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二强带着妹妹三丽无畏地迈出了做生意的第一步,可是这一次勇敢的尝试不幸以失败告终。

两个小孩子一路偷偷摸摸,鬼祟地往菜场走,略看见个人影儿,二强就把妹妹往墙角一推,说:你先撤,我掩护。

他们想象着,自己是抗战时期的小八路。然而,小八路二强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口袋里藏着的鸡蛋被焐得温热了,小八路二强想,卖了鸡蛋买东西吃,还不如先吃它一个蛋,省下来一个再去卖,肚子也饱了,零花钱也有了。二强拍脑袋,这样的好主意,怎么早没想到呢?

于是小八路二强就把一个鸡蛋在墙角上一磕,磕了一个小洞,等不及地尖了嘴凑上去吸,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也没吸上什么来。二强下决心把鸡蛋在墙角上又是一磕,再吸,这一回成了,那蛋清混着蛋黄呼溜一下顺着喉咙就下了肚子。

三丽见了,抓住二强的衣角问:二哥你吃什么呀吃什么呀?

二强说:没吃什么呀。

三丽尖细了嗓子说:骗人,我看见了!

二强说:肚子吃到了,嘴巴没吃到,真的,不骗你。

三丽说我也要吃。

于是二强就跟三丽一起分享了另一个生鸡蛋。这回两个人吃了一嘴的腥气。

剩下的两个蛋,两个孩子真的拿到菜场后巷去卖了。

不过没卖掉,被联防的给抓了。

联防的也是邻居,不会真的把两个小孩当投机倒把分子给抓了,就只送他们回了家,说,城市不能养鸡,小娃不懂事不追究责任,可是这鸡不能留。

有热心的邻居阿叔就帮着把鸡给宰了。

二强醒悟过来扑上去要抢他的芦花时已经晚了,芦花已经被割了脖子,大力地摔在墙角,痛苦地扑腾两下,扬起一点灰尘,终于不动了。

二强愣了一小会儿,扯着嗓子痛哭起来,涂了满脸的眼泪鼻涕,边哭边诉:我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芦花啊!

联防的和邻居听了笑得不得了,这缺心眼的孩子话!

乔祖望回来后听说了,倒也没说什么,叫乔一成把鸡炖一锅汤。

砂锅是用了好多年的一个,据说是妈结婚时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之一,许久没有烧汤,落了寸许的灰。乔一成兴头头地将砂锅洗得干干净净,鸡汤啊,好像八辈子没吃过了似的。

不一会儿,汤就开了,整个小厨房被香气淹没了。

乔一成和三丽四美觉得,这巴掌大的地方,就像是漂浮在香味的海洋里的一艘船。

乔一成在炉子上垫上一块铁隔板,把煤火封得小些,好让汤炖得更香更浓,这是二姨教他的。

终于还是忍不住,乔一成揭开砂锅的盖子,金黄的汤里,漂着依然青绿的葱段,还有一个鸡肫。

那个鸡肫上下浮动间带给乔一成和妹妹们无比的诱惑。

他终于下决心飞快地把手指伸进滚烫的汤汁中,捞起那个鸡肫,咬了一口,三丽过来也咬了一口,四美也咬了一口。

三个孩子极有默契地一声不响地就把那个鸡肫给分吃了。

几乎在咽下最后一口鸡肫的同时,乔一成就想起,坏了,闯大祸了!

爸爸是最爱用鸡肫下酒的。

乔一成被这个觉醒惊得魂飞魄散。

三个孩子达成一致,要是爸问起来,死不承认!

果然,鸡汤上了晚饭桌时,乔祖望先捞了一捞,又捞了一捞,没有找到鸡肫,问乔一成:是不是你偷吃了?

乔一成咬紧牙关说没有。

三丽与四美也都说没有。

没有。

乔祖望相信了,说肯定是帮着杀鸡剖肚的杜果子给顺走了!

乔祖望跳到院里开骂,邻居杜果子也跳出来回骂,说自己是好心喂了驴肝肺,一定是乔家几个馋嘴猫偷吃的。

乔一成也跳出来帮着爸一道骂,你才馋嘴猫,你们家一家子馋嘴猫!

