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东方读者们 [3]

向智慧瑜伽士足前致敬!向虔信瑜伽士足前致敬!向无形之神的笃信者致敬!向有形之神的笃信者致敬!向往昔获得梵知者致敬!向现代领悟真理者致敬!

罗摩克里希纳
1882年10月28日

我必须恳请印度读者们宽容我在本书中可能犯下的错误。尽管我满怀热情,但作为一位西方人,来阐释一位蕴含着数千年古老思想的亚洲人,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也必将会是错误百出的。我唯一能保证的是我的至诚之心,并以此心来虔诚而努力地融入生活的各个面向。

同时,作为西方人,我承认,我不曾放弃哪怕一丁点的自由判断精神。我尊重并热爱所有的信仰,但我不会受其限制。我深爱着罗摩克里希纳,因为我将他视为一个人,而非如他的弟子们一般,奉他为神灵的“化身”(Incarnation)。依据吠檀多哲学(Vedanta),神(the Divine)并不需要被附于某个有特殊能力的人身上,以此来证明神性居于个体灵魂中,而个体灵魂居于万物中——即“个体灵魂(Atman)即梵(Brahman)”。将某个特殊的人视为神灵的“化身”,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是一种无法接受的灵性民族主义。我在所有的存在中看到神,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粒尘埃,我都看到神,而其本质上并无分别。宇宙间有着无限的能量,蕴藏于每一个原子中,如果有人了解这种能量,就可以毁灭整个世界。唯一的不同只是这些能量有多少是蕴藏在人的良心中,小我中,或者在一个能量单位——离子中。最伟大的人也只是太阳的光芒在每一滴露珠中的清晰的折射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会将印度这一神圣海湾在其虔信者面前描述得天花乱坠。印度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灵性英雄和默默无闻的追随者。正如我将耶稣和佛陀区分开一样,我将罗摩克里希纳和辨喜从他们同时代的灵性大军中区分开,在这本书中,我会尽量客观地评价这些天才人物。他们在19世纪印度觉醒时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赋予这个古老的国度新的能量,迎来了一个思想之春。每一个灵性领袖都富有创造力,并吸引了大批忠实的信徒,他们集结在一起,不自觉地一同仰望某个庙宇,并将其视为唯一或最伟大的神之一。

遥望他们的不同,我选择无视他们的纷争;远观他们的隔阂,我选择视之为广袤和宽阔。我只看到同样的那一条大河,如同帕斯卡 [4] 所说的那一条广阔的“前进之路”(chemin qui marche)。比起其他人来说,罗摩克里希纳不仅接纳而且自我觉悟到这条大河的完全的统一性(the Total Unity),并对所有的支流小溪保持开放,这正是我热爱他的原因。所以我掇取一滴他的灵性之水以解世间的精神饥渴。

而我,也不会一直倚岸而立,我会继续在大河中前行,直至大海。也许在我身后,在某个转弯处,死亡会对我们追随的某个领袖喊出:“停下来!”,但我还会在大河中继续前行,从最初的源头到最后的入海口,一路心存敬意。神是源头,神是过程,神是终点。让我们在这条大河中,在大大小小的支流中,在大海中,感受完整的、涌动的、伟大的、鲜活的、无处不在的神。

罗曼·罗兰(R.R.)
1928年圣诞节,于维勒纳夫(Villeneuve) Pvrhe58STdAKetulJdt9mzcezJs1bUehgdq5ar5/7ItShcg3pNxz/6qXacb5W4G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