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版大纲 第一版提纲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塞尔维亚是个小国,属于如今的南斯拉夫 。它被邻国奥地利控制,奥地利当时非常强大,是众所周知的奥匈帝国。奥地利企图吞并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因此寻求俄国的保护。尽管如此,1908年,奥地利还是强占了塞尔维亚的一片领土——波斯尼亚省。1914年,一群塞尔维亚爱国学生在萨拉热窝城区刺杀了前来访问的奥地利大公。随后:

1.奥地利(本已对塞尔维亚抱有不良企图)以这次刺杀作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然而他们并没有真的发动攻击。)

2.俄国(公认的塞尔维亚的支持者)勉强组织了军事动员。(征兵,整编入伍者,用火车将他们运送至边境。)一开始,俄国仅发起了部分动员。但紧接着,俄国将军们意识到部分动员会让自身陷入风险,他们可能会被奥地利的盟友德国攻击,因此俄国发起总动员。

3.一旦俄国组织军队对抗奥地利和德国,德国当然也要组织军队。然而,德国的问题在于,俄国与法国结盟,德国将军们担心,一旦他们组织军队在东线对抗俄国,法国就会攻击他们的西线。于是他们决定对法国发动闪电般的致命一击,试图由此将法国排除在战争之外。因此德国入侵了法国。

4.德国入侵法国的计划包括横扫比利时。没什么人在乎比利时,虽然一个古老条约(1839年)允许(但并非强迫)英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地位。然而,英国的确很在乎德国,德国发展飞速,威胁到英国在海上、世界贸易和殖民地的统治地位。因此,德国入侵比利时,英国以1839条约为由,对德宣战。

这便是奥地利与塞尔维亚的纷争发展成英国和德国之间战争的经过。

第一部分

1.爱德华时代的伦敦贫民窟比起狄更斯时代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污秽、疾病、极度贫困、酗酒和极端剥削是这些贫民窟的典型特征。三个婴儿里就有一个在一岁生日前死去。在引入学校体检制度后,在六个孩子里就能发现一个挨饿、有寄生虫或无法得到教育。在一些家庭里,人们站着吃饭,因为家里没有椅子。在白教堂区,官方给出的居住拥挤程度是每四千平方米居住二百十四人,而事实上,每四千平方米生活着六千人。

在伦敦东区,最穷的英国人同来自东欧的更穷的移民混居一处。俄国难民、波兰人、德国人、拉脱维亚人、列特人,他们带来的政治思想在伦敦肥沃而腐烂的贫困土壤中扎了根。最有力量的政治组织是“犹太无政府主义者联合会”,他们出版了自己的报纸——《工人之友》,这是一份意第绪语报纸——并成功组织了血汗工厂工人的一次大罢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1914年初,一个德国间谍现身。他自称费利克斯·莫罗茨夫,冒充为俄国无政府主义者。他得到的指示是汇报伦敦难民革命者的信息,尤其要密切关注德国移民,因为他们可能计划着归国。

费利克斯是个复杂且行动力强大的人。他由一对忠厚的德国中产夫妇抚养长大。十一岁时,他发现他们并非他的亲生父母。事实上,他是一个已经去世的乡下姑娘和一个身份不明的年轻贵族的孩子。遭受欺骗与背叛之感在费利克斯心头挥之不去。他对贵族是既仰慕又痛恨,在为统治阶级工作时冒充为无政府主义者,这象征了他内心的矛盾。他也有理性的一面,愿意成为大人物,并将秘密情报工作看成晋升之路。他渴望战争。他二十五岁。

在扮演无政府主义者这一角色时,他流露出一些激情。他以拉斯普廷 般的形象登场,情绪饱满,极富魅力,脾气暴躁,盛气凌人。

他在德国有妻小,但他来到英国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娶个伦敦姑娘,并让她怀孕。对费利克斯而言,永远没有不存在背叛的爱情。

2.英国国家安全局创始于1906年,当时被称为“MO5”,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即它的创始人弗农·凯尔上尉。凯尔头一次开口要个助手时,他的上司很惊恐,但情报部门总是会发展壮大,这是自然法则。到如今,即1914年,凯尔手下有四名军官、一名律师、两名调查员、七名文员。他的办公室是约翰大街小剧场的地下室,不在斯特兰德大街上。

