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治疗所有权依恋症?

当然,“虚拟所有权”是广告业的主要动因。我们看到幸福的小两口驾驶宝马敞篷车奔驰在加州海岸大道上,我们会想象自己也在其中。我们从户外服装的顶级品牌巴塔哥尼亚运动衣图册上看到一件化纤羊毛混纺套头衫——我们开始想着它已经是自己的了。人家已经把圈套设好了,我们还高高兴兴地往里钻。我们甚至在一无所有时就已经把自己当成所有者了。

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吸引我们成为所有者。有些公司经常开展“试用”促销。举例来说,假如我们已经装了有线电视的基本月租项目,又被引诱进了“数字黄金套餐”的特价“试看”(每月59美元,正常价格是89美元)。不管怎样,我们告诉自己,我们可以随时回到基本月租或者降到“白银套餐”。

然而,一旦我们试看了“黄金套餐”,我们就自认为已经拥有了它。我们真会有自制力再降回基本月租,甚至“白银套餐”吗?我怀疑。刚开始,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可以很容易地回到基本服务,可一旦我们习惯于享受数字图像,就开始把对它的所有权融入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观点中,很快地把它合理化而忘记了付出的代价。更进一步,我们对损失的惧怕——失去效果优良、画面清晰的“黄金套餐”图像,还有那么多频道——让人真的难以忍受。换言之,在我们购买“数字黄金套餐”之前,可能还不确定89美元的全价到底值不值;可一旦我们试用了它,所有权的情绪就涌了上来,一个月多花几美元不要紧,失去“数字黄金套餐”可真是太痛苦了。我们可能认为自己能够回头,但实际上,它比我们预期的要困难得多。

同样的鬼把戏还有一个例子,就是“30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如果我们拿不定主意是否买一套新沙发,这种允许让我们改变主意的“保证”实际上会促进我们最终把它买下。我们可能认识不到,一旦沙发到了家里,我们的观念就会改变,我们会把它当成“我们的”沙发,而把退还沙发看成一种损失。我们起初会认为把它拉回家不过试用几天,但实际上我们真的把它当成自己的了,沙发能在我们心里点燃什么样的情绪,当初无论如何也没预料到。

所有权不仅局限于物质。它对人的观点、看法也同样适用。一旦拥有了一种观念——不论是有关政治还是体育,我们会怎样呢?我们或许对它会过度热爱、依恋,我们对它的珍视程度超过了其固有价值。司空见惯的是,我们对它难以割舍——一想到要失去它,我们就惶惶不可终日。那么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呢?它转变为一种意识形态——僵化而且顽固的意识形态。

对于“所有权依恋症”还没听说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它已经被编织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是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有益处。我们可以抵制周围随处可见的,那些让我们改善生活质量的诱惑——买大一些的房子、买第二辆汽车、买洗碗机、买剪草机,诸如此类。不过,一旦要我们把拥有的东西出让,降低生活档次,心里可就太难受了。就如我前面所说,所有权直接改变了我们观察的角度。冷不丁退回到拥有之前的状态无异于遭受损失,我们难以忍受。于是,我们在生活节节向上时,还想当然地认为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倒退回去,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例如,从住大房子降低档次回到小房子,就是一种损失的体验。由此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我们愿意作出一切牺牲来避免——甚至于,就房子来说,被每月的房供弄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我自己的方法是,用“非拥有心态”来看待每一桩交易(特别是大笔的),把自己和感兴趣的物件拉开适当距离。有了这样的努力,我不敢说能像印度托钵僧人那样,奉行对物质世界无欲无求的信条,但至少我可以尝试像禅宗弟子那样,对世间万物,尽量待之以平常心。 yFwJczUJ0QXeG4qY4IZPCBpJAnHaD3YJ4/MntoFJOHgh6nj0yALau9H3Sb+q7J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