为了这件事,杜果子一家跟乔家整有几年互不搭腔,来来去去乌鸡眼似的。

乔一成一边吵心一边扑通扑通地乱跳,原来吵架大声点儿竟然可以歪曲事实,这种认知叫他很怕,他心里暗下决心,以后决不做这种事。

乔祖望吵得累了也作了罢,一巴掌拍在一成的头顶上:回家去,把汤给我盛起一碗收好,留给我明天下面!吃吃吃!你们几个,有多少吃多少!

这一回乔祖望冤枉了他的二儿子。

乔二强一口鸡汤都没有喝。他缩成一团躺在床角,想念着他一手养大的芦花。

乔一成这一年十三岁了。

乔一成是个好学生。

整个学校从小学部到初中部公认的。

他是一个整洁的孩子,在这个三流的小学里,他是一个异类。

每天上课,他认真听讲,成绩好 , 功课做得漂亮,每天晚上做完家务就趴在饭桌上写啊写啊。那时候,孩子们也没什么娱乐,听听无线电而已。

乔一成爱听小喇叭节目,一边听一边做事,也就不大累也不大烦了。他听一个叫孙敬修的老人讲故事,听得入神,在脑子里想象着那是什么样的一个老爷爷,这样神奇。乔一成对自己的爷爷或是外公都没有印象,很多年很多年,一提到“老爷爷”三个字,乔一成想到的就是他想象中的孙敬修。

晚上,乔一成爱躺在床上听无线电,一遍一遍地听《绣金匾》这支歌儿。

听着听着,会有眼泪滑落,脸上靠近眼角的一小块儿皮肤就有一点绷紧的感觉,像伤口收口时的绷紧感。

乔一成家孩子多,爸爸又没什么儿女心肠,收入也有限得很,可是乔一成的衬衫总是干净的,而且,那居然是一件浅灰色的的确良的衬衫!是妈妈生前用爸爸的旧衬衣给改的。这使得乔一成在同学中显得更加卓尔不凡。

他表情严肃,眉头微蹙,眼神饱含忧伤。老师们说,乔一成这小孩,将来是会有出息的。

其实,仅在两年以前,乔一成并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他跟这所三流小学众多的小孩子一样,放学后大街小巷跑着疯玩,背上背着小弟弟或是小妹妹,在小店里两分钱买上几粒糖,糖纸都与糖块儿粘到了一起,没耐心的孩子就忙乱地一撕,连带没撕干净的纸一块儿含在嘴里,等纸被口水沾湿了再呸呸地往外吐,从不会想到成绩的问题,能够上个离家近的中学已经心满意足了。

老师们也从不会想到要苛求孩子们怎样用功,他们长大了,也不过先待业,运气好的,进国营单位,运气不好,去大集体,或是干脆进街道厂子,再不用下乡插队就已经算是走运,生到好时候了。

老师们会趁着休息时间跑到附近的小菜场去买菜,然后在办公室里理好,以便下班后回家冲洗了就可以下锅,女教师们也会偷偷地掏出毛线来打,一起商量花样子。有时也读读报纸。

一九七六年,乔一成四年级的时候,他遇上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人物。

一个叫文清华的代课老师。

第一次见到文老师,那种感觉,让乔一成震撼得半天无法动弹,他这才明白,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男人。

与他所见过的所有的男性都不同的男人。

不像他的爸,每天以赌博为乐;也不像他的邻居,一到六月就打了赤膊,穿大裤衩趿着人字拖鞋,在院子里大声地说笑吵架;也不像他的二姨父,只知沉默地劳作;也不像其他的男教师们,灰扑扑的衣着,面容沉闷,时常抱怨,用方言授课。

文清华穿着白衬衫,和一件米色的列宁装,蓝布裤,半新不旧的布鞋,衣服裤子都磨得毛了,可是,却那么整齐妥帖。他的五官其实并不英俊,周身却洋溢着一种让乔一成感到陌生的奇妙的气息,慢慢地乔一成才明白,那叫书卷气。文老师戴着宽边的眼镜,温文地笑着,用略沙哑的声音跟学生们打招呼。乔一成觉得他干净得如同刚刚从井里汲上来的水,面对着他,也时常会有久久看着水面时微微的晕眩感。文清华让乔一成突然间明白,原来男人也可以是这样的。

