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镇抚广西谢赐表

程 邻

作者简介

程邻,江西浮梁人,北宋名臣程节之子。元符三年(1100),程邻继承父志,帅桂林。守边安民,恪尽职守。因政声卓著而屡受朝廷嘉奖。《宋史》专为其父子立传。

原文

遐方 无所不辑 ;天心 竟启民隐 。隆治 无所不敷 ;国政允洽 王猷 。四表之风声宏树;九重 之化理 咸宣 。臣自顾具寮 ,敢叨 异眷 ;猥临 宸鉴 ;久悉微悰 。臣前至粤徼 之日,正当虏煽之秋。辄捧诏书,谕蛮方 以威福;旋宣朝命,示酋属以声灵 。臣念臣父节 或有未竟之经理,遂贻君父西顾之忧;或有未孚之抚循 ,致勤庙堂南征之议。持旌入不毛之地,飞鸢站站如隳水中;荷戈历鸟语 之乡,欸叚 蹇蹇若临危谷。倘不须声罪致讨,当简车徒;若更宜抚顺开诚,还筹耕牧。过为贷负 ,动切冰兢 。讵异域之性情咸讋 ,至仁之浩大遥臻 。兵无玷血,仍然帖服于玉斧 之疆;矢罔加遗 ,尽尔敉宁 于金瓯 之治。臣寒暑阅三年之久,自维未展一长。旄铖 拥千里之郊,熟忖未成寸效。不过步先人之业,无非效皇上之功。骑来御厩,已踰马之荣;驿递紫貂,又过解衣之宠。忝恩益儆,抚已多惭。恭惟皇帝陛下明见提封 以外,恩推庶物之深。中外允绥 ,文武丕著 。俊杰充廷,尚念老成已试之绩;嘉谟 致治 ,还责济美 未逮之孤。臣固未能读父之书,安敢驰驱于原野?只求藉君之庇,谬为竭蹶 于封疆。敢不力饬钝顽,恭加淬砺 。钦龙章 之显赫,幸来天眷 于云霄;怀凤阙 之高巍,冀傍衮衣 之日月。先是邻父节节度广西。节还朝,殁。代者失民夷心,遂叛。时节子邻为侍从官,命邻行继父职,粤遂定。神宗降制锡 劳之。邻表谢。

注释

①遐方:远方。[汉]扬雄《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跷足抗首,请献厥珍。”[唐]白居易《题郡中荔枝》:“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清]曹寅《粤中丞送孔雀》:“绝峤龙闲能致远,遐方珍贡自乘时。”

②辑:和谐,和睦。《左传·襄公十九年》:“其天下辑睦。”

③天心:君主的心意。[唐]郭湜《高力士传》:“顷缘风疾所侵,遂使言辞舛谬,今所尘黩,不称天心,合当万死。”[宋]梅尧臣《王龙图知江陵》诗:“捧诏出荆州,天心寄远忧。”

④民隐:民众的痛苦。《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韦昭注:“隐,痛也。”[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修国章。”[清]姚鼐《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⑤隆治:大治;盛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于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穷荒,变消鼎雉。外仲内姜,克襄隆治。”孙中山《香港兴中会章程》:“以期上匡国家,以臻隆治;下维黎庶,以绝苛残。”

⑥敷:普遍施与。《书·康王之诰》:“勘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诗·商颂·长发》:“敷政优优,百禄是道。”[唐]皮日休《原弈》:“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

⑦允洽:协调;协和。[汉]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治,群臣之序既肃。”[晋]刘琨《劝进表》:“天人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

⑧王猷:王道。《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朱熹集传:“犹,道。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非独兵威也。”《文选·束晳〈补亡诗〉》:“周风既洽,王猷允泰。”吕延济注:“言周室风化既洽,王道信通上下。”[唐]李德裕《奉和圣制南郊礼毕》:“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中兴景命,再造王猷。”

⑨九重:指帝王。[唐]李邕《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明]无名氏《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清]钮琇《觚賸续编·人觚》:“先是,宝(法宝)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⑩化理:教化治理。[唐]柳宗元《河间刘氏志文》:“克生良子,用扬懿美,有其文武,弘我化理。”[宋]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谊之所言略施行矣。”《清史稿·世祖纪二》:“化理未奏,则罪在朕躬。”

⑪咸宣:全都宣达施行。[宋]魏了翁《送刘寺丞赴浙西提举分韵得霄字盐官县以海漂》:“君王位三极,五气咸宣昭。”

⑫具寮:亦作“具僚”。官员;百官。[南朝·梁]沈约《梁雅歌·诚雅》之一:“出杳冥,隆无象,皇情肃,具僚仰。”《北史·杨尚希传》:“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唐]刘知几《史通·载文》:“至于近古则不然。凡百具寮,王公卿士,始有褒崇,则谓其珪璋特达,善无可加;旋有贬黜,则比诸斗筲下才,罪不容责。”

⑬叨:承受。古汉语中用于对受人恩惠及礼物表示感谢的谦辞。[唐]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宴应制得林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不说那定国谋、安邦计,到与我个滥叨功名弥天罪。”

