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认为:当人的行为脱离自我能动性的本质需求,人与人的关系只剩下利益,而失去温情和抚慰时,心理异化就会产生
。我们会逐渐失去对世界和他人甚至是对自我探索的兴趣;更可怕的是,我们不仅越发难以相信世界和他人,也与自身的关系渐行渐远。
某种意义上,人在这个过程中变得不那么像人了。
快三十岁的时候,我已拿到了稳定的高薪,有了不小的房子、不差的车子和交往中的关系—似乎非常符合社会对一个“完美人生”的定义。遗憾的是,我却感受不到快乐,常常自问:
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完成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
这个所谓“完美人生”的需求是社会强加给我的,而不是我内心原本的欲望和需求。我不过是个循规蹈矩的演员,按照剧本完成了那些本就拍好的戏码。
新房装修好入住那日,坐在通往二楼的木楼梯上,姐姐和妈妈开心不已。我却苦涩一笑,换来家人对我的嘲讽:“你这种人,得到了就不在乎了。”
是吗?是这样的吗?
明显不是。我感受到的,只是作为鞠躬尽瘁的工具人,通过睡地板,加班熬夜地尽力工作,换来亲人口中“勉强还行”的车和房;抛开亲情供养和社会价值,我似乎很少感受到作为个体真实的自我价值;亲人的冷嘲热讽更是雪上加霜。
走出这个思维牢笼花了我很长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我也和原生家庭的规制作了一个告别:成全原生家庭的诉求而全然不顾自身感受,这已然不适合当下的年轻人。被规训的人生也许看上去很美,但终归只是“看上去”。
我想找回我内心真正的需求,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EMPOWER WOMEN
不被欲望裹挟,也不被自怜挟持,接受并背负起自己。毕竟,唯一能够决定你人生意义和幸福的人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