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卡利圣母

卡利女神的年轻祭司罗摩克里希纳二十岁了,他不知道自己选择了一位多么难伺候的女主人。卡利女神就像是一只咆哮的母老虎,震慑着饲养着戏谑着她的猎物,罗摩克里希纳就这样度过了他闪闪发光的青春。他独自一人在庙中守护着女神,就像处在一个飓风中心。无数的朝圣者、僧人、苦行僧、托钵僧、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都来了,空想家们像季风一样蜂拥而至,这个庙俨然成了狂热信徒们的集会地。 [30]

神庙有五个尖穹顶,露台直通恒河,露台的通道两边有两排十二座尖顶的湿婆神龛。另外一边靠近卡利神庙,有一个长方形的庭院,供奉着克里希纳和罗陀(Radha)神。 [31] 这里描绘了整个象征世界:三位一体的大自然母亲(卡利女神),绝对者(湿婆神)和爱(罗陀肯塔:克里希纳,罗陀)[the Trinity of the Nature Mother(Kali),the Absolute(Shiva)and the Love(Radhakanta: Krishna, Radha)]。拱门连接着天与地,卡利女神则是至高无上的神。

卡利女神安住在这庙堂里,玄黑的身躯穿着华丽的贝拿勒斯绸缎,她是这世界和众神的女王。她在湿婆神的身躯上跳舞,左手提着刀和恐怖的人头,右手却又拿着引诱的礼物:“来!别怕!……”她是自然之母,她是毁灭者也是创造者。不!她是比所有能听到的事物更加伟大的存在,她是宇宙之母。“圣母啊,全能的神!她以不同面向和化身显现在她的孩子们面前。”有形的神像引领我们认识无形的神。“如果能够得到女神的眷顾,她能抹去一切存在中最后的自我(Ego),引领其融入绝对意识、无差别的神。在她的引导下,有限的自我才能消弭于无限的大我——阿特曼(Atman)——梵(Brahman)之中。” [32]

但是这位二十岁的年轻祭司,即便有着天然智性,这时候还是无法抵达所有实相融合的核心之处。对他而言,唯一可理解的实相,无论神或人,还仅限于他所能看到、听到和感触到的。在这个阶段,他与其他人并无太大的差别。说到印度教徒,最令欧洲教徒深感诧异的一点,(对新教徒而言比对天主教徒更甚,)便是他们对宗教幻象的深信不疑。

后来当弟子辨喜问罗摩克里希纳,“您是否亲眼看到过神”时,他答道:“我见到神,正如我见到你一样,只是用一种更热切的意识而已。”表明见到神并不是客观抽象的体验,尽管后来罗摩克里希纳也修习过客观的视见神。

视见神并不是某些有灵性的人的特权,每个真诚的印度教信徒都可以臻入此境。直至今日,这种既饱满又鲜活的体验,仍然是印度人民创造生活的源泉。我的一个朋友曾和一位尼泊尔的年轻公主到庙里去参观,这位公主漂亮聪颖、受过好的教育。庙里充满着焚香的气息,一盏孤灯带来昏暗的光线,她在这令人陶醉的静谧中独自做了长时间的祈祷。当她走出庙堂时,非常平静地说:“我看到了罗摩神……”

罗摩克里希纳又怎么会看不到这深蓝色皮肤的母亲呢?她是可见之神,是自然之力的化身,是神化为女性之形后与凡人的秘密交往。在她的神庙里,她将他挽入怀中,以体香紧紧将他裹拥,用浓密的头发将他缠绕。她不是面容僵硬只听祷词的模型,她起床、吃饭、走路,又睡下,她生机勃勃地呼吸着,存在着。

庙里的供奉仪式完全依照圣母的日常生活安排。每日清晨,晨钟响起,灯火影动,卡利圣母醒来。乐堂的笛子奏响圣乐,鼓铙齐鸣,从花园里摘来的茉莉花和玫瑰织成花环,供奉于她的尊前。上午九点,供奉仪式的音乐响起,圣母款款而来。中午烈日炎炎之时,伴着乐声,她被护送回银色榻上休憩。 [33] 下午六点,圣母再次出现,乐声响起,火把点亮,晚间的仪式在落日的余晖中持续到九点,随着海螺和钟声鸣响,圣母结束了一天的生活,休息入眠。

