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第一步:分清人际关系和实质问题的不同

人们容易将“关系”本身和所要获得的实质利益混为一谈。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和老板关系好极了,他每年都给我加薪。”“美日关系每况愈下,看看贸易赤字就知道了。”交往过程和它所导致的结果看似一致,实则不同。

关系是一种过程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即过程;另一个是结果,即实质。过程和实质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我们可以打这样的比方: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讲解、做练习、讨论、考试,不同于学习的内容——几何、莎士比亚或者化学。但是授课方式却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内容。想要提高学习效果就得从过程入手。不论我们学的是算术、历史还是法语,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应当是一样的。

同样,有家小企业眼前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低成本生产和销售优质割草机。如果将管理程序和生产本身分开考虑,我们将有把握把企业经营得更好。也就是说,将公司决策过程、处理员工关系等管理问题同生产什么型号的割草机、如何定价等生产问题区分开来。一流的管理会产生一流的决策,但只关心产品质量是不可能实现优质管理的。即便是主管生产的经理,也要将生产割草机和如何用人的问题分开考虑。

要想在交往中取得好结果,我们不仅需要着眼于结果本身,还应关注于取得这些结果的方法。我们应当自问:何谓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才能建立起这种关系?在交往中,双方都是经营这一过程的“经理”,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来影响彼此的关系,决定双方交往的作用。就像那位主管生产的经理一样,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处理问题的方式,还需要分析问题本身。

如果不单独考虑打造双方关系的过程,我们只会使这种关系服从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每次与他人打交道时,我们满脑子转的都是眼前的实际利益。不论相处的过程有多么重要,但同既得利益相比,过程往往显得不那么紧迫而被我们所忽视。

我们总是强调结果,而不注重如何取得结果。这好比在一家餐馆就餐时,我只一味催促服务员快点儿把我要的阿尔弗雷多奶油面端上来,却没有想到服务员的难处:只有厨师做出来,服务员才能端上来。即使在家里,我们总考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比如钱、一日三餐、洗衣服、修汽车等,而忽略了同家人的相处。同样在公司,我们首要关注的总是本季度的利润问题,而往往忽略同客户及下属的关系。

在国际事务中,热点问题总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而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要重要得多。不论前苏联官员是否出于国内原因封锁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消息,不让处于下风的邻国知道,还是美国总统出于大选的考虑而猛烈抨击前苏联,这样做都将以牺牲双边关系为代价。

即使我们确实考虑到彼此间的关系,我们也很可能拿结果去衡量这种关系,比如能否获取利润、能否招揽回头客、客户是否及时付账、工会是否会罢工等。我们应当思考彼此交往的方式,寻找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一个小企业主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他会发现顾客越来越少,客户付账不及时,每次合同到期之时便是工会罢工之日。

如果我们单独考虑如何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处理起实质问题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样面对账户透支,一对夫妻可能只当是一桩小事来处理,双方只需更好地协调一下便可解决问题;而另一对夫妻可能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争吵,相互指责、挑毛病,结果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因此,要轻松打造良好的关系,我们不光要考虑实质问题,更要注重交往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

将关系目标和实质结果分开考虑

即使有人将交往过程和实质结果分开考虑,仍然会有放弃一方面而保全另一方面的倾向。我可能会发现:我与他人分歧越少,就越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同样错误的两种行为策略:一是我执意要求你同意我的观点,以促成我们之间的良好关系;二是我在实质问题上向你妥协,以此希望改善双方的关系。这两种将实质问题和交往方式混为一谈的做法,会削弱双方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不要使双方关系依赖于意见一致与否。 我们要求另一方让步时,可能会这么说:

别小题大做了,不值得让这个问题破坏我们的友谊。听我的,没错。

在商业往来和国际关系中,要求对方作出实质性让步是一种常见的建立关系的策略。例如,在同越南政府的关系上,美国就曾宣布:“只有当美军失踪人员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且河内从柬埔寨撤军,我们才会改善同河内的关系。”

