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度宗黄帝书

程东凤

作者简介

程东凤,字朝阳,浮梁镇市都人。宋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进士。他励志有为,应举临安时曾扺掌曰:“傥天启圣主,使我一言悟主,小人退而君子进。从此廓清区夏,事未可知。”登进士后,即伏阙上书,痛斥当朝权奸贾似道,不惧报复。因正直敢言,为人所钦服。一生未得重用,官终主簿而已。

原文

臣伏念国无贤才,何以为治?为治尚不能,况兼欲拨乱乎?臣观此江南半壁,可谓无人矣!何以言之?浙东公田 卖,致畿甸 之民愈扰;楚中榷场 置,致襄樊之守遂离。今日舛谬 之大,更无过于此者。而举朝之臣心虽有是非而外胥 恬处 之,而不敢论。则天下事犹可为哉!倘有一经国之才臣起而策济时之略,辨孰者为是,则举其是者而行之。辨孰者为非,则举其非者而去之。国势当亦不至决裂 如此之甚也。顷者,先皇帝崇经术,重德行,雍容 名位者有人求其展布 ,仓卒 者甚少。盖由于立端揆 之上,进退百官者非其人也。刘向 曰:“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退者,乱之发也。”自古极乱至危之际,岂无贤哉!不正之臣举,正臣而逐之,而辱之,而戮之。彼折冲 御侮奋不顾身之士有远引而去之不暇。知建明 之无日,而身名徒丧无益也。臣无庸远引,谨举南渡以来之事为陛下陈之。建炎之初,非谓无人。李纲 、赵鼎 、张浚 、韩世忠 、刘琦 、岳飞 之流者,皆有奠安宗社之才,兴衰定乱之志,竟为权奸掣其手足。爪牙 之臣既屈,则人主孤危。始而建康,既而临安,旋而维扬,旋而四明。蒙尘 四出,不遑宁处 。问谁使之以至如此?则必有任其责者矣!夫国家之安危系将相,而将相之忠邪系朝廷。傥为人君者毅然改图,知吾之天下,吾祖宗安全之天下也。何可任非其人而坏之?倘为人臣者毅然改图 ,谓今之天下,吾君之天下,吾君祖宗安全之天下也。吾君与祖宗欲臣邻共安全之天下也。何可行非其道而败之?上下交勉 ,端绪 可循,则再造 之功不细矣!思古今君臣未尝不乐安存而恶危亡。而究其所行之事,往往趋危亡而远安存。繇 登用 者非戡定之才,而言听计施者多奸回 之党。迨疆场日蹙,聊且求安,亦可羞矣!矧 天心犹可回,人事犹可尽。一日起而求治,贤才尚左宜而右有。今亦何苦而不为哉?臣本江右一介之微,忝恩 于草茆之下,幸与拔于南官 ,目击时危,欲缄默而弗能,知抗言 而有罪。然皆依阿 逐队 ,为旅进旅退 之流,陛下又安用此科目为乎?臣所以冒昧不揆 ,上干 天谴 。雷霆 之下,希鉴微忱

注释

①公田:亦称“官田”。中国古代官府或皇室直接占有的土地。官田名目繁多,汉有屯田。北魏有职分田。到清末,官田逐渐转化为民田。官田都免除田赋,田丁亦免除徭役。早期官田多用奴仆或依附农民耕作,到明清时代才逐步转变为以招佃承租为主。

②畿甸:指京城地区。亦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周书·萧詧传》:“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萦。”[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疎远迩,虽在万里之外,岭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辇毂之下。”[明]何景明《入京篇》:“轩车若水流,宫阙似云浮。畿甸一千里,山河十二州。”[明]李东阳《天津卫城修造记》:“瞻宫阙之尊崇,览畿甸之高腴。”《清史稿·圣祖纪二》:“丁亥,上巡幸畿甸。”

③榷场:宋、辽、金、元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外,商人需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方能交易。[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闻河北榷场,禁出文书,其法甚严,徒以契丹故也。”《金史·食货志五》:“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

④舛谬:差错;错误。[晋]郭璞《〈山海经〉叙》:“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北史·韩麒麟传》:“抄百余人名,各读一遍,随即覆呼,法抚犹有一二舛谬,显宗了无误错。”《旧唐书·德宗纪上》:“得非刑法舛谬,忠良郁湮,暴赋未蠲,劳师靡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我为汝作冰,有何舛谬?”

