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我承认,最初认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时,我丝毫没察觉他有什么异乎寻常之处。但现在,鲜少有人否认他的伟大。我说的伟大并非走运的政客或战功赫赫的军人的那种伟大;那种伟大更多属于他们的职位而非他们个人,处境的变化会将其消减到微乎其微。首相卸任后我们往往只看见一个夸夸其谈的演说家,而将军离开了军队不过是集镇的一个驯顺角色。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伟大却是实实在在的。你或许不喜欢他的画作,却无论如何也没法不向它们献上你的关注。他让你不安,并牢牢抓住你。他备受嘲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不管是为他辩护还是高唱赞歌都已经不是离经叛道或反常的标志了。他的缺点如今被视为他的优点的必要补充。他的艺术地位尚可讨论,仰慕者对他的吹捧之词总是变来变去,一如诋毁者对他的毁谤之言;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他有天赋。在我看来,艺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艺术家本人的个性,若艺术家个性足够独特,那么作品即便有一千个缺点也可以被原谅。委拉斯凯兹 的绘画才能或许在埃尔·格列柯 之上,但是循规蹈矩败坏了人们对他的崇拜:那个生性放荡、命运多舛的克里特人却将自己灵魂的秘隐作为活的祭品,奉献出来。艺术家们,画家、诗人或音乐家,以自己崇高或美丽的作品装饰生活,满足大家的审美意识;但当他将一份更妙的礼物——他自己——也摆在你面前时,那就近似于满足性本能了,两者一样残暴。探寻画家本人的秘辛和读侦探小说一样令人着迷。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题,如浩瀚宇宙一样永远神秘。斯特里克兰德最无足轻重的作品也隐含着某种奇特、扭曲、复杂的人性;显然,正是这一点,让那些不喜欢他的画作的人也没法漠视它们,也正是这一点激发了人们对他的生活和性格的强烈兴趣。

斯特里克兰德死后四年,莫里斯·休瑞才在《法兰西信使》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使这位不知名的画家免于湮没无闻的命运,也为后来提笔写他却又没多少主见的人开辟了一条可以追随的道路。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评论家在法国享有不容置疑的权威,他所提出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它们看似夸张,后来的评断却确认了他的预判,在他定下的基调上,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声誉如今已经稳固地建立起来。他的声名鹊起是艺术史上最具浪漫色彩的事件之一。但我不打算讨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作品,除非那作品涉及他的性格。有些倨傲的画家声称门外汉是看不懂画的,说他们对绘画作品表示欣赏的最好办法就是默默地掏出支票本,对此我不敢苟同。认为艺术是只有行家才能完全理解的技艺,这是一种奇怪的误解:艺术是情感的宣示,而情感的语言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但有一点我是同意的,那就是评论家没有关于艺术技巧的实践知识,很难对作品的实际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而我对绘画知之甚少。所幸在此我并不需要冒这个险,因为我的朋友爱德华·莱格特既善写作,又工绘画,他写了一本小书 ,里面详尽地谈论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作品。此书堪称同类文风作品中的典范,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文风在英国的际遇不像在法国那么幸运。

莫里斯·休瑞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里大致介绍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生平,他的描述拿捏得当,很好地吊起了读者进一步探寻的胃口。他对艺术有着大公无私的热情,由衷地希望让有识之士注意到这位极具创造性的天才;但他作为优秀的记者,不可能不知道“人情味”会让他更轻易地达到这个目的。而当那些曾经和斯特里克兰德接触过的人——在伦敦就认识他的作家们、在蒙马特 的咖啡馆见过他的画家们——惊讶地发现那位曾经与他们擦肩而过、被他们认为不过是又一个落魄画家的人竟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时,法国和美国的杂志上开始出现一篇又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或追忆过往,或称颂其人其画。这使得斯特里克兰德名声大噪,却依旧未能满足公众的好奇心。这是个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勤奋的怀特布莱特·罗赛兹也因此得以在他鸿篇巨制的专著 里列出一长串有据可考的文献。

创造神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出类拔萃的人职业生涯中但凡有一点让人感到惊讶或不解的事情,它都会贪婪地抓住,编造出种种传说,然后让人们深信不疑。这是浪漫对平凡生活的反抗。这些传说是故事主人公通向不朽声名最可靠的通行证。爱讽刺的哲学家嘴角含笑地想起了沃尔特·瑞利爵士 ,他至今被人们牢记更多的是因为他将斗篷铺在地上让童贞女王走过,而不是因为他将英国的威名远播到了新大陆吧。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一生籍籍无名,他只树敌,不交朋友。因此,也难怪那些写他的人用活跃的想象来弥补他们稀疏的记忆,那不多的了解显然也足以让他们对他进行浪漫的描述。他生活中多得是奇怪、可怕的事情,他性格里不乏离经叛道的成分,他的命运也足够悲惨。凡此种种,不久便顺理成章催生出一个传奇。对于这样的传奇,明智的历史学家是不会轻易攻讦的。