其实乔一成不知道,文清华也许还算不上一个男人,他不过是一个大男孩,还未满二十岁。然而十八九岁对于当时刚过十岁的乔一成而言,还是一个颇遥远的年岁,他很少会想到自己长到那样大时会是什么样子。

从老师们私下的议论里,乔一成慢慢地知道了文老师的一些事。

文清华是来代回家生孩子的李老师的语文课的,他的父母都是留学回国的大知识分子,母亲性子高傲倔强,“文革”时被逼得跳了楼,父亲却性格绵软,终于熬了过来,他的一家被下放到不同的地方,只有他跟着父亲。刚回城时文老师的父亲曾在乔一成他们学校待过一阵子,大家都知道,那个衣着破旧褴褛的微驼着背扫操场,坐在食堂极矮的板凳上帮着摘菜的老校工是一个反动学术权威,可是却没有人知道他曾是常青藤学校的博士,某著名大学的前任校长。一年以前,老头子离开了这个小学,而他的小儿子文清华一直待业在家,现在到学校来代课。

文清华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每一天他走进校园都会有无数好奇羡慕的眼光追随,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

文清华虽然学的不是师范,但是他的课讲得极为生动,极标准的普通话,声音低沉而柔和,从不大声呵斥任何人。他还给孩子们讲安徒生和格林童话,给他们讲长袜子皮皮和淘气包埃米尔,给他们读李白杜甫,大段大段地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背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背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孩子们太小,其实并不明白他背的是什么,却无一不沉醉在他的声音里。

乔一成几乎每一堂下课都飞也似的跑到老师办公室,趴在窗台上看文老师。

没有课的时候,文清华总是捧了书在看,他坐靠窗的位置,侧身挡住阳光以免刺眼,在身体拖出来的一方阴影里,专心地看书。乔一成只能看见他挺直的背。他穿了件略有些褪色的青色衬衫,外面罩了一件很旧的浅色的毛背心。乔一成从来没有见过身边的男人这样穿过,他们多半穿着旧的卫生衣,他们的毛背心多半是杂色毛线织成,只穿在外衣里。

文老师大约是看得累了,转过头来,看见把脸贴在玻璃上鼻子挤得扁扁的乔一成,开心地敲着玻璃跟他打招呼。还没等他打开窗,乔一成就跑了。乔一成的成绩慢慢地越来越好了,跃居全班第一,后来又成了年级第一。那个时候,他只是单纯地喜欢听文老师的课,打心眼儿里愿意跟文老师学东西。文老师说,你要好好念书,他便好好地念。

第二年,一九七七年,高考恢复,这一年的冬天,全国五百七十多万在动乱里挣扎过来的年轻或是不那么年轻的人参加了考试,二十七万多人被各大学录取。这里面,就有文清华和他的长兄与二姐,他跟他近三十岁的姐姐竟然是同系同班的同学。

文老师要走了,乔一成问他的数学老师:文老师去哪儿?

数学老师说:去上大学。

乔一成问:大学在哪里?

数学老师说:在南大。

乔一成问:那近啊,以后我也去,找文老师。

数学老师笑了:那是大学啊,全国有多少人可以进大学?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何况那是一流的大学,得祖坟冒青烟才行。

文老师走的时候,乔一成下了好大的决心,才走到文老师面前,嗫嚅地请求他说一点外国话来听。他听人说文老师连外国话都会说。

文老师果然说了,并且告诉乔一成,那是一首外国诗。

乔一成上了戴帽子中学以后,也开始学外国话:Long live Chairman Mao.

文老师说,他读的那首诗叫《雪夜林畔小驻》。

多年后乔一成找了来看。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文老师离开的那天半夜里,乔一成把小无线电贴在耳朵根子下,转了无数的台,终于找到一个电台,正在说外国话。

那种陌生的语言在乔一成的耳朵旁细水长流,乔一成看着黑影重重的屋梁,三角形的屋顶上,有一个很小的气窗,乔一成对着那一小块透进来的微光,在心里发誓,从今以后,他要更用功地念书,做一个好学生,将来像文老师那样,进大学,坐在阳光里读书,还要学会说外国话。

无论他家的祖坟会不会冒青烟,他都一定要做到,乔一成想。

一定! MyADprbfRy74/7fE4fHJwU2LYiGmkhLeTLSuY1dLgACrPkMmmBXyu+mYO8ToP5Z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