⑤胥:文言副词,都、皆。《诗·小雅·角弓》:“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⑥恬处:安然处之。[宋]陈瓘《超果亮师假还山》:“勇归尘事掷,恬处道心浓。”[宋]陆文圭《送陈茂卿赴兴国教授》:“升高足易蹶,恬处寝亦安。”

⑦决裂:毁坏;败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商君(商鞅)为秦孝公明法令……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迂腐部序》:“天下事,被豪爽人决裂者尚少,被迂腐人担误者最多。”[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书》:“崇帅见洋人危言耸听,遂有大局势将决裂,请另派重臣之奏。”

⑧雍容:温和舒缓;从容不迫。《文选·班固〈两都赋〉序》:“雍容揄扬,着于后嗣。”吕向注:“雍,和;容,缓。”[晋]郭璞《江赋》:“迅蜼临虚以骋巧,孤玃登危而雍容。”

⑨展布:施展。《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载刘表遗袁谭书:“贤胤承统,遐迩属望,咸欲展布旅力,以投盟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自古才德之士,方其少也,不使得以展布,及其飘零衰老,乃拳拳叹息之,亦已晚矣。”

⑩仓卒:亦作“仓猝”。匆忙急迫。《汉书·王嘉传》:“今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宜豫畜养可成就者……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明朝廷也。”[汉]王充《论衡·逢遇》:“仓猝之业,须臾之名。”[宋]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取而自铸,遂致怨咨,以为破坏两州,事起仓猝。”[清]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如何俳语笑仓猝,颍滨一老犹相诋。”

⑪端揆: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南史·谢举传》:“虽屡居端揆,未尝肯预时政,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发明。”《旧唐书·房玄龄传》:“玄龄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韩王妃,男遗爱尚高阳公主,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宋]司马光《〈百官表〉总序》:“三公端揆之贵,施于军校;衣紫执象之荣,被于胥史。”[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梁书·沉约传》:“六朝人以仆射为端揆。”

⑫刘向:刘向(前77—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出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建平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等。

⑬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冲,冲车。战车的一种。《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高诱注:“冲,车。所以冲突敌之军,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还其冲车于千里之外,不敢来也。”[唐]李邕《斗鸭赋》:“或离披以折冲,或奋振以前却。”[明]陆采《怀香记·受诏安边》:“武有折冲之威,文怀经国之虑。”

⑭建明:对国事有所建议及陈述。[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朱子语类》卷四四:“只会食禄,略无建明,岂不可深耻!”[宋]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臣窃以为今日人臣之义所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八:“犬马齿今四十有七矣,苟生窃禄,无所建明,触事感时,怃然自失。”

⑮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⑯赵鼎:(1085—1147),字符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赵鼎早孤,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宋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拜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历任建康知府、洪州知州。绍兴年间,两度出任宰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为秦桧所构陷,被迫辞去相位,先后出任绍兴府知府、泉州知州。旋即被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绍兴十七年(1147),受秦桧陷害,绝食而逝,享年六十三岁。宋孝宗即位后,获赠太傅、丰国公,谥“忠简”。

⑰张浚:(1097—1164),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学者。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他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赖以安宁。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谪居十余年。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再获起用,奉命督师北伐。虽初战告捷,但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隆兴二年(1164)八月,张浚病逝,享年六十八岁,累赠太师,谥号“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

⑰韩世忠:(1090—1151),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朝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绍兴二十一年(1151),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谥“忠武”。

⑱刘琦:(1098—1162),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南宋抗金将领。刘琦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1162),刘琦去世。死后朝廷赐谥号“武穆”。宋孝宗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

⑲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㉑爪牙:比喻武臣。《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唐]颜真卿《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铭》:“公兄左羽林军大将军平卢副持节怀亮,以方虎之才,膺爪牙之任。”[清]顾炎武《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道》:“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㉒蒙尘:古代多指帝王失位逃亡在外,蒙受风尘。《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后汉书·刘虞传》:“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晋]陈寿《隆中对》:“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唐]韦庄《立春日作》:“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靖康年间,金人围困汴梁,徽、钦二帝蒙尘北狩,一时后妃公主被虏去的甚多。”

㉓不遑宁处:无暇过平静的生活。形容做事非常尽心,忙于处理与应付,不敢稍有怠缓。《诗·召南·殷其雷·序》:“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家室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晋书·卷九八·桓温传》:“匹夫有志,犹怀愤慨;臣亦何心,坐观其弊?故荷戈驱驰,不遑宁处,前后表陈,于今历年矣!”

㉔改图:改变计划。《左传·哀公二年》:“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图。”《旧唐书·王重荣传》:“今军府积实,苦被征求,复来收兵,是贼危我也,倘不改图,危亡必矣。”[明]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四回:“前日女儿因驸马就要出外阅兵,恐他跟去,徒然劳苦,于事无益,又去劝他及早改图,并偷给令旗一枝,以便私自出关。”

㉕交勉:互相勉励。[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兄弟谊在交勉,本于同气。”

㉖端绪:先例;渊源。《汉书·淮南宪王刘钦传》:“既开端绪,愿卒成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吾欲为卿脱死,既开端绪;而卿终不从,激怒帝如此。”[明]宋濂《〈曾学士文集〉序》:“先生之裔,分自南丰。父祖皆宋进士,书诗之业,远有端绪。”

㉗再造:《宋书·武帝纪中》:“天未绝晋,诞育英辅,振厥弛维,再造区宇,兴亡继绝,俾昏作明。”《新唐书·郭子仪传》:“入朝,帝遣具军容迎灞上,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清]黄景仁《半亩园为汪绥万作》:“守成信非易,再造弥为艰。”

