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宜家效应与虚拟所有权

所有权还包含我称之为“独特个性”的东西。其一,我们在某种事物上投入的劳动越多,对它的感情越深。想一想你上一次组装的家具,仔细琢磨着哪一块要装到哪里,哪一只螺丝钉要上到哪个孔里,想到这一切,留恋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事实上,我可以充分肯定地说,所有权的自豪感源于一个人组装家具、安装高分辨率电视与环绕立体音响、安装软件,或者给婴儿洗澡、擦干、扑粉、换尿布、小心放进婴儿床等,这种种事情所带来的自豪感与它们的难易程度是成比例的,难度越大,感觉越深。我和我的朋友、同事哈佛大学教授麦克·诺顿把这一现象定义为“宜家效应”。

另一种独特个性是我们在实际拥有所有权之前就对某物产生了拥有的感觉。想想你上一次参加网上拍卖。假如你星期一上午第一次出价,竞拍一块手表,这时你出价是最高的。当天夜里你再到网站上查询,你的出价还是排在第一,第二天夜里还是如此。你开始想着这块奢华的手表,你想象你已经把它戴到手上,你想象它招来周围人的啧啧称赞。然后,你在拍卖结束前又一次登录网站。这时有个家伙已经排到你上面!有人会拍走“你”的手表!于是,你不管先前计划好要出多少钱,都会跟着抬高出价。这种“部分所有权”感觉,是不是我们经常在网上拍卖中,拍价螺旋上升的原因?是不是拍卖的时间拖得越久,虚拟所有权对竞拍者的支配就越紧,他们花的钱就会越多?几年前,我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海曼、叶西姆·奥尔亨作了一个实验,探索拍卖的过程如何逐渐影响竞拍者并鼓励他们加价到底。正如我们所猜测的,那些出价最高,参与时间最长的竞拍者,也是虚拟所有权感觉最强烈的人。当然,他们处在一种非常脆弱的地位:一旦他们自认为已经是所有者,就强迫自己一再出高价防止失去这一地位。 luHhS8EkW15yNSYtJhqZg6CmoLGHHtcK2QrI/SiOBbcjeLyIHOiCGkzkbNxaYy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