作为祭司,罗摩克里希纳每日的生活都与这些供奉仪式息息相关。他为圣母穿衣宽衣,向她敬献花环和食物。他和其他人一起,服侍女神从起床到入眠。日渐一日,他的双手、双眼和心灵又怎会不被这鲜活气息所浸润?与卡利女神的联结,如入指的刺一般,深深影响了罗摩克里希纳的一生。

但女神在留下这爱之刺后便离开了,在自己的石像后藏匿了起来。任凭罗摩克里希纳如何热情地努力,女神都不再鲜活生动,毫无生机的石像令罗摩克里希纳精疲力竭。抚摸她、拥抱她,捕捉一点点她生命的气息,她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微笑,这些成为他存在的唯一目标。他在百草丛生的花园里跌倒,扒掉身上的衣服,甚至扯下了婆罗门极其珍视的圣线,他冥想、祈祷。如同一个噙满泪水的迷途的孩子,他恳求圣母能对他显灵。对圣母的爱让他明白:除非能完全去除偏见,否则无人能见到神。然而每日的徒劳令他心烦意乱,最终失控。绝望中,他在访客们面前着地打滚,成了众人怜悯、嘲笑甚至诋毁的对象。但他毫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唯一重要的事情,是他正处于抵达终极喜乐的边缘,只差那一点点。但就是这一点点的隔膜,始终让他无法冲破,让他与终极喜乐相隔彼此。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印度人在法典中编撰并详细记录了如何进入神迷的完整秘法,包含药物和技法双重法门。但罗摩克里希纳对此一无所知。因为没有受到任何的引导,罗摩克里希纳陷入一种盲目游离的发狂状态,他在逐渐接近毁灭的巨大危险,死神在等待着这个鲁莽的瑜伽士,他的人生之路已来到了悬崖边上。见过罗摩克里希纳的迷乱状态的人这样描述他:他的脸部和胸口因为充血而发红,眼睛里噙满泪水,身体抽搐不停。他的体能已经到了极限,一旦越过这个极限,等待他的不是中风,就是跌入幻觉的黑暗之中。

突然,这层隔膜消失了,他看到了!

让他自己来讲述吧。 [34] 他以我们称之为“上帝的疯子”的欧洲先知们的声音向我们讲述了这一切:

“一天,我被无法忍受的焦躁折磨着。我的心就像一块被紧紧拧着的湿布……难受得令人崩溃。一种可怕的狂躁攫住了我,我想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见到她了。一想到这里,那就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卡利女神的圣殿中悬着一把剑,突然,我看到了这剑,一个念头闪现在我的脑海:这剑!是来帮我终结这一切的!我冲了过去,像发疯了一样抓住了剑……突然,这一切,门、窗和这个庙都消失了……恍若一切都不复存在了。我看到了一片意识的海洋,无边无际,光辉灿烂。我看到巨大的发光的海浪在所有方向上升起,咆哮着冲向我,仿佛要将我吞噬。一瞬间,它们扑在我身上,撕裂我,吞没我,我窒息了,失去了知觉 [35] ,我晕了过去……接下来的两天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被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所包围,我在存在的深处感触到了神圣母亲(the Divine Mother)的临在。” [36]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美妙的描述直到最后才提及神圣母亲。她从意识海洋中现身。罗摩克里希纳的门徒们后来引用他这段原话,问他是否真的看到了圣母,“他没有回答,但从神迷状态中醒来后,他哀伤喃喃道:‘母亲啊!……母亲!’”

以我的观点(如果大家可以原谅我的推测的话),罗摩克里希纳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他意识到了女神遍及所有的存在。他用女神的名字来指代那片他看到的意识海洋。举个简单的例子,他的这次体验就像一场梦,在梦中,意识很自然地把充满思想的存在的名字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联系在一起,正如我们爱的对象存在于一切之中,一切形式只是它的外衣而已。站在那曾吞没罗摩克里希纳的意识海洋之边,我立即看到了阿维拉(Avila)的特雷莎修女(St. Theresa),她也曾经历过被无限的意识海洋所吞噬的感觉,但出于自身对基督教信仰的顾虑和导师的严厉警告,她才能够将信仰限定在人类之子耶稣基督的外形之内。 [37]