凯尔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是英国军官和波兰女伯爵的儿子,小时候就游历了全欧洲,学会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波兰语。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他服役于中国,并通过了中文和俄文的陆军翻译考试。他似乎在东方搞坏了身体,原本充满希望的戎马生涯终结了。他患了严重的哮喘、休息痢 、背痛,几乎难以坐直身体开车,连短途自驾旅行都做不到。

这是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男人,非常强悍,城府极深。他半开玩笑地告诉《名人录》的编辑,他的爱好是钓鱼和玩槌球。有个同事热衷于说凯尔能像更犬嗅到耗子一样嗅到间谍。或许事实并非如此,但这彰显了他刻意给下属留下的印象。表面看来,他从胡子到明镜般的靴尖都是传统军官的样子,但事实上,他内心阴险,灵活多变,丝毫不传统,办事时有最不绅士的一面。他自称为天才伪造者,但这既是玩笑也有深意,因为实际上,他在利用那些被监禁的伪币制造者。他被人们称为“K”,开启了英国情报主管以姓氏首字母为人所知的传统。凯尔同当时还年轻的逞凶好斗、反复无常的温斯顿·丘吉尔颇为亲厚,丘吉尔此前是内政大臣,现在是第一海军大臣。丘吉尔极度热衷秘密谍报,帮助凯尔省却了官场上的诸多繁文缛节。

当普鲁士海军军官从德国大使馆去加里东路的理发店时——这就有点像是从中央公园南区去布鲁克林理发——凯尔的机会来了。理发师的名字是卡尔·古斯塔夫·厄恩斯特。凯尔拦截了厄恩斯特的邮件。事实证明,这家理发店是德国情报网在英国的邮局。

凯尔开始一一追踪那些间谍,但是,确认间谍身份后,他并不逮捕他们,除非他们真的获得了什么重要情报或试图离开英国。这是他建立的英国国家安全局的另一个传统。

3.英国国教正值顶峰。他们操纵着半个世界。他们永远也无法再度拥有此刻的辉煌,但对此一无所知。老浪子爱德华七世死于1910年,但现在依然是爱德华时代:在维多利亚执政六十三年间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权力与威望正被大肆挥霍。人们大吃大喝。房屋宏伟富丽,衣着华美绚丽,娱乐活动奢侈糜烂。礼仪规范达到空前复杂的程度——比方说,穿着棕色靴子的人绝不能靠近伦敦,顶多只能走到阿斯科特。邦德街和裁缝街的服装店发了小财,他们提供一天中不同时段和不同社交场合必不可少的服装。在八百万就业人口中,有一百万受雇为家仆。那是个虚伪的时代:人人都能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动动嘴皮子;基于奥斯卡·王尔德判例,同性恋知识分子被赶到海外,但王室成员光顾巴黎妓院,梅毒泛滥。

瓦尔登伯爵是个有钱人。他的大部分财产都在伦敦地产之中,因此幸免于农业价格崩盘,他有些朋友的资产就因此缩水。为了照顾自己、妻子、两个年少的女儿,他在伦敦、萨里、蒙特卡罗和苏格兰的家中一共雇用了超过一百名家仆。这一年,他的大女儿夏洛特年满十八岁,很快就要“出来了”,也就是说,盘起发髻,现身宫廷,为了遇见合适的丈夫而参加“伦敦季” 无穷无尽的派对与舞会。

夏洛特亭亭玉立,是温室里的花朵,天真无邪,有修养,很任性,理想主义。她接受的教育狭隘且不切实际。一年前,她还梳双马尾,穿及膝袜。她问家庭教师:“进入社交场之后,我要做什么呢?”

“哦,参加派对,野餐,享受一段美妙绝伦的好时光,直到结婚。”

“那结完婚后,我要做什么呢?”

