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扬州民歌:“民歌文化圈”的标本

扬州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江淮平原,邻近京沪铁路,又坐拥京杭运河、长江两个黄金水道,交通极为便利,陆路水路畅行无阻,人口、货物移动频繁,民歌亦随之流转各地,交汇融合,互相影响,终成大观,陈汝衡即云:“自古以来就有的扬州小曲清唱,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区也很广,南京、上海、芜湖、蚌埠、汉口等地都有人唱扬州小曲。吴语方言系统的上海,因为扬州人来此的颇多,理发师、厨师等尤其著名,他们在工作余暇,喜欢唱曲消遣,唱的声音很好听,调门也多种多样,影响所及,上海人也普遍爱好扬州小曲了。其他地区流行扬州小曲,也是这个道理。”陈先生所说的“南京、上海、芜湖、蚌埠、汉口等地”,均在铁路、运河、长江沿线,《清稗类钞》载录的湖北之丐唱江淮小曲、《滑稽小调大观》所谓“扬州小调顶好听”,均可作陈说的有力佐证。

扬州民歌又称扬州小调、扬州小唱、江淮小曲,是对扬州及其邻近地区流行流转的民歌俗曲的通称。 明清时期,扬州民歌已极有名,前引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云:“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先有【银钮丝】【四大景】【倒扳桨】【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篮】诸调,以【劈破玉】为最佳。有于苏州虎邱唱是调者,苏人奇之,听者数百人,明日来听者益多,唱者改唱大曲,群一噱而散。又有黎殿臣者,善为新声,至今效之,谓之【黎调】,亦名【跌落金钱】。二十年前尚哀泣之声,谓之【到春来】,又谓之【木兰花】,后以下河土腔唱【剪靛花】,谓之【网调】。近来群尚【满江红】【湘江浪】,皆本调也。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亦效之,而鲁斤燕削,迁地不能为良。” 论者常借此一记载,形容其时其地民歌盛行的情形。清末民国,也即通常所谓的近现代时期,得京杭运河、长江及相距不远的沪宁铁路之便,扬州民歌声势不减,影响更是遍及全国各地,京津等地流行的【斜倚栏杆】、山东临清等地流行的【下河调】等,均传自扬州。周作人《苏北小调》即引其友人的话云:“近时到苏北诸地走了一趟,见闻与收获同样丰富,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民间文艺。扬州小调等民间文艺形式在苏北一带流行时间很长,传播地区极广,并且亦为全国所闻名。”

以存世文献而言,近现代扬州民歌较为集中地保存在方浚颐藏书中的《晓风残月》(下或称《残月》)、邗上蒙人著小说《风月梦》及聚盛堂、鸿文堂等书坊梓行的俗曲唱本中。本章兹据历年所见,略述如次。 ZNVM85EcuO3LFNULm4N06GtgzTMTG86IAk1UniuXfGF0oIB+y9yLY6e8qkw6re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