但罗伯特·斯特里克兰德牧师恰恰不是明智的历史学家。他公然宣称自己写那本传记 的目的是要“消除当下流行的对他父亲后半生的一些误解”,因为它们“给生者带来了痛苦”。显然,公众普遍认同的很多关于斯特里克兰德的生活的描述会让一个体面的家庭感到尴尬。我读这部作品时觉得很好笑,并为此十分佩服自己,因为它实在是沉闷无趣。斯特里克兰德先生描绘了一位好父亲、好丈夫,一个温和、勤勉、高尚的男人的形象。这位现代牧师从他深研的一门学问中习获了一项惊人的阐释辩解的技艺,这门学问我想是叫做解经学。罗伯特·斯特里克兰德牧师在“解释”他父亲生活中种种作为孝子不便记起的事迹时的手法可谓高明,这么高明的手法日后必将使其在教会身居高位。我似乎已经看到他那结实的小腿包裹着主教皮裹腿的样子了。他这么做或许是一腔豪勇意欲保护,实际却是有损害的,因为斯特里克兰德名声大噪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家普遍接受的传说;因为很多人正是出于对他的人品的厌憎或是对他凄惨之死的同情而关注他的作品;而这个儿子一番好意的努力往他父亲的仰慕者心头浇了一盆冷水。在斯特里克兰德先生的传记出版并引得人们议论纷纷之后不久,他父亲的重要作品《撒玛利亚女人》 因为收藏者的突然离世而被拿到佳士得拍卖行重新拍卖,成交价比九个月前那位著名收藏家买入的价格还低二百三十五英镑,应该说这并非偶然。若非人类非凡的神话创造力不耐烦地将这个大煞人们追逐奇闻轶事兴头的故事扫到一边的话,仅凭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魅力和独创性恐怕难以扭转形势。随后,怀特布莱特·罗赛兹的著作出版,总算消除了所有艺术爱好者心中的不安。

怀特布莱特·罗赛兹那一派历史学家相信人性本恶,而且恶得没底线。相比那些不怀好意将浪漫的伟大人物塑造成家庭美德典范的作家,读者在他们那里更能获得乐趣。就我而言,如果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之间除了经济牵连之外再无其他瓜葛,那才是遗憾呢; 而且谢天谢地,尚无足够证据能说服我相信提比略 是像乔治五世 一样无可指摘的君主。怀特布莱特·罗赛兹用来驳斥罗伯特·斯特里克兰德牧师的天真传记的言辞叫人不由得对那位不幸的牧师心生同情。他为顾全体面的语焉不详被贴上了虚伪的标签;对一些事情婉转的陈述被斥为撒谎,而他的沉默被骂作背信弃义。那些小过失,虽然作为儿子情有可原,作为作家却会被指责,连累整个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被骂假正经、说谎成性、狂妄自大、奸诈狡猾和厨艺蹩脚。我个人认为斯特里克兰德先生确实有些鲁莽,大家已经相信他父母之间有一些“不愉快”,他却要反驳说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从巴黎写来的信里曾经称她为“一个优秀的女人”,结果怀特布莱特·罗赛兹将那封信原样放在书里印了出来,原来信是这样写的:“我那天杀的妻子,她是个优秀的女人,愿她早下地狱。”教会在势力鼎盛时期也不是这样对待那些不利于自己的证据的。

怀特布莱特·罗赛兹博士对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怀着满腔的仰慕之情,但他没有可能为他洗白。他能一眼看穿那些看似最纯真无邪的行为背后的卑劣动机。他是一位心理病理学家,同时也是绘画艺术的学徒,潜意识在他面前少有秘密可言。没有神秘主义者会去洞察寻常事物的深层含义。神秘主义者看见的是难以言喻的玄妙事物,而心理病理学家却能看到不可明言的私隐。这位学识渊博的作家搜罗出种种可能诋毁他的主人公名誉的琐事,他那孜孜以求的样子真是让人看得着迷。当他找到一些能说明他的冷酷无情和卑鄙无耻的例子时,他会有些心软;但当找到一些被遗忘的小事可以驳斥罗伯特·斯特里克兰德牧师那位大孝子时,他又不免像宗教法庭上的审问者面对异教徒一样欣喜若狂。他勤奋得惊人,再小的事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如果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有哪张洗衣店的账单忘记付了,他一定会让它完完整整地出现在你面前;如果他欠了别人半克朗 的钱没还,这笔债务的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 e1YGp1nDTdkLyZ4IrSwvhKipuWwCFIQTNCBk0z+rg/kyhG4uaLkUkBdXknVxDd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