自己上学时第一课学会的“毛主席万岁”写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给乡亲们。
他是那么认真,念完了,再教他们学着写:一撇,一横,又一横,然后是竖弯钩……
雷锋教得仔细,乡亲们也学得有劲头。很快,这些过去的“睁眼瞎子”都能写出“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等汉字了。
那时,夜校和识字班没有固定的课本。教什么,怎么教,都得“小先生”们自己想主意。
雷锋想出的主意最妙。他把农村里人们常用的一些字、词和俗语,编成了一些顺口、好记的顺口溜,什么“钟二叔打车子,一车二百斤”啦,什么“李家婶婶插秧,三天两亩地”啦,还有“白菜萝卜,扁豆黄瓜”啦……反正都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夜校的效果一天天地显示出来了。农民学文化很快就成了一种风气。不识字的,开始识字了;不会算账的,也会算账了。
这年年底,县里组织了一次各乡夜校检查评比。结果,雷锋他们教的这所夜校,被评为全县夜校的头名。
乡长把一朵大红花戴在了雷锋的胸前。
乡亲们都亲切地叫着雷锋的乳名,称赞说:“庚伢子这个小小先生真是名副其实哩!好了不起啊!”
雷锋却不好意思地摇摇手说:“这哪里是我的功劳,都是乡亲们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