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童年福音 [21]

在孟加拉,有一个被棕榈树、池塘和稻田环绕的村庄,名为卡马普库尔(Kamarpukur),那里住着一对正统的婆罗门夫妇,查托帕德雅亚(Chattopadhyaya)。他们过着清贫的日子,是英勇善良的罗摩神(Rama)的忠实信徒。这家的父亲 [22] 是一位正直的人,因为拒绝为其房东做伪证而被剥夺了所有财产。因为视见到了神,他不顾自己六十岁的高龄,前往印度东北部城市迦耶(Gaya)朝圣,那里有毗湿奴神(Lord Vishnu)的圣足。 [23] 一天晚上,毗湿奴神对他说:“我将再次重生,拯救这个世界。”

与此同时,在卡马普库尔,他的妻子查德拉曼迪(Chandramani)梦见村子对面庙里的湿婆神(Shiva),一道巨大的光芒穿过她的身体,她被击倒,晕了过去,醒来时,已是有孕在身了。丈夫回来后发现了妻子的变化。她听到一个声音说:“你孕育的是一位神。” [24]

这个出生于1836年2月18日的孩子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知的罗摩克里希纳。童年时他有一个轻快爽亮的名字嘎达达尔(Gadadhar)。他是个生机勃勃、淘气可爱的孩子,身上带着一种伴随其一生的女性般优雅的气质。没有人能料到(包括他自己),在这个快乐的孩子的身体内,会蕴藏着无限的、巨大的能量。六岁时,这种能量得以初次显现。

1842年6月或7月的一天,他用衣服兜着一点米花到外面的田野里去玩耍。

“我当时走在田间的小道上,一边吃着米花,一边抬头望向天空。突然看到一团乌云顷刻间将天空遮住,云团边上,一排白鹤飞过我的头顶。这景象如此之美,令我神志恍惚。我失去了意识,晕倒在地上,米花撒了一地。后来有人将我抱起,送回了家。我被一种愉悦和喜乐所笼罩……这是我第一次的精神入迷状态。”

从此,他便注定要这样度过他的前半生。

这第一次的神迷体验是神在这个孩子的灵魂上的初次显现。艺术的情愫,对美的热情的直觉,是引领他与神沟通的第一个途径。之后我们还会看到,神的启示以各种方式显现在罗摩克里希纳身上:爱之所爱、思考、自制、诚实、无私行动、慈悲和冥想。他熟悉这所有方式。但对他而言,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是在喜乐中视见神的脸庞,只要他抬头看,就能看见。他是一位天生的艺术家,这也是他异于其他伟人的地方,譬如印度圣雄甘地——我是他在欧洲的传道者——就是一个没有任何艺术色彩也不抱有任何幻念的人,他既不希望有这些也不相信有这些。甘地是一个以理性行动践行神的意旨之人,这恰是印度民族领袖不可或缺的品质。罗摩克里希纳的道路就要危险得多,但却能走得更远,就像那悬崖边露出的那一点点地平线。这是爱之路。

这条道路是由一群艺术家和诗歌爱好者的孟加拉农民开创的,他们的灵感来自克里希纳的狂热信徒柴坦亚(Chaitanya),以及羌迪达斯(Chandidas)和维迪亚帕提(Vidyapati)的美妙的音乐及歌曲 [25] 。这些天使般的大师,是那片土地上绽放出的美丽的花朵,而这些馥郁的花香,让孟加拉数个世纪以来都陶醉其中。小罗摩克里希纳的灵魂也得到了这样的润泽。他是这些大师们鲜活的代表,是柴坦亚这棵大树上蔓延出来的繁枝。 [26]

借着对神之美的爱,以及不自知觉的艺术天赋,罗摩克里希纳再次出现了精神入迷。八岁的他热爱音乐和诗歌,是一个制作陶偶的能手,还在一个由同龄男孩子们组成的戏剧表演小团体里担任了小头目。在一个湿婆节(the Festival of Shiva)的晚上,当他扮演湿婆神的时候,突然感觉被湿婆附身。喜悦的泪水从他的脸颊流下,他在神的光芒中恍惚,如同那被携着雷电的老鹰所擒住的加尼米德(Ganymede) [27] 一样,旁边的人都以为他死了。