㉘繇:通“由”。由于,因为。

㉙登用:进用。[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我想方今贤臣登用,际遇圣主。”《明史·儒林传序》:“嗣世承平,文教特盛,大臣以文学登用者,林立朝右。”[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夫建立一政,登用一人,而肺腑昵近之地,群相欢 ,朋疑众难,杂沓而至。”

㉚奸回:奸恶邪僻;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左传·宣公三年》:“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观孔光之奏董贤,则实其奸回;路粹之奏孔融,则诬其衅恶。”《宋书·二凶传》:“而贼劭乘藉冢嫡,夙蒙宠树,正位东朝,礼绝君后,凶慢之情,发于龆龀,猜忍之心,成于几立。贼濬险躁无行,自幼而长,交相倚附,共逞奸回。”[唐]权德舆《陆宣公翰苑集序》:“裴延龄以奸回得幸,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宋]司马光《起请科场札子》:“有以奸回巧伪致富贵者,不为清仪所容。”

㉛矧:音shěn,况且,何况。[唐]柳宗元《敌戒》:“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朱东润《张居正大传》:“七七之期,犹以为远,矧曰三年!”

㉜忝恩:谦辞,蒙受恩典。[晋]张华《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忝恩于外,攸攸三期。”[唐]黄滔《出京别崔学士》:“一从门馆遍投文,旋忝恩知骤出群。”

㉝简:选择。[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简能而用。”[清]魏学洢《核舟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㉞南官:应为“南宫”之误。南宫指礼部会试,即进士考试。[明]叶宪祖《碧莲绣符》第一折:“去年乡闱领解,南宫未利。”[明]阮大铖《燕子笺·入闱》:“山岳君恩隆重,主南宫大典,滥及愚蒙。”[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㉟抗言:直言。《周书·窦毅传》:“毅抗言正色,以大义责之。”[宋]董弅《闲燕常谈》:“今世居下位而能执义抗言如辅之者,固难其人。”[明]宋濂《天竺灵山教寺慈光园昭法师若公塔铭》:“时内侍监鱼朝恩怙贵诞肆,宰相元载亦敛容避去。造与殿中侍御史李衎抗言折之,世称直臣。”

㊱依阿:曲从附顺。《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张铣注:“依阿无心,谓曲从不察。”《新唐书·萧复传》:“若使臣依阿偷免,不敢当宰相。”[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杨倭漆》:“一时缙绅之流,依阿事达者不少。”[清]管同《孝史序》:“及东汉马融,依阿权势,所至以贿闻。”

㊲逐队:随众而行。[唐]元稹《望云骓马歌》:“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何必随群逐队到死蹋红尘。”[唐]罗隐《答贺兰友书》:“况仆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八卷:“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也不免随行逐队。”[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立门庭与依傍门庭者,皆逐队者也。”

㊳旅进旅退: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语出《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宋]王禹偁《待漏院记》:“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㊴不揆:自谦之词。不自量。[宋]岳飞《御书屯田三事跋》:“用屯田以足兵食,诚不为难。臣不揆愿迟之岁月,敢以奉诏。”[元]白朴《满庭芳》词序:“仆不揆狂斐,合三家奇句,试为一首,必有能辨之者。”

㊵干:触犯,冒犯,冲犯。《说文》:“干,犯也。”《楚辞·七谏·谬谏》:“辙恐犯忌而干讳。”《书·胤征》:“以干先王之诛。”《公羊传·宣公十二年》:“以干天祸。”《国语·晋语四》:“若干二命以求杀予。”

㊶天谴:指帝王所下的惩罚。[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既逆隆旨,干天谴,士之处此,当以忠智相兼。”

㊷雷霆:对帝王或尊者的暴怒的敬称。《后汉书·独行传·彭脩》:“脩排阁直入,拜于庭,曰:‘明府发雷霆于主簿,请闻其过。’”《南史·虞寄传》:“愿将军少戢雷霆,赊其晷刻。”

㊸微忱:微薄的心意。[明]刘基《赠周宗道六十四韵》:“嵝蚁有微忱,抑塞无由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四回:“谨备瓣香至灵前拜奠,稍尽微忱。”[清]褚人获《坚瓠八集·祭妒妇津神文》:“惟夫人鉴妾微忱,为后来乞命。”

简析

南宋度宗时期,贾似道当朝,排斥异己,独揽大权,“举朝之臣心虽有是非而外胥恬处之,而不敢论”。国运衰颓,每况愈下。在此危难之际,官职低微的作者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上书极力劝谏度宗皇帝任用贤能,摈斥奸回,毅然改图,重振国运。“上下交勉,端绪可循,则再造之功不细矣!”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史实反复申说,辩之以是非,晓之以利害。观点鲜明,态度坦诚,言辞恳切,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5YUDGCbHDIpvlZJzk1q36t3YEjyiyewA2Q2U1Iim+VmYEIM6UNepfLikhFDxtj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