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回归内在看本心,幸福之舟起航

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衣食无忧;有人说幸福是与爱人相依;有人说幸福是名利双收……然而,命运的捉弄总是无情:不少本想逃离苦难的人,却终朝着它飞奔而去;许多怀揣幸福愿望的人,却常与幸福背道而驰。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享乐与名利,并非幸福终点站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的定义如此之多,却常因认识不清而陷入两种对幸福的误解。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混淆幸福和享乐的概念。

对比短暂的快乐而言,“幸福”是更加持久的愉悦,它建立在对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完成之上的精神满足;更立足于人生的长远总结和利他的社会贡献之上的价值成就。而享乐多为单一的、短暂的、私欲的、物质的感受,它会因为时、物、地而发生变化,就像口渴喝冰镇可乐,第一口如同久旱逢雨而酣畅淋漓,但喝到第六、第七杯,几欲撑破肠胃的感觉会让你受不了;也像初恋大多动人心弦,一次相遇、一次握手都会带来几天甚至几周的心荡神驰,但激情燃尽后便很容易走入“左手摸右手”的死胡同。

为何会如此呢?因为,“享乐”在经验的当下就开始自我消耗:它不是由内而外的满足,而是充满代价的对立。很多时候,享乐之山的正面在沐浴阳光,而它的背面则阴霾密布,正如一些人正在享受繁华物质之极乐,比邻而居的另一些人可能正在贫穷匮乏里受苦;也如一个正享受饕餮盛宴的人,其口腔正被香辣火锅、冰镇瓜果填满而舒畅,其肠胃可能不久便会备受疼痛折磨。

另一种情况是,将幸福与名利等同。

在世俗空间里,很多人遵循着“名利就是幸福的终点站”之路径而翻山越岭。有一些幸运儿的确到达了财富地位的顶端,但也常遗憾地发现,倾尽全力去到的地方,幸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或者说,即便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和地位,这些人中显贵依然很难感到幸福。

其实,一般人在娱乐中用掉较多的物质资源所获得的快乐,远不及投入较多自我之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心流》( Flow )中借芝加哥大学的一项心理研究指出,当人们花费大量外在资源,比如昂贵的游艇、帆船、飞机等从事休闲活动时,所获得的快乐程度反而比不上交谈、园艺、编织等较廉价的休闲活动。因为前者大多不需要什么注意力,值得留恋的回味也相应减少;而后者需要的物质资源很少,却需要投注相当多的精神能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回味和满足。

不管周遭世界怎样要求你,怎样看待你,如果你想要找到幸福,你需要做的是:停下来!不要让任何其他人或事分你的心,回归自己的内在,关注自己的本性。

是的,幸福的本源便是回归内在看本心。

也许有人认为,千平大宅是成功标配,但一米五的温暖床铺也可夜享安逸美梦;也许有人会说,百万名车才是富裕起步,但地铁可达之地亦有美景;若有人告诉你,玩转金融是生钱大计,然而画画、做手工、玩音乐等爱好,却能让你的内心安宁祥和。

在这如同白驹过隙的人生中,不断在喧嚣中叩问自己的心灵,发掘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才会不枉此生。

人之平凡,皆因衣食为本;然而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在阿城的小说《棋王》中,主角王一生平凡如草芥,然而象棋这一毕生爱好,却让他的生命绽放出灿亮。工作闲暇,他遍访民间高手对决;坚定地放弃走后门得来的比赛机会,以友谊之式与冠亚季军博弈,只为享受那一对九车轮战的酣畅淋漓。他并不觊觎象棋可为自己带来何等的功名利禄,正因如此,王一生虽不曾在世俗的象棋榜单上留名,但赢得了九环齐聚、当之无愧的无冕棋王桂冠。

现代世人的许多困境,在于陷入物质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食不厌精,衣不厌贵。然而,再精致的食物,再名贵的衣服,终归只能解决肉体生存的问题;一旦困顿于丰衣足食后的无所事事,便会陷入浑浑噩噩而庸碌一生。

总而言之,真正的幸福便是:依本性出发,遵循合理的原则去追求给予和接受的过程;即便失败也不气馁,即便成功也不骄傲,全力以赴享受人生。

心怀善念的人幸福感最高

正直善良的美德是无价财富。

犬儒学者坚信,真正的幸福并非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在境遇变迁,而是能摆脱世俗的利益权衡去追求唯一的“善”。只有从善中萃取的快乐,才是一旦拥有就不会再失去的幸福。然而,生活在泥石俱下的现实世界中,多是有待修炼的普通人。

诚实地说,人很难保证在每个生命的场景里,都能完全抵御利益或欲望的魅惑,做到“始终如一之善”。

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力:若善念和利益能携手并肩最好,但它们经常会在现实中存在巨大冲突。比如,仗义执言是善,但在一些场景下会因冲撞了他人利益而显得不合时宜,甚至遭人诟病或报复。此外,善本身的标准有高有低。有人对自己的德行要求比较高,即便利益受损依然保有幸福;而普通人则相对没那么高的要求。被欲望驱使的人们,有时会一路鲁莽直至践踏“道德的最低标准”——法律,行为才可能有所收敛,或至死不改。

但无论对德行的要求是高是低,我们都需要充分意识到: 善良永 远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在这个欲望裹挟的时代里生存,偶尔 也会屈从于利益,也不能完全摒弃窥见自己灵性高处的机会。

也就是说,即便身为凡夫俗子,很难做到绝对正义,当善良与利益发生冲突之时,即使身陷世俗的我们做不到绝对的善,也需内心永远和它们站在一起,并且永远走在不停提升自己的路上。

幸福与善意,不可分割。对于多数人而言,幸福的获得路径,不外乎两条。

一条是窄路:做只让自己快乐的事,比如享受美食或去看场喜剧。快乐是快乐,但转瞬即逝;

另外一条则是宽路:去做慈善,去帮助他人,去传播善意。对比之下,不难发现,从帮助他人的宽路中获得的快乐,才是持续且很难消逝的幸福。

2012 年,对我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离开一个工作已久的媒体平台;告别一个生活很久的繁华都市。原本设想的丰满理想与骨感的现实间存在的巨大鸿沟让人始料未及,生活的巴掌迎面而来。

为了从现实的苦恼中逃离,我选择了短期支教。在四川达州和广东雷州的两次艺术支教之旅,虽时间不长但意义非凡。它们让我从生活的废墟逐渐走出来,从孩子们炙热的爱意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重新燃起的信心。多年后的某日,在书房重读孩子们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手写临别赠言,依然激动不已。

我曾以为支教的自己是爱的施助方。时隔多年,我才深深领悟到:是那些天真烂漫的期待眼神和炙热的赤子之心,将我那颗曾极近荒芜的灵魂拯救了出来。

我,才是爱与善意的被渡者。 NGCDjT3tWfysbxXN6emsGRX7p3TV24GMPpBLB087tAP+BdhnP9APXRQmsUCuWcj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