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辞免殿中侍御史兼侍讲表

朱貔孙

作者简介

朱貔孙,字兴甫,浮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祐末前后在世。淳祐四年(1244)第进士,授临江军学教授。历擢监察御史,首疏论丁大全误国的罪状。迁殿中侍御史,董宋臣复出,朝论纷然,貔孙力斥其奸。升侍读,属疆场多事,屡陈备御的策略。时理宗悉倚贾似道,貔孙随事是谏,不肯阿附。度宗时,辞职更力,以文华阁学士知宁国府,遭贾似道谗言被黜。后起知袁州,升敷文阁学士。知福州,末几卒。貔孙为文,温润雅典,运笔如飞,著有《文集》《奏议》等传于世。

原文

臣近具辞免御笔除 臣殿中侍御史兼侍讲。日下 供职,恩命伏准 。尚书省札 奉圣旨不允者。臣伏以涣号 式颁,滥升法守 。巽章 亟上,犹闭 俞音 。冒犯咫威 。凌兢 再渎 。窃惟秉执台纲 之寄,正须简求 时望 之良。而臣亡似孤踪 ,罔功分察 。居唐介复入之地,初无唐介 之直声 。叨 尧俞 累擢之荣,未有尧俞之高节 。眇焉蚊负 ,甚矣鹈濡 !欲望圣慈特回恩命。庶几下无病官之咎,亦免上累 知人之明。

注释

①除:拜受官位。《汉书·景帝纪》:“初除之官。”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②日下:指京都。古代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地为“日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唐]钱起《送薛判官赴蜀》诗:“边陲劳帝念,日下降才杰。”[明]高启《送王孝廉至京省其父》:“君言省觐敢辞苦,况是日下非天涯。”

③恩命伏准:恩命,帝王颁发的升官、赦罪之类的诏命。[元]佚名《前汉书平话》卷下:“(刘恒)坐殿,群臣山呼万岁毕,勅降恩命,大赦天下。”[唐]杜甫有诗题为《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恩命伏准,意思是希望皇上颁诏准许我的请求。

④札:旧时的一种公文。[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刻闻上峰将彻底根究,并札上海道,会商制造局,设法前往捞取矣。”[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安老爷自从接了调署的札文,便一面打发家眷到高堰通判任所。”

⑤涣号:帝王的旨令,恩旨。[宋]苏轼《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以卿德望兼重,才术有余,故授之不疑,涣号已行,佥言惟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复。肆颁涣号,用慰群情。”

⑥法守:按法度履行自己的职守。《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明]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若夫有司,则虽悯雨恤灾,尽力周旋,顾其力能行于法守之所及,而不能行于法守之所不及。”[清]刘大櫆《少宰尹公行状》:“今旬月之间,前后违反,恐无以昭法守也。”

⑦巽章:谦辞,指代自己言辞委婉卑顺的奏章。[宋]叶适《王宗卿答春堂》:“朝誊巽章乞祠官,愿身暮归怡母颜。”

⑧闭:音bì,本义为掩闭,此处意为没有得到皇上的允可。

⑨俞音:帝王表示允可的诏令。[宋]苏辙《免尚书右丞表》之二:“顾惟尺寸之材何与栋梁之选?比陈诚恳,尚闭俞音。”[宋]赵抃《次韵许遵少卿见寄》:“君恩早赐俞音下,即拥菟裘故里还。”[明]张居正《谢圣谕存问并赐银两等物疏》:“臣自奉俞音,得以休沐,屏居谢事,息虑澄心。”

⑩咫威:“咫尺威颜”之省略语。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宋]王安石《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联翩人贺知君意,咫尺威颜不隔霄。”

⑪凌兢:战栗、恐惧的样子。[唐]白居易《谢蒙恩赐设状》:“臣所以凌兢受命,俯伏荷恩,心魂不宁,手足无措。”[宋]王安石《九井》诗:“飞虫凌兢走兽骇,霜雪夏落雷冬鸣。”[金]元好问《羊肠坂》诗:“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清]陈大章《戊子生日书怀》诗:“少日凌兢履畏途,抽身云水补桑榆。”

⑫渎:音dú,轻慢;不敬。《左传·昭公十三年》:“渎货无厌。”《国语·周语》:“不亦渎姓矣乎。”此处意为冒犯皇帝。

⑬台纲:指朝廷的纲纪。《宋史·孝宗纪二》:“诏六察官纠察庶务,台纲益振。”[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吏部一·堂官笞属官》:“海刚峰起南总宪,到任后,忽设二大红板凳,云欲笞御史不法者……然终设而不用,其意亦欲姑示威稜,以厉台纲耳!”[清]侯方域《汤御史传》:“公掌河南道日,给事赵兴邦者,数挟太宰势,轩轾台纲,公连章劾之。”