但罗摩克里希纳并未就此挣脱内心的羁绊。相反,他对圣母的爱从无形走向了有形。自从他看见并沉迷于有形的圣母,他便一直盼望再次见到她。自那天开始,他如果不能在热烈的幻视中持续地看到圣母,他便感觉活不下去,世界对他来说不复存在,而他自己也不过是虚幻的影子,犹如画布中的人物而已。

面对这样无边的痛苦,没有人能免受其折磨。罗摩克里希纳和圣母的第一次视见如此强烈,以至于在那之后他的身体一直都在战栗发抖。他与周遭之间好像隔着缥缈的薄雾,又像是隔着如火花闪动的银波。他无法控制他的眼睛、身体和思绪,另一种力量牵引着他……他度过了一段可怕的时间,他祈祷着圣母向他伸出援手。

突然间,他意识到,圣母已经临在于他了。于是他停止反抗,“谨遵您的旨意吧!(fiat voluntas tua!)……”她占据了他的身心。渐渐地,圣母在迷雾中显现出了她的轮廓,先是一只手,然后是她的气息、她的声音,最终整个人都显现了。

这是曾被无数诗人描绘过的景象:

那是一个晚上,一日的供奉仪式已经结束,圣母也应该休息了。罗摩克里希纳回到自己位于庙外临于恒河上的屋子,但他无法入睡,他在听……他听到女神起了身,带着妙龄少女般的喜悦走到了庙堂的楼上。她每走一步,脚上的镯子都发出银铃般的声响。罗摩克里希纳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他的心跳有力地敲打着胸腔。他走到中庭,抬起头,看到圣母在二楼的阳台上,她散落的头发在美妙的夜色中飘动,她眺望着向远处加尔各答的灯光奔流而去的恒河水……

从那以后,罗摩克里希纳日日夜夜都和他深爱的女神在一起,就像流动的河水那样不分离。最终,他与她合为一体,渐渐地,他内在的幻象向外发光并显现出来。看到他的人,能通过他,看到他所见的一切。他的身体如同一扇窗户,人们通过他得以窥见众神的样子。

马瑟·巴布(Mathur Babu)是庙宇原女主人的女婿,也是这神庙现在的主人,他的房间恰好面对着罗摩克里希纳的房间。一天,他无意间看到罗摩克里希纳走上阳台,突然失声喊了出来。因为他看到罗摩克里希纳在阳台上走动的时候,一会儿显现出湿婆神的模样,一会儿又显现出卡利圣母的模样。

对大多数人而言,罗摩克里希纳这种疯狂的爱是一件丑闻。他已经无法再在庙里担任祭司工作了。因为在仪式中,他会突然昏倒在地,失去意识,像一尊雕塑一样瘫在地上,身体完全不受控制,有时候,他又会显出一种女神附身般的怪状。 [38] 他的日常生活陷入停滞,他不吃东西,他的眼睛从不关闭。若不是有一个侄子照顾他,他肯定会死的。

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西方人想必了解这样痛苦的状况。血点从他的皮肤上渗出,全身像火烧了一般。他的灵魂就是个火炉,燃烧着神的火焰。一段时间后,他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神(他在一个妓女身上看到了悉多;在一个上身直立盘腿倚靠在树旁的英国小伙子身上看到了克里希纳),他成了这些神。他是卡利圣母(Kali)、是罗摩神(Rama)、是罗陀(Radha,克里希纳的爱人) [39] 、是悉多(Sita)、是猴王哈努曼(Hanuman)。 [40]

我不会不经审视和研究就轻视这一灵魂的谵妄,也不会随意地将这猛烈的热情视为豺狼般对神的贪求。我也无意去欺骗西方读者们,因为任何一个读者都和我一样 [41] ,有判断是否应该给宗教狂徒们穿上疯人院的束缚衣的自由。这样的想法并不难理解,即便在印度,那些圣者们看到罗摩克里希纳时也有这样的想法。罗摩克里希纳被送到医生那里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开了若干无用的药方。后来,当他回忆自己这一段逃离深渊的经历时,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理性和生命没有被淹没。