“呀,我的孩子,你什么都不用做。”这番对话一直回荡在夏洛特心头。

对于统治阶级而言,伦敦季是个婚恋市场,而这一年的头奖是阿列克谢·安德里维奇·奥勃洛莫夫亲王,一位英俊潇洒、富甲一方的三十岁俄国青年。他同欧洲半数皇族沾亲带故,包括英格兰的乔治五世。沙皇是他的叔叔,非常喜爱他。每一位初入社交界的贵族小姐的母亲都想把他变成自己的女婿。

夏洛特在自己的亮相舞会上见到了他,并迅速发觉他为何长久以来逃避婚姻——面对女人,他总是非常害羞。她成功将他从保护壳里拉出来一些,他则热切地谈论俄国改革之必要:农业机械化,言论自由,土地改革,工业化,民主制度。

当然了,他只是个莽撞的年轻人。长辈们信心满满,他一旦寻觅到妻子,安定下来,就会明白,目前的俄国好得不能再好了。

4.当夏洛特在瓦尔登庄园与世隔绝地长大时,欧洲政治家们一直在缔结各种盟约,这些盟约确保一旦有任何一个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其他国家都会参战。同盟国(德国与奥匈帝国)被敌对国家包围:法国、比利时、英国、俄国,还有巴尔干半岛。一如往常,德国军事谋略家面临的问题是两条战线上的战争风险——在东线对抗俄国,在西线对抗法国。因此,德国的外交目标是让俄国保持中立。这样的尝试已经有过一次,但失败了:在1905年,德国皇帝和沙皇签署了《比约克条约》,但双方高官转眼就将其撕毁。

德国当时的间谍头目是古斯塔夫·施泰因豪尔,一个夸夸其谈、野心勃勃、诡计多端的前平克顿侦探(千真万确)。他就是那个在加里东路上剪头发的“普鲁士海军军官”。他在英国有二十二个间谍。战争于1914年逼近时,施泰因豪尔在一份英国报纸上读到奥勃洛莫夫亲王人在英国,于是心生一计。

如果能让英国和俄国陷入争端,如果争端发生的时机恰到好处,或许就能将俄国排除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之外。如今,摩擦的苗头业已存在于英国与俄国之间——英国收留了俄国革命者。(英国这样做是因为民意以及自由党反对残暴的沙皇政权。)施泰因豪尔认为,如果沙皇最宠爱的侄子在英国境内被俄国革命难民暗杀,那么两国的关系必将趋冷,这对德国很重要。

施泰因豪尔去英国给费利克斯下命令。

5.黎明时分,夏洛特从派对回家,震惊地看到有个女人睡在人行道上。她的陪护人解释说,有成千上万的男人、女人、儿童没有地方睡觉,只能睡在伦敦的街道上。夏洛特真的不知道世上竟然有穷人。她回到家,冲母亲咆哮:“为什么从来没人告诉过我!”她的怒不可遏还有另一重隐秘的缘由:她刚发现婴儿是怎么来的。如此看来,她迄今为止接受的教育可以说就是一场为了欺骗她而精心策划的阴谋。夏洛特遗传了父亲坚强的意志和母亲的心软,面对这种境遇,她绝不会坐以待毙。

既然她已逐渐开始发现真实世界的事物都是何面目,那她能做些什么呢?她了解到,作为女人,她甚至无权投票!她把奥勃洛莫夫亲王抛在脑后,转而发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团体,一个艺术家团体。她结交了一些思想前卫的朋友,会见了一些当时颇有智识的颠覆分子:托马斯·哈代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伯特兰·罗素 、萧伯纳 ,D.H.劳伦斯 。她宣布自己信仰(仅停留在理论上)自由恋爱,震惊了社交界的朋友。她还计划参加为妇女争取选举权的示威游行,让父母担惊受怕。

6.凯尔,英国国家安全局的首脑,仍旧在读理发师厄内斯特的邮件。因此他提前了解到施泰因豪尔将来到英国,并派人跟踪了施泰因豪尔。

施泰因豪尔会见费利克斯,阐明了自己想到的办法。费利克斯表现得非常积极——对他而言,经由上级批准杀死一位贵族是件一箭双雕的事。费利克斯不知该怎样接近奥勃洛莫夫,施泰因豪尔给他看了英国报纸,上面报道说奥勃洛莫夫出席了瓦尔登女子爵夏洛特亮相社交界的舞会,舞会在贝尔格雷夫广场十九号举办。找到夏洛特,施泰因豪尔说,她或许能把你带到奥勃洛莫夫面前。