⑭简求:拣选寻求。《后汉书·皇后纪序》:“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委成冢宰,简求忠贤,未有专任妇人,断割重器。”

⑮时望:指当时有威信有声望的人。《晋书·桓冲传》:“或劝冲诛除时望,专执权衡。”[宋]曾巩《寄致仕欧阳少师》:“龙卧倾时望,鸿冥耸士伦。”《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王绪说国宝矫相王之命召王珣、车胤杀之,以除时望。”

⑯孤踪:孤独的踪迹。[明]杨慎《存殁绝句·安公石》:“一疾缘医误,孤踪住世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今臣以孤踪,动辄掣肘,将安用之?”[明]李标《寄怀无尘上人》诗:“蒲柳先衰感鬓丝,孤踪不定益凄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着说话到一二更天。”

⑰罔功分察:罔功,徒劳无功。分察,考察官吏善恶。[唐]无可《晚秋酬姚合见寄》:“分察千官内,孤怀远岳边。”此处意思是指自己没有功劳可供考察。

⑰唐介:唐介(1010—1069),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北宋著名谏臣。唐介从小深明大义,德行高尚,幼时父亲卒于漳州任上,州人知其贫困,集资相助,他谢绝不取。后应试,中进士,自此深得朝廷器重,步步高升。他为官清正廉明,与同朝包拯一样刚正不阿。宋神宗时拜参知政事(副相),后因生背疽而死,终年60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质肃”。唐介以“直声动天下”。朝臣皆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

⑱直声:正直的名声。[唐]元稹《白居易授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制》:“元和初,对诏称旨,翱翔翰林,蔼然直声,留在人口。”[宋]苏轼《吕大防制》:“具官吕大防,擢英祖(宋英宗),休有直声;被遇裕陵(宋神宗),愈彰忠力。”[明]杨慎《送胡东渠少参致仕归晋阳》:“元龙(陈登)湖海多豪气,长孺(汲黯)朝廷有直声。”

⑲叨:承受。古文中用于对受人恩惠及礼物表示感谢的谦辞。[唐]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宴应制得林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㉑尧俞:傅尧俞(1024—1091),北宋官员。原名胜二,字钦之,本郸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河南)。未及二十岁即举进士,入仕初由县官渐至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因反对新法被贬,一度削职为民,宋哲宗朝,官拜给事中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兼侍讲等。元祐四年至六年,官拜中书侍郎。为官三十载,为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司马光赞之:“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见焉。”卒之日,太后谓辅臣曰:“尧俞金玉人也,惜不至宰相。”帝辍朝临墓,谥“宪简”。

㉒高节: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唐]顾况《哭从兄苌》:“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宋]曾巩《西亭》:“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清]周亮工《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箕山高节推徐干,北海雄姿重孔融。”

㉓蚊负:自谦之词。蚊子背山,喻力所不及。《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后遂以“蚊负”比喻力小任重。[明]张景岳《类经续》:“因敢望陋效颦,免图蚊负。”

㉔鹈濡:语出《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郑玄笺:“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后以“濡鹈”比喻享受高官厚禄、不理朝政、不称职的人。[宋]苏轼《谢赐衣袄表》:“敢不推广朝廷之仁,益收冻馁,申严祖宗之法,少肃惰偷,庶收汗马之劳,以解濡鹈之诮。”

㉕累:牵累、玷污。[明]孙高亮《于谦全传》:“赵王反形未露,逆谋未彰,今遽用兵伐之,恐伤先帝之爱,有累陛下之仁。”[清]袁枚《祭妹文》:“累汝至此者。”

简析

朱貔孙为有宋一代名臣,为人正直敢言,不肯依附权贵。虽屡遭谗黜,仍守正不阿。他去世时,文天祥曾题诗《挽貔孙》哀悼:“一代文章贵,千年谏议名。天球声浑厚,元酒味和平。岩穴思风采,朝廷惜老成。东西生死别,江水泪为倾。”由于不愿与权奸为伍,他屡次上表请辞,但未获恩准。这篇《再辞免殿中侍御史兼侍讲表》文字简约而典雅,态度恳切而鲜明,表达委婉而得体。文中通过对当代两位名臣唐介、尧俞“直声”“高节”的推崇表达了作者对皇上“亲贤臣”“远小人”,知人善任,兴利除弊的殷切期望。 9O4NVjOELsCVTxk719PIHsAiLxQW4YvAN0dztD7ynE4EYcN4n2EtGfkolWsnpH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