⑭异眷:特别恩宠。[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二:“王冀公久被真庙异眷,晚居政府。”[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列朝二·贺唁鸟兽文字》:“世宗朝,凡呈祥瑞者……往往以此称旨,蒙异眷,取卿相。”

⑮猥临:谦辞。称自己得到对方过分的爱护或奖励。

⑯宸鉴:皇帝亲自审阅、辨明。《梁书·卷五·元帝本纪》:“日者,百司岳牧,祈仰宸鉴。”《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陛下诚能断自宸鉴,焕发德音,引咎降名,深示刻责,惟谦与顺,一举而二美从之。”

⑰微悰:隐微的心绪。[宋]刘克庄《又和六首》:“曾抗归田疏几封,天高殊未察微悰。”

⑰粤徼:徼,边界、边境。[清]钱谦益《徐霞客传》:“复寻金沙江,极于牦徼外。”粤徼,即广东边境。

⑱蛮方:南方。《诗·大雅·抑》:“用戒戎作,用逖蛮方。”高亨注:“蛮方,当指南方。”[三国·魏]曹植《朔风》:“凯风永至,思彼蛮方。”[宋]欧阳修《答梅圣俞寺丞见寄》:“蛮方异时俗,景物殊气象。”

⑲声灵:声势威灵。[明]张煌言《北征录》:“尔时上游声灵丕振,而留都守御亦坚。”《明史·外国传八·鞑靼》:“正统后,边备废弛,声灵不振。”[清]龚自珍《〈皇朝硕辅颂〉序》:“声灵则雷厉风飞,景运则天翌神赞。”

㉑节:程节,程邻之父。字信叔,江西浮梁人,宋嘉祐(1056—1063)进士,历官朝议大夫、直龙图阁及宝文阁待制等。元符元年(1098)知桂州,后任广南西路转运副使、经略安抚使。在桂十余年,学识广博,晓事理,广交游,与书画家米芾情谊颇深,米芾有《诗送端臣桂林先生兼简信叔老兄帅坐》诗。明政务,练甲兵,销患未萌。开园圃,建亭阁,与民同乐。元符二年在月牙山山腰及山麓,分别修建环翠阁、骖鸾亭和释迦寺。崇宁元年(1102),重修逍遥楼,更名“湘南楼”。崇宁二年于揭帝塘附近,造“八桂堂”。崇宁年间开辟程公岩,岩以其姓命名。畅游山岩,所至必题刻吟咏,普陀山元风洞、伏波山还珠洞、月牙山龙隐洞有其题刻数件。著有《竹溪集》。

㉒抚循:安抚,慰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晋]潘岳《马汧督诔》:“沾恩抚循,寒士挟纩。”[唐]姚察、姚思廉《梁书·康绚传》:“除振威将军、华山太守。推诚抚循,荒馀悦服。”[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六十二:“琨抚循劳徕,甚得物情。”

㉓鸟语:古代多指四夷、外国之语。《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语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㉔欸叚:此二字疑原本有舛误,难以查考确解,暂存疑。

㉕贷负:借贷赊欠。[明]归有光《沈引仁妻周氏墓志铭》:“引仁先有所贷负,年久,主者往往弃责,或忘之。孺人皆疏记,次第以偿。”

㉖冰兢:语出《诗·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以“冰兢”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表示恐惧、谨慎之意。[明]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辩》:“故臣维祯敢痛排浮议,力建公言,挈大宋之编年,包辽金之记载,置之上所。用成一代可鉴之书,传之将来;永示万世不刊之典,冒干天听,深惧冰竞,下情无任瞻天望阙激切屏营之至。”[明]高攀龙《与杨大洪书》:“攀龙遭此世界,甚得便宜,何者?一味株守,乃安乐法;一味冰兢,乃补救法。二法足以卒岁矣。”

㉗咸讋:讋,音zhé,惧怕、震慑。《汉书·项籍传》:“诸将讋服。”咸讋,意思是全都慑服。

㉘遥臻:遥远之处都能达到。

㉙玉斧:以玉饰柄的斧子。亦作为斧的美称。《南史·陈纪上·武帝》:“公夙驾兼道,衣制杖戎,玉斧将挥,金钲且戒,祅酋震慑,遽请灰钉。”《礼记·明堂位》:“冕而舞《大武》。”[唐]孔颖达疏:“王者衮冕,执赤盾玉斧而舞武王伐纣之乐也。”[宋]曾觌《壶中天慢》:“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元]赵孟頫《宫中口号》:“一时侍卫回身立,天步将临玉斧来。”[清]钱谦益《清明日陪祀定陵恭述》:“纱灯玉斧俨垂旒,恸哭珠襦闭一丘。”此处代指朝廷的威势。

㉚矢罔加遗:与前文“兵无玷血”义同,皆指不需动用武力征伐。

㉛敉宁:抚定;安定。《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孔传:“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蔡沈集传:“辅我以往,抚定商邦。”[宋]李纲《辞免知枢密院札子》:“内外人心,既以敉宁,臣当抗章自陈,请避贤路。”[明]宋濂《〈汪右丞诗集〉序》:“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宁,公则出持节钺镇安藩方,入坐庙堂,弼宣政化。”[明]张居正《答王鉴川书》:“边境敉宁,神人胥庆。”[清]昭梿《啸亭杂录·宋总兵》:“当是时,蜀中敉宁日久,文武恬熙。”

