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后直接切入东汉末年,以桓帝刘志禁锢士人(党锢之祸),宠信宦官为祸乱之源。桓帝之后是灵帝刘宏,他在任期内经历了青蛇入殿、雷雨冰雹坏屋、地震、海啸、雌鸡化雄、山崩等灾异。
刘宏下诏征询群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灾异?议郎(顾问官职,位阶不高,但掌管顾问应对,因此可以参与朝政)蔡邕(yōng)上疏认为是宦官干政所致。结果宦官们找了一个理由,将蔡邕罢职,放归田里。
仅由此事来看,灵帝应该是个昏君,事实却不尽然。
汉桓帝时,重校五经文字,并且用古文(蝌蚪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在四十余片石碑上,竖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参观抄写,每天有千余车辆,塞满洛阳城大街小巷。这石碑就是有名的“熹平石经”,负责主持三种文字书写的就是蔡邕。
在此之前,护羌校尉段颎(jiǒng)率军平定西北方羌族叛乱,斩杀三万八千余人,威震西域。之后北方鲜卑进犯,护乌桓校尉夏育出征,兵败,但随后辽西太守赵苞平定乱军。
易言之,桓帝、灵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有政绩,东汉帝国完全看不出有败亡的迹象。
直到汉灵帝开始卖官。
汉灵帝在皇家园林西园设立“西邸”,公开出卖官爵,所有官职都有一定价码:二千石(郡太守等级)二千万钱,四百石四百万钱。依正常法令和正规渠道升迁的官职,只有三分之一到一半,也就是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官职是要卖钱的。没有现金者甚至可以分期付款,先赊欠部分,就任后,照原价“加倍奉还”。不难想象,这种官吏肯定贪赃枉法努力弄钱。
而位阶比较高的官职,如三公与九卿,就得有高层关系才买得到。不过由于有关系,价码还比较优惠:三公一千万钱,九卿五百万钱。
这才是东汉帝国快速衰败的直接原因。宦官干政、外戚弄权、士人结党都还只是洛阳权力中枢的坏现象而已,一旦有半数以上的郡守、县令都以贪污为能事,地方上老百姓可就苦了。等到民怨累积到相当程度,就爆发了人民起义,我们现在称之为黄巾起义。
初开西邸卖官,入钱各有差: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 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