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类本性中的三大非理性怪癖

所有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塑造着我们所做的事情。亚当·斯密写道:“每个人……都以交换为生,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商人,社会本身也随之成长为真正的商业社会。”这一思想是值得敬畏的。我们的大部分生活故事,都可以用我们特定的所有物的增加与减少来讲述——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例如,我们购买衣物和食品,汽车和房屋。我们也出卖东西——房屋和汽车,并且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出卖我们的时间。

既然我们生命的一大部分都贡献给了所有权,能对此作出最恰当的决定不是很好吗?例如,确切了解我们会怎样享受我们的新家、新汽车、新式沙发、阿玛尼西装,我们就能作出准确决定去拥有它们,那不是很好吗?不幸的是,事情很少是这样的。我们大都在黑暗中摸索。为什么呢?我们人类本性中有三大非理性的怪癖。

第一种怪癖,正如我们在篮球票案例中所看到的,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假如你想卖掉你的大众家庭旅行车,你会首先做什么?甚至你还没有把“出售”标志贴到车窗上,就已经在回忆开着它走过的路程。那时你当然比现在年轻多了,孩子们也还没长成大姑娘、小伙子。一股怀旧的热流涌遍了你的全身,你对车子更加难以割舍。当然不仅对大众旅行车是这样,对其他一切也同样。这种迷恋来得很快。

我的两个朋友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孩子,他们给我讲的这个故事就很值得注意。他们和另外12对夫妻一起去中国,到达福利院时,院长把每对夫妻分别带到一个单独的房间里,分别抱来一个女孩给他们看。第二天,这十几对夫妻再见面时,他们都称赞院长的智慧:不知道什么原因,她似乎确切知道哪对夫妻想要哪个女孩。他们说,院长分配得尽如人意。我那两个朋友也有这种感觉,但他们知道其实院长只是随机分配,并没有事先刻意安排。事实上,让这些夫妻感觉分配完美的不是那个中国女院长的才能,而是大自然的力量,它让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一切,立即产生依恋。

第二种怪癖,是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而不是会得到什么。因此,当我们给心爱的大众旅行车定价时,想到更多的是自己会失去什么(能干的老伙计),而不是会得到什么(卖来的钱可以买别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给它标上的价格,高得根本不现实。同样的,那些得到球票的学生只注意到自己会失去看球的经历,而不去想象卖掉球票可以赚钱,用赚来的钱可以买到其他的享受。我们对于损失有一种强烈的恐惧,就如我之后在书中还要解释的那样,这一情绪有时是我们作出错误决定的原因。你是否知道,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卖掉一些钟爱的零七碎八的东西,即使别人想买,我们也会漫天要价:我们只要一想到这些值钱的东西要归别人了,会就情不自禁地感到悲伤?

第三种怪癖,是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我们期望买我们大众旅行车的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情绪和回忆,或者期望买我们房子的人同样喜欢透过厨房格子窗照进来的阳光。不幸的是,大众旅行车的买主更可能注意到车子从一档换二档时排气管里冒出的烟,你的房子的新主人更可能注意到墙角的一道黑霉斑。要想到交易的对方竟然和自己用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切,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是很困难的。 rTbwpmLUe8CPFz5wBKt7+3W7RPFoaw6yrDsDdNsqUfz0O9v5fk7SBJO5Xh0rcU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