最特别的一点,也是唯一重要的一点,是这生命非但没有沉沦,而且成功地绕过了这一场风暴。不!这段充满幻觉错乱的时光似乎成了他生命的一段必经之路,使他的灵魂充满了欢喜与和谐,直抵那惠及全人类的最高的实在。他的身与心成为医生们颇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很明显,他的生理和精神架构的各个方面已经被完全瓦解了,但又怎么会以一种最高的秩序重新组合为一个综合的实体呢?这个被毁坏的建筑是怎样得以恢复为一栋雄伟的大厦呢?难道仅凭他的意志力吗?我们会慢慢了解到,罗摩克里希纳成为他自身的疯狂和理性的主人,也是他自身的神性和人性的主人。有时候,他打开自己灵魂深处的闸门,有时候,他是现世的苏格拉底(Socrates),微笑着与弟子们谈笑风生,言谈间充满了反讽的智慧和洞察力。

但是,1858年发生的这些事情表明那时候的罗摩克里希纳还未达到智慧的顶峰。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某种程度上我可以预见到他最终的境界的话,我会提醒西方读者们不要像我一样,过早地做出轻率的第一判断。请耐心一点!精神之路总是充满困惑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事实上,这段时间里,他在通往神的路途中长途跋涉,如同一个无人引路的盲人。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迫使自己穿越充满荆棘的藩篱,数次跌入路边的沟渠。然而,他依然努力前行,每一次跌倒,他都会再起身,继续上路。

罗摩克里希纳并不是一个骄傲或顽固的人。他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你告诉他,这种神迷的状况是一种病的话,他会向你寻求药方,而且不会拒绝任何的治疗。

有一段时间,罗摩克里希纳被送回故乡卡马普库尔。母亲希望他结婚,以治疗他的神迷之症。他并没有反对,相反,他天真地同意了。但这的确是一桩奇怪的婚姻!这段婚姻并不比他与卡利女神的结合更加真实(从精神层面来讲,或许更不真实)。他的新娘(1859年时)是个年仅五岁的孩子。读到这里,想必西方的读者会和我一样深感震惊。我不想为罗摩克里希纳做任何的辩解。童婚是最易引起欧美人愤慨的印度风俗。最近,圣洁的梅约女士(Miss Mayo)就曾高举(破烂不堪的)反对大旗,声讨这一陋俗。印度的有识之士、梵社、泰戈尔和甘地 [42] 等都一直在谴责这一风俗。尽管童婚更像一个宗教仪式,类似于西方的订婚仪式,直到成年后再同房,其形式远大于内容,但让一个仅五岁的小女孩嫁给一个二十三岁的男人,在梅约女士看来似乎更令人反感。

但是,请诸位不要胡思乱想!他们的结合仅仅是精神上的结合,并没有实质的行为,类似于早期教会中所谓的基督徒式婚姻的形式。这段婚姻后来成为一件纯洁美好的事情。看树看其果,在这段婚姻之树上,结出了纯洁的没有丝毫淫欲的神之果。对罗摩克里希纳来说,小莎拉达曼尼(Saradamani) [43] 是他令人尊敬的纯洁的妹妹,信仰之路上的完美伙伴和坚定恬然的灵魂伴侣。罗摩克里希纳的门徒们因其圣洁而尊称她为“圣母”。 [44]

按照风俗,小女孩在婚礼仪式后便回到了她父母家,其后大概有八到九年没有再见过她的丈夫。而罗摩克里希纳在母亲家似乎也恢复了某种平静,于是便再次回到了庙里。

卡利圣母在等着他。几乎在他跨进庙宇门槛的同时,最狂野的神迷再次被点燃。他如同穿上了涅索斯复仇血衣的赫拉克勒斯 [45] ,又像是一座熊熊燃烧着的柴堆。众神如暴风般向他扑来,将他撕扯成碎片,他感觉被分裂,狂乱的程度数倍于之前。他看到自己被魔鬼附身,先是代表着罪恶的黑色恶魔,随后又是如大天使一般的桑雅生(Sannyasin)将黑色恶魔杀死(我们是在印度?还是在数千年前的某个西方基督修道院里?)。他静观这一切的显像,恐惧令他四肢僵硬,他又一次很长时间 [46] 无法闭上眼睛,他感到疯狂在向他步步逼近,令他恐惧。他恳求卡利圣母的显现,这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就在这样的精神的狂欢与绝望中,两年过去了。 [47]

帮助,终于来了。 CKbbc52J5/pHhOvNq7DBMh2kyun16idhy2XKE6bctjdK/gIMWSBfM0LevQEEV0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