从那以后,罗摩克里希纳频繁进入神迷状态。如果是欧洲的某个孩子有这样的状况,那他的命运可想而知,肯定会被送进疯人院当作精神病患者来治疗,灵性的火焰被熄灭,神奇的明灯将不复存在,“蜡烛灭了” [28] 。也许,这孩子会因此而殒命。即使在印度这个数百年来曾多次出现这样灵性火焰的国度,人们还是担心小罗摩克里希纳的状况,他的父母虽已习惯了神灵们的到访,但仍然感到很害怕。

除了偶尔出现神迷的状况外,小罗摩克里希纳健康地成长着,虽有诸多的天赋,但他并没有显出任何非凡之处。他灵巧的双手用黏土捏出神的模样,那些是在他内心绽放的英雄传奇的形象,他用虔诚的歌声赞颂克里希纳的悠然气度。这个早熟的孩子有时会参与到博学的大人们的讨论中去,令人大为震惊,不亚于耶稣之于那些犹太博士们。他天生有着干净的皮肤、漂亮的脸庞、迷人的笑容、悦耳的嗓音和自由的心灵,他喜欢从学校里逃课,像空气一样自由地生活。和莫扎特一样,罗摩克里希纳一生都像一个孩子那样生活。

在十三岁前,罗摩克里希纳很受妇人和女孩的喜爱,她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与自身相符的女性气质。他在童年的梦境中融合了女人的天性,就像是在克里希纳和牧牛姑娘的摇篮里长大,重生也会是一个小寡妇,又像是被克里希纳呵护的爱人。这些都是曾在他想象中出现的无数情景中的一部分。每当罗摩克里希纳视见到某个神,这个神就会显现在他这千变万化的灵魂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经历神秘体验的可能性,低级的显现是人会模仿神的姿势和面部表情,高级的显现(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是神通过人奏响宇宙的乐章。这是爱与美的象征,预示了罗摩克里希纳之后所显示出的非凡能量,他是能看见并体验到世界上所有神的一个天才。

在罗摩克里希纳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其后数年间,他的家庭因为失去了经济来源而陷入困境。家里的长子罗摩库玛(Ramkumar) [29] 前往加尔各答创办了一所学校。1852年,他把少年的罗摩克里希纳接了过去,而这时的罗摩克里希纳不愿意接受外在的规矩和教育,而是急切地希望能追求内在的智慧。

当时,有位富有的低种姓女人拉妮·拉曼尼(Rani Rasmani),在位于距加尔各答大概六七公里的恒河东岸一个叫达克希什瓦(Dakshineswar)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供奉神圣之母卡利女神(the Divine Mother Kali)的神庙。她想找个婆罗门(Brahmin)来担任祭司,但很困难。因为很奇怪的是,笃信宗教的印度人对僧侣、苦行僧(Sadhus)和先知们颇为崇敬,却看不起在寺庙里获得报酬的祭司。在欧洲,庙宇被认为是代表上帝身心的圣地,需每日供奉,而在当时的印度,庙宇则是富人们为了赢得神的关照和他人的赞颂而修建的地方。真正的宗教是一项私人事务,真正的庙宇是每个人的个体灵魂。

还有一点,这个神庙的主人属于首陀罗(Shudra)种姓,这使得她更难找到婆罗门来管理这个庙。但罗摩库玛于1855年接受了这份工作,而他的弟弟因为执着于种姓的观念,用了很长时间才逐渐消解了抵触情绪。一年后,当哥哥去世时,罗摩克里希纳决定接替他的职务。 URkUxC9lz6BKVrFKn6pMVkKNi0pVKuWQndZAfUwgAU8jGu9jFp+OV6iI5pVDkS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