7.凯尔知道这场会面,但不知道他们交谈的内容。他决定近距离监视费利克斯。一天晚上,在一个俱乐部里,他想方设法站到费利克斯身边,甚至与他简短交谈了几句。凯尔本能地感觉费利克斯很有意思,并且是个危险人物。可是凯尔人手不足,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监视每一个潜在的间谍。但他在地下革命者中却有耳目,其中之一便是安德烈·巴雷,一个布尔什维克党人。凯尔要求巴雷尽可能深入了解费利克斯。

这是凯尔的重大失误。

8.夏洛特去参加争取妇女选举权的集会。国王拒绝接见潘克赫斯特夫人,因而争取妇女选举权的团体成员便朝着白金汉宫前进。警察受命驱赶她们,但尽量不要逮捕什么人(因为争取妇女选举权的团体成员在监狱里比在外面更麻烦),而这一政策的结果是女人们遭到殴打。游手好闲的男性旁观者加入攻击。最为英勇好战的女性挥舞印第安棒,撒胡椒粉。

有个眼睛明亮、个子高高的俄国人救出被打的夏洛特。他衣着潦草,告诉夏洛特他叫费利克斯。

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暗杀。

第二部分

9.起初,费利克斯只是打算跟踪夏洛特,直至找到奥勃洛莫夫。但在示威游行中看到她后,他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他同她结交,对她进行政治教育,并诱奸了她。他们并没有恋爱。夏洛特是在延续她的青春期叛逆,尽管费利克斯拥有近乎催眠般足以支配她的能量,她也没有迷恋上他。费利克斯是在利用她,同这么个贵族发生性关系让他获得快感,但他并没有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至少现在还没有。

他向她讲述俄国人的生活状况,讲述残暴到不可思议的沙皇统治。他让她读马克思和克鲁泡特金 。他解释什么是革命,什么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进行宣传。他谈到绑架奥勃洛莫夫,以他作为筹码,或许可以要求官方释放政治犯。她觉得这是个伟大的想法。

10.布尔什维克党人安德烈·巴雷知道能从哪儿搞到炸弹,费利克斯向他求助。巴雷带费利克斯去伊斯灵顿见了一个疯狂的拉脱维亚年轻人,这人答应给他们做炸弹。

巴雷同凯尔见面。他告诉凯尔,费利克斯同夏洛特之间有风流韵事,但对涉及奥勃洛莫夫的事只字未提。

为什么呢?革命运动中的每一个人都信任巴雷,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在沙皇警察手中遭受了难以想象的严刑拷打。他们拔掉了他的指甲,还切掉了他的阴茎。人们都认定,沙皇不可能有比巴雷还坚决的敌人。错。巴雷实际上就是个空壳,完全没有自己的意志。他不光向凯尔汇报,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为警备队也就是俄国秘密警察工作——虐待他的那些人。他已经把暗杀阴谋报告给了警备队,他们命令他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为什么呢?(1)这是警备队的方针,给无政府主义者的怒气煽风点火,从而证明他们空前严酷的镇压是正确的。(2)在伦敦尤其如此,他们企图利用密探恐吓英国人,让英国人把革命者遣返回国,让革命者在自己的国家里承受监禁、严刑逼供与死刑。(3)尽管沙皇认为奥勃洛莫夫是个对谁都无害的莽撞小伙子,很快就会安定下来,但警备队担心,他如果没有安家立业,便会成为一名危险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产生恶劣影响,可能会大大压缩他们的权力,因此他们很乐意看到他死去。

11.夏洛特又开始同奥勃洛莫夫往来,并说服母亲在萨里的瓦尔登庄园为他办一场周末派对。夏洛特之所以能成功说服妈妈,一部分原因是她暗示奥勃洛莫夫可能爱上了她。奥勃洛莫夫当然爱上了她,并得出结论,任何进一步的举动都能被对方安然接纳。