其他国家也同样以改善关系为诱饵,要求别国作出实质性让步。前苏联要求美国停止核试验并遵守美苏限制战略武器第二次会谈达成的协议,从而改善双边关系。美国则反过来要求前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允许更多的持不同政见者离开前苏联。不管两国政府的要求多么正当合理,迫使一方作出让步对双方将来处理分歧没有任何好处,可能会导致双方提出更多的单方面要求,而不是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人们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在开始一项实质性谈判之前,我们通常会问:“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的立场是什么?”然而当我们希望改善同别人的关系时,我们往往会问:“他们应该做什么?”这种思维定式反映了人们普遍持有的一种观点,即改善关系应当由对方来努力。

如果换位考虑问题,效果会好得多。在实质性谈判中,如果我们试图影响对方的决定,应当首先问自己,我们想要对方作出什么样的决策(然后再考虑我们应当采取什么行动来影响对方作出那样的决策)。在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时,假如我们更能掌握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别人的,我们应当自问,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善这种关系。

不要试图换取良好关系。 许多人认为他们能够要求(并且取得)实质性让步来作为实现“良好”关系的条件。另一些人则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实质性让步“换取”良好关系。但在当前问题上让步,无助于建立一种解决未来问题的机制。良好的关系不能买卖。因此,为了拥有良好关系而作出实质性让步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年轻女人对男朋友的离去百思不解。她说:“两人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实质问题都重要,所以我在所有事情上都很快让步。”心理医生帮她分析,指出:“谈恋爱需要两个人,你怎么体现自我?如果你在所有事情上都很快让步,你的存在岂不是可有可无?你的男友需要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情趣的伴侣。你一味地让步,对他来说,短时间内一切都会简单顺当,但慢慢他就会觉得你们之间的关系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让步并不能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虽然避免了争执,但也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就谈不上掌握达成共识的技巧了。交往中难免遇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缺乏这方面技巧,彼此关系就会触礁。因此,光解决眼前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看到眼前的交往对将来所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彼此间的关系。

特别在生意场上,一些人试图用钱去买关系,而不是去建立关系。在生意上给对方塞些“好处”,有时确实能帮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拿到优惠待遇,但同时也会使别人产生怀疑。没有人会愿意信任一个以贿赂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人,也不会有人愿意有被收买的感觉。

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认识到绥靖政策对国家间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1938年慕尼黑会议的惨痛教训至今仍清晰地留在世人的脑海里。当时张伯伦错误地认为向希特勒一味妥协就能换取“一代人的和平”。

寻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国家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解决分歧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理性、理解、沟通、信赖、非强制性影响他人的手段和互相接受等方面。只靠在实质问题上让步,是不能取得这些要素的。如果我们让对方知道他们可以指望我们作出让步,那么一个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机制就永远也建立不起来。

通过让步来换取一种关系就好比向勒索者屈服一样,你付出越多,对方索价就越高。向对方妥协和要挟勒索,都不可能为将来公平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当然,欠债还钱是必需的,我这样做有助于加强双方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个信用问题。我给予的是对方有权得到的。相应的标准是我还我所欠,而不是希望我的付出足以换取善意的举动。

通常有两种观点支持让步策略,把实质性让步作为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种方式。第一种观点认为,双方让步越多,分歧则越少。诚然,有时在某些问题上作些让步是明智的。或者我们本来关系就不错,彼此心照不宣,今天我作出让步,明天你也会迁就我一下,彼此有来有往。但需要明确的是,我让步只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是指望用它改善双方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是既然一方想改善关系,他必须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有效维护共同的利益、明智解决彼此的冲突对双方都有利。没有理由让某一方作出单方面实质性让步从而使双方受益。即使短期内,一方从中获得的好处多于另一方,从长期来看,双方仍是平等互惠的。给双方关系开价本身就破坏了这种关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关系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容易让实际利益本身影响获得这些利益的方式。我们要么让短期利益占据上风,从而影响双方的长期关系;要么将实质性分歧和解决分歧的方式混为一谈——比如说,要求对方作出实质性让步或自己作出同样的让步作为改善关系的方法。建立良好关系首先要将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方式同问题本身区分开来,然后逐个应对。根据这一前提,下一章将阐述实现良好关系目标的策略。 7xJueXhpbZ30NxOXGTUZamcv8cw6jrE/Lcycs+HQAxc9mZoC8+aLCj8JiFVm86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