㉜金瓯:本义为金的盆盂;常用以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梁武帝)尝夙兴至武德阁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呜呼!公(袁可立子袁枢)之绩用告成,而朝廷之金瓯不固。”[清]秋瑾《鹧鸪天》:“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㉝旄铖: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语出《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蔡沈集传:“钺,斧也,以黄金为饰……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清]唐孙华《次韵酬宫恕堂》:“君家门阀高,哲兄拥旄钺。”

㉞提封:版图,疆域。《汉书·食货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隋]薛道衡《老氏碑》:“牂牱、夜郎之所,靡汉、桑干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封。”《旧唐书·东夷传·高丽》:“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明]郑若庸《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剪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清]顾炎武《海上》诗之三:“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㉟允绥:信服、安定。允,信任、服从。《说文》:“允,信也。”《尔雅》:“允,信也;允,诚也。”绥,安抚、安定。《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论语·子张》:“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后汉书·西域传·序》:“时军司马班超留于置,绥集诸国。”

㊱丕著:亦作“丕显”。丕,大。意思是指(功德名声)非常显著。

㊲嘉谟:好的谋略。[汉]扬雄《法言·孝至》:“或问忠言嘉谟,曰:‘言合稷契谓之忠,谟合皋陶谓之嘉。’”[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唐]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㊳致治: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孙鞅之事孝公也……设刀锯以禁奸邪,信赏罚以致治。”《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随时任才,皆能致治。”[清]唐甄《潜书·格君》:“我观两朝之臣……无定乱之才,无致治之学。”

㊴济美:在以前的基础上使美好的东西发扬光大。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杜预注:“济,成也。”孔颖达疏:“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唐]司空图《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代为着姓,人不乏贤,或济美于参墟,或炳灵于沂水。”[宋]范仲淹《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繄尔门之济美欤,抑我公之善教欤?”[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太傅在京,仍日入直,少司寇东麓前辈随以入,尚不须扶持。少司寇诗律工整,实为济美。”

㊵竭蹶:原指走路艰难,比喻力有不逮,勉强支持。[明]张煌言《与某书》:“苟有利于国家,有益于桑梓,无弗竭蹶以告当事。”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捷径在目,斯不惮竭蹶以求之耳。”

㊶淬砺:淬火和磨砺以使刀剑坚利,比喻刻苦磨炼。[唐]元稹《授田布魏博节度使制》:“尔其淬砺勇夫,敬恭义士。”[宋]苏轼《策略四》:“是以人人各尽其材。虽不肖者,亦自淬厉,而不至于怠废。”[明]刘基《书善最堂卷后》:“盘之铭几杖之书,朝夕警省淬厉以成其德,非炫外以为观也。”

㊷龙章:皇帝的仪仗。亦借指皇帝。[唐]温庭筠《湖阴词》:“白虬天子金 ,高临帝座回龙章。”[唐]韩偓《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清水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宋]秦观《次韵东坡上元扈从三绝》:“赭黄伞底望龙章,不断惟闻蜡炬香。”[清]李渔《鱼篮记·饯圆》:“自归顺以来,荷蒙丞相推荐呵,去专兵征强横,又得龙章宠。”

㊸天眷:指帝王对臣下的恩宠。《晋书·庾冰传》:“非天眷之隆,将何以至此。”[唐]元稹《为萧相让官表》:“伏望再移天眷,重选时英。”[宋]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臣何足言,有辱天眷。”

㊹凤阙:代指皇宫、朝廷。[晋]王嘉《拾遗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唐]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清]陈维崧《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苏生仲补游京师》:“挟瑟龙池上,鸣鞭凤阙前。”

㊺衮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诗·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此处借指帝王。[南朝·梁]沈约《梁三朝雅乐歌·俊雅》:“衮衣前迈,列辟云从。”[明]陆采《明珠记·巡陵》:“立傍衮衣,满身香气;回瞻宝座,一朵红云。”

㊻锡:通“赐”。《诗·大雅·崧高》:“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跷跷,钩膺濯濯。”《汉书·武帝纪》:“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昔在贞元,有锡自天。”

简析

这是一篇谢表。作者程邻之父程节数十年节度广西,镇边守土,卓有成效,屡受恩宠。去世后,继任者失民夷心,致生叛乱。朝廷命程邻行继父职,边地遂得以安定。因此“神宗降制锡劳之”。作者于是撰此表以谢恩。全文以骈俪句构成,辞采华赡,对仗工巧,颇见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功力之深厚。文章主要内容虽为歌颂圣德,感激天恩之类,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一些从政治边的理念。如慎用武力,重视农耕:“简车徒”“筹耕牧”。轻贷减负,安定民心:“过为贷负,动切冰兢。”这些对稳定边邑,发展经济,安抚百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RS5iixwICE4MB3HqN3VTWnOzXR5ZmuMerslxn7a30Fns705oigEZiNdqYgFNvl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