夏洛特安排费利克斯受雇为瓦尔登庄园的园丁。

而后她头一次去了费利克斯家,见到了他的妻子——她已经快要临盆。在这一刻,夏洛特对费利克斯的信任开始减退。

12.巴雷长时间的沉默令凯尔起疑,于是凯尔派了个调查员去见他。费利克斯看到调查员从巴雷家离开,于是一直跟着调查员到了英国国家安全局总部。费利克斯意识到巴雷是英方的线人,于是将他杀害。随后他带上炸药,去瓦尔登庄园过周末。

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

第三部分

13.星期六早上,奥勃洛莫夫向夏洛特求婚。“绑架”安排在当天下午实施,计划是夏洛特把奥勃洛莫夫诱哄到一处废弃的林中小屋。夏洛特担心,如果她拒绝奥勃洛莫夫,对方可能会马上离开瓦尔登庄园。因此她回答他要考虑一下,并承诺当天下午在小屋给他答复。

宾客当中有位杰出的外科医生。夏洛特迟疑而尴尬地问他:“当一个女人停止……出血……严重吗?”医生回答:“这通常意味着她怀孕了。”夏洛特脸色煞白。

14.凯尔得知巴雷的死讯。他同费利克斯失去联系。他想到联结此人的另一条线索——瓦尔登女子爵。他去了贝尔格雷夫广场,结果被告知瓦尔登一家在乡下,正为奥勃洛莫夫亲王举办周末派对。凯尔怕有所延误,于是径直去了瓦尔登庄园。(或许他发的电报被费利克斯或夏洛特拦截了?)

15.夏洛特提前去了小屋,告诉费利克斯她怀孕了。费利克斯在安装炸弹时被她打断。

凯尔抵达瓦尔登庄园,随后又外出寻找奥勃洛莫夫。

夏洛特意识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绑架,而是谋杀,她会跟奥勃洛莫夫一起被炸死。她告诉费利克斯,他这么做会杀死他自己的孩子。突然间,他们双双意识到,炸弹就要爆炸了,因为费利克斯给炸弹安置引信时被打断了。费利克斯扑到炸弹上。他半个身子都被炸飞了,弥留之际,他告诉夏洛特,别把孩子送养。夏洛特答应了。

奥勃洛莫夫来了。他认定夏洛特偶然间救了他的命,其他人也肯定会这样认为。

夏洛特答应嫁给奥勃洛莫夫。

俄国发起军事动员。

全书完。

对第一版大纲的分析

读了这篇大纲,你应该备受鼓舞。这个胚胎最终将发育成占据《纽约时报》精装类畅销书榜二十周之久的书,这本书将以二十四种语言售出超过四百万册。你或许已经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份大纲并不怎么样。但福莱特的故事背景里有一些有意思的元素,而且这个故事具备一个基本的戏剧性情境——暗杀企图。但在第一次尝试中,他不觉得(你也许也不觉得)有必要深挖所有主要人物的完整过往,把一个错综复杂的惊悚情节的所有起伏都想出来。

因此,关于大纲,首先要牢记于心的是,坐下来,在一天或一周时间里写下一份大纲,你可以看着它说,嘿,真的有用。这似乎很困难,但你绝对不能胆怯或气馁。你应当做好心理准备,你的第一份大纲可能有点模糊不清,或者焦点不集中,而且很可能会在结尾留下一些未做交代的部分,一些没有解决的情节线。而后你不得不回过头去,重新开始,让情节更加曲折,丰富人物背景,让人物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更改你先前设定好的元素,让其顺应你的新想法。你可能也会在第二份大纲中发现缺点,而后不得不再重复这一步骤。在这份初版大纲后,福莱特又写了另外三版大纲。而《圣殿春秋》呢,福莱特写了九版大纲。

