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吕瑚

吕瑚,字海玉,四川南部人。景泰间,以吏员官巡检司 。应上理民,以才惠称,而弭盗 尤有方略。时部臣监司至县者,瑚谒见。随举地方当行当止之事悉陈之。民有来愬 者,先劝诫而后惩责。廉介 无所取,盗亦相引而去。部民朱襄输金助边饷,瑚请于邑令,赍文 二院 乞为旌表 ,以为好义者劝 。寻 擢去,官至刺史。

注释

①巡检司:巡检司始于五代,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设置。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巡检司在元朝,明朝与清代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类似派出所)。该组织于元朝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明朝依其例沿用,不过佐以行政权力。晚清,中国人口大增,相对地县衙数量并无增多,于是次县级的巡检司在数量上与功能上日渐增多,也多有通判等官职设置。

②弭盗:平息盗贼。《元史·武宗纪一》:“弭盗安民,事为至重,宜即议行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象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③愬:通“诉”。诉说。《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④廉介:清廉耿介。《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裴松之注引《辂别传》:“(辂)常谓:‘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质性本卞急,好面折人过,然以廉介自居,未尝营生事,四方馈献皆不纳。”《明史·马谨传》:“谨性廉介,杨士奇尝称为‘冰霜铁石’。”[清]章炳麟《俱分进化论》:“墨翟之仁,庄周之高,陈仲子之廉介,自汉以后,可复得乎?”

⑤赍文:呈送公文。

⑥二院:五代、宋中书省、枢密院的合称。[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五·官制》:“唐以中官为枢密使,与中尉谓之‘内贵’。梁为崇政院使。后唐旧有带相印者,分东、西二院。晋废。国初复置,与中书为二府,亦名二院。”

⑦旌表:表彰。后多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史记·货殖列传》:“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后汉书·陈纪传》:“遭父忧,每哀至,辄呕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励风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文僖继室未三十而寡,后年至请旌。时吴文端为礼卿,谓夫人生前享一品荣封,自合嫠居,何用表宅如庶姓?”《晋书·荀崧传》:“今承大弊之后,淳风颓散,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明]高明《琵琶记·散发归林》:“一门忠孝如此,理当保奏,请行旌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回:“要离为国忘家,为主忘身,真千古之豪杰!但于功成之后,旌表其妻孥,不没其绩,使其扬名后世足矣。”

⑧劝:勉励。《说文》:“劝,勉也。”《周礼·丧祝》:“劝防之事。”《战国策·秦策》:“则楚之应之也,必劝。”《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⑨寻:不久。[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寻遣丞请还。”[清]张廷玉《明史》:“寻移刑部。”[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帝寻被执。” sQAlGxnKB7hv9a3SS/q1xTKigwbO4dIwkShQgAZGeCbkx4h0i/ilTW+wkdXQbM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