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潼关失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叛军一天天迫近,朝廷打出两张王牌:高仙芝与封常清。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对吐蕃(今青海、西藏)的征战功绩彪炳;封常清是高仙芝旗下大将,当时任安西节度使(维护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周边安定)。玄宗派封常清去洛阳,开武库,募兵抵抗叛军。再派高仙芝统合关中所有兵马,共五万人向西接应封常清。

封常清在洛阳募兵六万人,但全都是“白徒”(不曾受过军训的平民),先守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被攻破。封常清集合余众,进行数次反扑,皆败,退到陕郡(今河南与陕西交界),与高仙芝会合。

封常清对高仙芝说:“我连日血战,但贼兵锐不可当,建议将兵力集中守潼关。”潼关是防守关中最后一处险要,高仙芝对封常清的能力很清楚,相信那绝非怯懦之言,于是采纳建议,坚守潼关。

玄宗派高仙芝统领关中全部军队时,同时也派了一位宦官边令诚监军。边令诚多次向高仙芝需索,都遭到拒绝。

军队退守潼关之后,边令诚回长安奏事,遂向玄宗告状:“封常清兵败怯战,高仙芝不战而退,‘弃地数百里’,还克扣军士粮饷,饱入私囊。”玄宗大怒,派边令诚再去潼关,宣诏,由高仙芝下令,斩封常清。

斩了封常清,高仙芝回到厅上,边令诚对他说:“皇帝另有恩命给大夫。”高仙芝下跪接旨,“恩诏”却是斩高仙芝!

军中士卒为高仙芝喊冤,“其声震地”,可是边令诚怎么可能让高仙芝活命,遂当场斩了。

斩了两名大将,仍得有人去守潼关才行。玄宗这时想到了哥舒翰,可是哥舒翰已经因病在家休养好一阵子,一再推辞征召,玄宗不答应。最后,哥舒翰应召入宫,在朝廷上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元帅由太子李亨挂名),调动北方、西方的边防军到长安,共八万人,再加上潼关原有军队,号称二十万,驻守潼关。

然而,哥舒翰确实已病得不轻,潼关的军政大小事都交给行军司马田良丘。田良丘本职是御史中丞,根本不懂军事,只好将骑兵交给王思礼,步兵交给李承光,而王思礼跟李承光又不合。潼关守军内部纷乱,全靠哥舒翰的个人威名支撑,好在潼关是天险,因此安禄山大军仍被挡在关外。

安禄山此时已经自称大燕皇帝。叛军首领一旦称帝,原本围在身边的老兄弟就得站在下面喊万岁,而皇帝将自己孤立起来,周围只剩下马屁精。然后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无心征战。

安禄山面对的就是这种状况。

大军被阻于潼关之下,后方两根芒刺——常山与睢阳,只拔掉了常山。唐朝的朔方军郭子仪与李光弼,循北方长城一线攻击“渔阳路”,也就是叛军的补给线与回家之路。渔阳路时断时续,消息一天好一天坏,大燕军队思家,人心惶惶。

大燕皇帝安禄山正动念想撤兵回范阳,过他的皇帝瘾,却在此时,唐朝内部发生了巨变。

安禄山以“诛除杨国忠”为政治号召起兵,事实上颇得人心认同,因为杨氏一门骄纵奢淫,关中人民看在眼里,莫不切齿。如此人心,由杜甫一首诗可以得见。

那一年稍早,杜甫终于等到一张任官令:河南县尉,一个九品芝麻官,是县衙负责治安的官吏。杜甫不愿屈就一名地方小吏,辞官不就。复经好友帮忙活动,调率府参军,虽然还是九品,但总算是京官,不必跑腿操劳。

杜甫上任不满一个月,就请假到奉先(今陕西蒲城县)探望老婆孩子,家贫又值岁末天寒,幼子竟然因营养不良夭折。锥心之痛寄托于一首五百字长诗,中间对杨氏奢侈引起的民怨,描述尽致: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录)

杜甫

……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

诗中的“卫霍”,是借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皆以皇后卫子夫的亲戚为大司马,影射杨贵妃和她的兄弟姊妹。此诗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传颂后世,而“荣枯咫尺异”一句,更令人直接感受到那股因贫富悬殊惹起的民怨。

这股民怨也弥漫在军中,因此王思礼建议哥舒翰“上表请诛杨国忠”,以提振士气,化解叛军口实。可是哥舒翰没同意。

在长安朝廷上,也有人对杨国忠说:“如今朝廷重兵尽在哥舒翰手中,如果他调转矛头,大人岂不是危险了!”

杨国忠怕了,奏请皇帝,派一个将军杜乾运,招募一万军队屯驻灞上(长安城郊的制高点,当年刘邦入关曾驻军该处)。这个举动让哥舒翰起了疑心,上表“请将灞上军隶属潼关”,未获朝廷回应。

哥舒翰于是认定,那是杨国忠用来算计他的军队,乃找了个题目,将杜乾运请到潼关开军事会议。杜乾运去到潼关,就被哥舒翰杀了。

这下子,杨国忠更怕了,三天两头上奏,要皇帝催促哥舒翰开关出战。

哥舒翰上奏说:“当前最佳战略是坚守潼关,然后攻击贼兵后方补给线。”郭子仪也上奏,提出相同战略见解。

可是杨国忠不容哥舒翰不出战,接连不断地派出宦官传旨,催促哥舒翰出兵。长安到潼关路上,使者项背相望(一个接一个前往,后面那人可以看见前面那人的后脑勺)。哥舒翰顶不住压力,抚膺恸哭,引兵开关出战,结果中了安禄山的埋伏,大败。

军队退回潼关,只剩八千人。

蕃将火拔归仁等,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将哥舒翰团团围住,说:“二十万大军只剩八千,大人没看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场吗?”于是劫持哥舒翰,投降安禄山。

安禄山留哥舒翰一命,叫他写信招降郭子仪、李光弼等唐将,却斩了火拔归仁,因为他“叛主不忠不义”。

潼关败兵奔回长安,起初还不晓得哥舒翰被俘,潼关已经失守。直到当天晚上,潼关没有燃起“平安火”(长安与潼关之间视线无阻隔,关上每晚燃火肉眼可见,以此表示平安,称为“平安火”),唐玄宗这才紧张起来。

△安禄山西进势如破竹 pi223lOYN69KMH5cZWe+QIgrPgGUolAeKfj1cKjr8g8Xa7yvMc2fjUHF3aU63J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