但请注意,规划一本书与真正把它写出来并不相同。如果你能够克制住,别把大纲写成小长篇,那么你的终版大纲能为你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每一个主要人物进入故事时,都为他们写下一两个扎实的段落,这样做对你大有帮助。随着工作继续推进,写一两段(但不要超过一页),以此确定每一章或者每一个主要场景的主要事件。对于大纲长度,并没有什么成规,但我建议你将大纲长度控制在二十到四十页双倍行距页面之间。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中,尽量不要用细节、对话、描写或内心独白拖累自己。等真正开始组织文字时,你肯定想要尽可能无拘无束地写,让灵感把你带向水到渠成之境。而大纲呢,正如你将在本书倒数第二章中看到的那样,当你提笔开始写作,小说便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力,那么大纲里总有那么一些部分无论如何都会被弃之不顾,并要重新构思。

和福莱特的前三部主要作品(《针眼》《三方角力》《丽贝卡之谜》)一样,在你刚刚阅读的大纲中,主要冲突集中在两个情报部门之间:为英国服务的凯尔和为德国服务的施泰因豪尔。但这两方从未发生正面冲突。他们距离最近的一次,是凯尔派手下去盯这个德国人的梢。而他们同其他任何人物也不存在紧密关联,因此他们似乎只具备非常机械的功能。而费利克斯——普鲁士特工,潜在刺客——被描绘为一个完全反面的冷酷杀手,是欺诈女人的骗子,有两个妻子,还诱奸了天真无邪的夏洛特,使她屈从于自己的意志。最终,夏洛特与费利克斯正面对峙,反败为胜,但无论是她还是其他人物都没能呈现出强大主要人物的特质。

还要注意,人物的动机几乎全是政治性的。因为没有给予这些人物高浓度的人际关系,福莱特还没能在人物层面建立起高风险,除了夏洛特和费利克斯之间有那么一点点。奥勃洛莫夫在整个行动中没有什么作用,只不过是夏洛特身边一个滑稽的追求者,并为其他人提供了目标——德国人和俄国秘密警察都想让他死。夏洛特的父母瓦尔登勋爵夫妇,是瓦尔登庄园的所有者,而瓦尔登庄园是高潮行动的发生地,但他们的作用微不足道,只是为故事提供了些许爱德华时代奢靡浪费、挥金如土的时代色彩。这些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大于生活”的,也没有一个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振,只有夏洛特是个潜在的例外:一个从天真无邪变得英勇无畏、直言不讳的年轻女性。

然而,这份大纲最主要的问题是焦点涣散。这本书是讲谁的?是谁从头到尾引起并锁定我们的兴趣?比方说,施泰因豪尔想让奥勃洛莫夫被刺杀,这是不够的;俄国秘密警察也希望奥勃洛莫夫死掉,他们在某一个场景中忽然出现,然后就退出整个故事,从头到尾不曾有过一个具名的人物让这个群体鲜活起来,这样也是不够的。给了费利克斯指示后,暗杀背后的主要力量施泰因豪尔立即消失。夏洛特呢,尽管她知道费利克斯蒙骗了她,却继续帮助他。还有凯尔,他表面上的角色是阻止暗杀,但在结尾的高潮处完全不露面,他也没有做任何特别激动人心的事情。正如故事所呈现的,核心冲突发生在凯尔和费利克斯之间,但这个核心冲突从来就没有立住。只有一次,在俱乐部里,凯尔站在费利克斯身边,但这两个人从未直面彼此。

尽管如此,有了这份大纲,这本最终必将逐步成形的书的种子已经种下,并且差不多是种在了对的地方。暗杀计划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具有高度挑战性的戏剧性疑问。事关全球局势,没有比这更高的风险了。故事背景虽然还处在胚芽状态,但已经有了色彩,很可能会非常迷人。而且,德国间谍诱奸贵族处女,之后又扑向爆炸的炸弹,救了她和自己未出世的孩子,这样的场景或许会带来让人非常兴奋的内容。

那么福莱特是如何在接下来的大纲中逐步添砖加瓦的呢?现在就来看看吧。

你将反复看到的省略号代表对从第一份大纲中复制过来的背景资料的省略。楷体字则代表对前一版大纲中主要行动的概括性复述。 2mu04L2r/RmOaaffW/OMpznPl9nvDZYlDlI/FBYiQY9WyWpp7kmrKBy2h0WEcF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